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的心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师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条件。“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性格影响性格,以情感陶冶情感。”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素质教育与教师工作由于我国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时间短 ,人们对此的认识肤浅、偏面 ,认为只有极少数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需要个别心理辅导 ,因而也只需少数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即可以了。心理素质教育是个别老师的事。殊不知 ,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许多行为诸如厌学、不适应、自卑、焦虑及早恋、打架等现象 ,不是思想品德问题 ,而是与心理问题有关 ,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从心理辅导、教育的角度予以开导。心理素质教育因此也并不只是个别心理咨询 (或辅导员 )专职工作者的事 ,而是全体教师适应全面素质教育 ,教书育人 ,向学生心灵播…  相似文献   

3.
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常常被忽视,而且许多教师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做出各种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当时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同志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现在搞心理教育不要用"贼喊捉贼"的方法进行,许多老师和家长正在不断地给学生制造心理问题,而反过头来,还是这些家长和老师又来研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我希望抓心理教育首先从成年人抓起,要先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素质,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陶西平这些话说到了心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心理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听到的多是由于教师心理素质差,而给学生造成的心理疾患、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用我们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这比什么教育都重要.  相似文献   

5.
郑艳 《辽宁教育》2001,(5):28-29
前一段新闻媒体中报道了学生杀母、老师虐待学生等事件,这些案例的发生除了学生压力太重,学校教育方式太死板这些因素以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某些学生心理成长畸形、个别教师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必须以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心理素质好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11)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  相似文献   

7.
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人格、世界观、人生观及行为模式的形成都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不可忽略的。在学校里,教师一进课堂,就会不自觉地设定一个“场”。一个悲观、沮丧、经常训斥学生、情绪暴躁的老师启动的是消极的“场”,而一个乐观、快乐、经常启发学生心智的老师启动的则是积极的“场”。每个老师启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场”,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决定着学生的个性是否能够健全发展。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而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了学生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谈师范大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素质 ,影响其他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好心理教育工作也自然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话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育人工程 ,不是靠一两个心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所能完成 ,而是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 ,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师范大学生 ,其心理教育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心理教育能力是新时期师范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师范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并被社会和家长所认同。在校生中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已为教育界所关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显得日益紧迫,不少学校开设心理学及心理卫生课程教学,组织编写心理教育课本,还有的学校开展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设置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起步和发展。但是上述心理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发展是有限的,弄不好还会因开设心理学课程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即使是需要“辅导”的学生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金军伟,中共党员,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心理学硕士,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级执证教师,海宁市长安镇初级中学心理教师,海宁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 金军伟老师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进理念,创立了阳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形成了阳光心理课堂、阳光心理咨询、阳光心理文化、阳光校园心理剧、阳光心理文化节、阳光心理素质拓展、阳光心理科研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创建阳光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培养学生和谐阳光的心理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些心理工作措施开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深受领导、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教师承担着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与健全人格培养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就要求心理教师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学校管理者的视角下,如何对心理教师进行角色定位?心理教师应以“关注心灵成长”为工作的主基调,并在此理念指导下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为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讲,学校管理者应对心理教师进行多层次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关键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掌握并运用好与学生谈心的交往艺术,对育人工作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谈心的首要因素在于“心”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要有一颗爱心。爱心是一股巨大的教育潜能,学生只有体会到老师的这种爱心,才能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为此,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意进行“心理换位”,也就是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和位置上,与学生一道去开拓新局面。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向你慢慢靠近,与你心连心,心贴心,你也就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赢得谈心的主动权。谈心的关…  相似文献   

14.
高中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成为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我们要注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体,帮助学生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具有强大的功能;要注意使用批评方式,不要黑色批评,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自觉设立目标,争取进步;要注重励志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教师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情商是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音乐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心理指导虽已得到重视,然而,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尚未充分自觉地重视这项工作,所以有必要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事的民族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特殊在面对的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学生;特殊在学生四年在校,远离父母亲人,学习、生活均由老师负责;特殊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差、思维模式与内地学生不一样,教学难度大、压力重;特殊在教师没有寒暑假、没有双休日。总而言之,特殊在肩负的是一种政治的、民族的、国家的历史使命。作为内地西藏班(校)中学的教师,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光有工作的热情、奉献的精神还不够,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导师,学生心理素质的最终塑造是教师来引导完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