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证胃溃疡大鼠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埃索美拉唑组(4.17 mg/kg)及黄芪建中汤低、高剂量组(9.27、18.54 g/kg)。采用番泻叶(10 m L/kg)联合游泳力竭法建立脾胃虚寒证候模型,无水乙醇(10 m L/kg)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kg)建立胃溃疡模型。观察并记录大鼠的整体状态、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和肛温,肉眼及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损伤,测量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NO和TNF-α水平,q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TLR-2、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建中汤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和肛温均上升(P<0.05,P<0.01),溃疡指数下降(P<0.01),胃酸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均降低(P<0.01),血清TNF-α水平下降(P<0.05、P<0.01),IL-4、IL-10和NO水平上升(P<0.05、P<0.01),胃组织中TLR-2、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有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LR-2/MyD88信号通路,影响炎性因子表达,下调黏膜攻击因子水平,从而加速胃黏膜溃疡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七味净肝灵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2 mg/kg)阳性对照组和七味净肝灵高(8 000 mg/kg)、中(4 000mg/kg)、低(2 000 mg/kg)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均按1.5m L/kg腹腔注射0.5%DMN溶液,1次/2 d,同时每天灌胃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共40 d。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活动、体质量、外观及毛发变化情况。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h,随后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及肝脏。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ALB、TBIL水平;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CⅢ、LN、Ⅳ-C、H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七味净肝灵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中PCⅢ、LN、Ⅳ-C、H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α-SMA、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七味净肝灵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七味净肝灵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2)
目的:观察白子菜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AMPK和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1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白子菜高(8 g/kg)、低(4 g/kg)剂量组,另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6 w,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AMPKα1、AMPKα2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AMPK、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子菜高剂量组大鼠FINS显著降低,白子菜高、低剂量组大鼠FBG、TC、TG、LDL-c显著降低,肝组织AMPKα1、AMPKα2 mRNA及AMPK、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子菜对大鼠胰岛素抵抗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AMPKα1、AMPKα2 mRNA和AMPK、Ak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12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甲苷20、40、80 mg/kg组和妇科千金片250 mg/kg组,每组20只。通过机械损伤加混合细菌感染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造模10 d后,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d,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30 d。肉眼观察大鼠子宫状况并根据Verco评分标准进行子宫粘连评分;计算子宫系数;HE染色法行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IL-10含量;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k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大体呈现充血水肿、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活动度变差或固定不动等改变,子宫粘连评分和子宫系数均显著升高(P<0.01);子宫组织可见肌纤维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减少等病理学改变,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而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Tlr4、Myd88、Nfk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40、80 mg/kg组和妇科千金片150 mg/kg组大鼠子宫大体情况明显改善,子宫粘连评分和子宫系数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病变明显改善且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且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子宫组织Tlr4、Myd88、Nfk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病变和子宫粘连、降低炎症反应,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具有保护作用,黄芪甲苷上述作用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精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奈哌齐1 mg/kg组、二精丸4.5、9.0 g/kg,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并双侧海马注射Aβ_(25-35),建立AD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5 w后,Morris水迷宫考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末次给药24 h后,取组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肠杆菌属数量显著增加,结肠组织损伤明显,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肠道ZO-1和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二精丸9 g/kg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肠杆菌属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肠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肠道ZO-1和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二精丸可能通过改善肠杆菌属的异常增殖,参与短链脂肪酸代谢,减少肠道炎症反应,恢复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神经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提高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171-175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茵栀黄9 g/kg组、罗格列酮2 mg/kg组、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4.5 g/kg+1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各13只外,其余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10 g/只)持续13 w,从第5 w开始给药,按5 ml/kg灌胃给药8 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摘取眼球取血,取出肝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用生化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肝脏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生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的含量,血糖仪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含量;根据FINS和FB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切片观察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弥漫性脂滴空泡,血清中ALT、AST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C、TG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茵栀黄9 g/kg组、罗格列酮2 mg/kg组及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4.5 g/kg+1 mg/kg)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肝内脂肪空泡和炎性损伤、炎症细胞浸润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4.5 g/kg+1 mg/kg)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ALT、AST、MDA、TNF-α、IL-1β、IL-6、TC、TG和LDL-c的活性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DL-c、SOD和GSH-Px的含量活性均升高;FBG、FINS和IRI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在剂量减半情况下,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调控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高脂血症防治模型,探讨炒白术-炒苍术对高脂血症大鼠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折麦布组(1 mg/kg)、炒白术-炒苍术组(6 g/kg)、炒白术组(3 g/kg)、炒苍术组(3 g/kg),各8只。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6周。生化检测大鼠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LISA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结肠Na+-K+-ATP酶;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肠水通道蛋白(AQP)3、AQP9 m RNA及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LDL-C、MTL水平及AQP9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HDL-c、GAS、Na+-K+-ATP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炒白术-炒苍术组TC、TG、LDL-C水平及AQP9 m RN...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及颗粒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横型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羧甲司坦片组(0.14 g/kg)、白及颗粒高剂量组(5.4 g生药/kg)、白及颗粒中剂量组(3.6 g生药/kg)、白及颗粒低剂量组(1.8 g生药/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15天经气管注入0.2 mL脂多糖(LPS)溶液。第15天除外第2~28天每天给予烟熏。记录0.3 s内最大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 0.3/FVC%),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FEV 0.3/FVC%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FEV 0.3/FVC%显著增加(P<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HE染色病理分级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HE染色炎症分级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脏细胞α-抗胰蛋白酶(α-1 antitrypsin)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细胞α-1 antitrypsin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脏细胞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细胞NE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脏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肺脏细胞MPO表达显著降低(P<0.05)。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组织NE及MPO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及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内NE及MPO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及颗粒可能通过增加慢阻肺模型大鼠肺脏α-1 antitrypsin表达,降低NE及MPO的表达,起到减轻慢阻肺模型大鼠肺组织细胞炎症反应,最终产生改善COPD模型大鼠肺功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晓琴  张霖  赵明敬 《陕西中医》2007,28(1):115-117
目的观察排毒降脂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空白模型组、排毒降脂合剂组、脂必妥片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排毒降脂合剂组大鼠肝组织TNF-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明显优于脂必妥片对照组(P<0.01)。结论:排毒降脂合剂能够降低TNF-α蛋白的表达,减少细胞因子相关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满天星异荭草苷(IOA)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CCl_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50 mg/kg)阳性对照组及IOA高(2g/kg)、中(1 g/kg)、低(0.5 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8 w后,血清生化自动检测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GLB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NF-α、IL-1、IL-10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p65、TNF-α表达;PCR检测肝组织Col-Ⅰ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OA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提高ALB/GLB(A/G)比值;明显减轻炎症损伤;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提高IL-10含量。此外,IOA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NF-κBp65、TNF-α蛋白及Col-I mRNA表达。结论:满天星异荭草苷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继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茯苓酸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茯苓酸低剂量(3.5 mg/kg)组、茯苓酸中剂量(7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14 mg/kg)组、氟尿嘧啶(50 mg/kg)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DEN诱导建立肝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以茯苓酸和氟尿嘧啶分组处理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肝脏指数、肝表面癌结节数、最大癌结节体积;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并比较其炎症细胞浸润数;以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es相关蛋白(YAP)、LATS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发生明显癌变,给药结束后体质量、血清SOD、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AST、IL-6、IL-17、TNF-α与MDA水平、肝脏指数、肝表面癌结节数、最大癌结节体积、炎症细胞浸润数、肝组织LATS1蛋白表达及p-YAP1/YAP1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酸低、中、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大鼠肝组织癌变症状均减轻,给药结束后体质量、血清SOD、CAT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IL-6、IL-17、TNF-α与MDA水平、肝脏指数、肝表面癌结节数、最大癌结节体积、炎症细胞浸润数、肝组织LATS1蛋白表达及p-YAP1/YAP1降低(P<0.05),且茯苓酸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茯苓酸高剂量组与氟尿嘧啶组大鼠比较,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酸可降低Hippo信号通路活性,抑制DEN诱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减轻大鼠肝组织损伤并缓解其癌变症状,改善大鼠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CHC)对PCPA致大鼠松果体细胞凋亡及其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松果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阳性对照(10 mg/kg)组,蛇床子催眠活性成分高、中、低剂量(60、30、15 mg/kg)共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CPA 450 mg/kg,连续2 d,制备失眠大鼠松果体损伤模型,造模完成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及给药前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皮毛光泽度、体质量变化情况;观察给药后HE染色松果体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凋亡(TUNEL)计数松果体组织凋亡细胞数得出凋亡指数(AI)、流式细胞术分析松果体细胞早期凋亡率,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结果:松果体病理组织镜下观察可见模型对照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排列紊乱,核固缩,空泡变性增多,CHC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给药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排列紊乱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空泡变性减少;松果体组织TUNEL的AI指数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MT、CHC高、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松果体细胞早期凋亡率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HC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Bcl-2模型对照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T阳性对照组、CHC高、中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Bax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MT阳性对照组、CHC高、中剂量组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结论:CHC改善PCPA致失眠大鼠松果体组织结构损伤,减少松果体凋亡,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诱导凋亡蛋白Bax、增加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Bcl-2/Bax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气滞血瘀证大鼠H2S/CSE、CBS体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体内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硫化氢/胱硫醚-β-合成酶(H2S/CBS)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34.5g/kg)、血府逐瘀汤组高剂量组(103g/kg)。采用多因素联合刺激法建立气滞血瘀模型。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肝组织中H2S含量,利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CSE、CBS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CSE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浆H2S含量(42.64±1.6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05.52±3.07)μmol/L(P<0.01),血府逐瘀汤低剂量(34.5g/kg)血浆H2S含量(79.34±0.57)μmol/L显著高于模型组(42.64±1.67)μmol/L(P<0.01);模型组肝组织中H2S含量(44.54±2.3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0.35±2.47)μmol/L(P<0.01),血府逐瘀汤组低剂量组肝组织中H2S含量(63.99±4.53)μmol/L显著高于模型组(44.54±2.33)μmol/L(P<0.01);模型组肝组织CSE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府逐瘀汤组低剂量组肝组织CS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中的CBS表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SE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府逐瘀汤组低剂量组CSE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采用多因素联合刺激法建立的气滞血瘀证大鼠中H2S/CSE体系下调。  相似文献   

14.
邓莉  申宝德  刘园  刘肖  连王权  李寅超  袁海龙 《中草药》2018,49(6):1371-1378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CBRP)减去处方中紫河车后(即复方鳖甲软肝片减方,MF-CBRP)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 mg/kg),CBRP组(0.594 7g/kg)和MF-CBRP高、低剂量(1.061 0、0.530 5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sc CCl_4大豆油溶液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连续6周。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ig对应剂量的药物治疗6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脂质过氧化指标以及纤维化因子、羟脯氨酸(Hyp)、血小板衍生因子-α(PDGF-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量的变化;观察肝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F-CBRP可以使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降低(P0.01),AST/AL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增高(P0.05、0.01),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量升高(P0.05)、丙二醛(MDA)量降低(P0.01),抑制肝组织中Hy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和IV型胶原(IV-C)的表达(P0.05、0.01),使肝组织中PDGF-α和CTGF量降低(P0.01),抑制MMP-2和TIMP-1 m RNA表达(P0.01),降低α-SMA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面积(P0.01),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构病变。与CBRP比较,MF-CBRP抗肝纤维化效果轻微减弱。结论 MF-CBRP通过减轻氧化胁迫、抑制胶原纤维增生、逆转肝星状细胞激活和抑制肝生长因子表达来抗大鼠肝纤维化,但其抗纤维化活性稍弱于CBR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崇明苦草水提物对早孕流产大鼠产后恶露不绝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米非司酮12.4 mg/kg和米索前列醇0.13 mg/kg建立早孕流产大鼠模型,并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崇明苦草水提物1、2、4 g/kg组和阳性对照益母草膏3 mL/kg组,受孕大鼠正常生产作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7 d后,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给药期间子宫出血量;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学变化;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四项指标;HE染色法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CD34检测子宫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测定血浆血栓素(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含量,Westre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子宫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出血量显著增多,子宫内膜损伤显著,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上升,APTT、PT、TT显著延长(P<0.01),而FIB含量显著降低(P<0.01),大鼠子宫宫腔黏膜上皮不完整、黏膜有皱襞或宫腔中有脱落物,内膜明显增厚,子宫中MVD显著减少(P<0.01),血浆TXB2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6-keto-PGF1α含量显著升高(P<0.01);TXB2/6-keto-PGF1α的浓度分数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崇明苦草水提物2、4 g/kg组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全血黏度降低,凝血时间缩短(P<0.05或P<0.01),而FIB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残留的蜕膜组织和绒毛减少,子宫内膜修复较好,MVD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浆中TXB2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TXB2/6-keto-PGF1α的浓度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崇明苦草水提物各组均明显下调子宫组织VEGF蛋白表达(P<0.05或P<0.01);4 g/kg组子宫组织中Vegf mRNA过度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崇明苦草水提物显著改善产后恶露不绝,其功能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加速止血,减少淤血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对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大鼠放射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赤芍总苷组(50 mg/kg、25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成放射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于照射后第26周末剖杀大鼠,取血和肝脏标本,ELISA法检测大鼠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碱水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HE染色、MASSON染色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损伤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含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增加(P<0.01),肝脏组织中TGF-β1、Smad3/4/7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治疗组(50mg/kg)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GF-β1、TNF-α、IL-6、HA、PC-Ⅲ、LN的含量,同时可降低肝脏组织中Hyp含量及降低肝脏损伤程度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还可减少大鼠脏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3/4蛋白表达,增加肝脏组织中Smad7蛋白表达。结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彭冰洁  肖丽娟  伍翔  朱琪  许诗豪  王征 《中草药》2015,46(17):2580-2585
目的 研究绿原酸对高脂饲喂SD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20、90 mg/kg)绿原酸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骨骼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骨骼肌糖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PKB,又名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激酶A(PKA)、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α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β、PPAR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GLUT-4、AMPK-α2和PPARβ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0.01);与模型组相比,绿原酸干预能提高糖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绿原酸高剂量组Akt、PI3K、IRS-1、GLUT-4、PKA、AMPK-α2、PPARα、PPAR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5、0.01)。结论 高剂量绿原酸能显著减缓高脂饲喂SD大鼠体质量增加,并通过调节PI3K/Akt途径、AMPK途径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骨骼肌中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糖尿病皮损大鼠皮肤“隐性损害”的修复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向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磷酸西格列汀10 mg/kg组、滇黄精水提物2、8 g/kg组、滇黄精醇提物2、8 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各组灌胃给药4 w后,大鼠背部制备2 cm×2 cm圆形全层皮肤创面。继续灌胃给药2 w。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取创缘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创缘皮肤组织超微病理,测定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干扰素-γ(IFN-γ)含量和皮损组织IL-2、IL-6、TNF-α、IFN-γ含量,检测创缘皮肤组织胶原纤维、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含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显著变薄(P<0.01),大鼠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降低,血浆中TNF-α、IL-2、IFN-γ、ICAM-1含量明显升高,皮肤中TNF-α、IL-6、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创缘皮肤组织bFGF、VE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9、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滇黄精水提物、滇黄精醇提物2 g/kg组表皮层显著增厚(P<0.01),各给药组真皮层明显增厚(P<0.05或P<0.01);滇黄精水提物、醇提物2、8 g/kg组大鼠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TNF-α、IL-2、IFN-γ、ICAM-1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皮肤中TNF-α、IL-6、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1),创缘皮肤组织bFGF、VEGF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MMP-9、MMP-2含量显著下降、TIMP-2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滇黄精能促进糖尿病皮损大鼠创缘皮肤组织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生长,升高创缘皮肤微血管密度,促进血管新生,修复“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d)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AS染色和硫酸蒽酮比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连续循环光谱法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GSK3α、GS和GPa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中观察到明显的脂肪样变和纤维化。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大鼠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的糖原含量为64.30(54.33, 67.35)μg/mg肝组织,模型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下降,为29.51(24.99, 39.13)μg/mg(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下降(P0.01),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增高(均P0.01)。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CCl_4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增加肝组织中的GS活性,降低GSK3α和GPa活性,从而增加肝糖原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康益气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为肺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注LPS(5 mg/kg)构建AL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肺康益气颗粒低(2.7 g/kg)、中(5.4 g/kg)、高(10.8 g/kg)剂量组、六君子丸(1.62 g/kg)组和地塞米松片(1.08 mg/kg)组。给药7 d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采血,EDTA抗凝管采血2 mL,测定血清中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大鼠肺组织匀浆液ELISA法测定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构建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小鼠溶血素生成和迟发超敏反应。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单核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TNF-α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IL-6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有明显增加的作用(P<0.05);中、高剂量组均有明显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迟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