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等氮等脂饲料,通过添加加丽素粉红(含10%虾青素),使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587.46、1 073.29和1 574.57 mg/kg,依次记为低虾青素组、中虾青素组和高虾青素组。然后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雌雄亲虾各108尾,随机分别分为9个养殖池中,每组3个重复,每池12尾雌虾或雄虾。试验期16周,其中前12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试验饲料和鱿鱼混合投喂。结果表明:1)高虾青素组雌虾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低虾青素组雄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3个组亲虾性腺指数、产卵量以及血清性激素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卵巢卵黄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与低虾青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虾青素组无节幼体数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蚤状幼体数量显著低于中虾青素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人工合成虾青素和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对虹鳟红肌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1.50 mg/kg红发夫酵母虾青素(P-AST)和32.96 mg/kg人工合成虾青素(S-AST),饲喂虹鳟16周后,分析虹鳟红肌中抗氧化指标、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P-AST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较对照组提高38.04%(P <0.05),且P-AST组SOD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58.54%(P <0.05)。与对照组相比,P-AST组和S-AST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性变化,但S-AST组和P-AST组CAT基因表达分别低于对照组30.23%和31.78%(P <0.05)。P-AST组总谷胱甘肽(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低于其他两组,其中GSSG含量较对照组降低24.73%(P <0.05)。与对照组相比,S-AST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1)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147.69%(P <0.05)、P-...  相似文献   

3.
白建 《中国饲料》2021,1(17):52-55
为研究父母代蛋鸡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的影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取24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种蛋鸡18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Ⅰ组为对照组,不添加虾青素,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1.5%的虾青素。饲喂8周,第32周龄结束后,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第2天,每组随机抽取4000枚种蛋进行孵化。结果表明:试验Ⅱ、Ⅲ、Ⅳ组受精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8%(P > 0.05)、3.55%(P < 0.05)、6.24%(P < 0.05)|试验Ⅱ、Ⅲ、Ⅳ组孵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86%(P > 0.05)、6.55%(P < 0.05)、12.56%(P < 0.05)|试验Ⅱ、Ⅲ、Ⅳ组健雏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16%(P > 0.05)、2.08%(P < 0.05)、4.50%(P < 0.05)。结果提示,日粮添加虾青素可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且添加1.5%的虾青素孵化效果最理想。 [关键词] 海兰褐种蛋|虾青素|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虾青素不同添加水平对黄颡鱼生长、体色及抗氧化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 mg/kg的虾青素,制成5种饲料,分别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后,探讨虾青素对黄颡鱼生长、背部和腹部皮肤色度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kg组、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的黄颡鱼末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黄颡鱼背部及腹部皮肤的亮度、红度、黄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及200 mg/kg组黄颡鱼背部及腹部皮肤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长、体色及抗氧化相关指标,当饲料中虾青素添加水平为150~200 mg/kg时可有效提高黄颡鱼...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抗氧化指标和蛋黄中虾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3周龄京红鸡3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的基础饲粮;Ⅱ~Ⅴ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6、1.2、2.4和3.6 g/kg虾青素复合添加剂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4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平均蛋重、蛋黄百分比、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蛋黄颜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逐渐加深。3)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蛋黄中丙二醛含量逐渐下降,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Ⅲ、Ⅳ、Ⅴ组蛋黄中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蛋黄中没有检出虾青素,试验组蛋黄中虾青素含量随着虾青素复合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虾青素复合添加剂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加深蛋黄颜色,提高蛋黄抗氧化性能和蛋黄中虾青素含量,以添加量为3.6 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饲料中脂肪和虾青素水平对血鹦鹉鱼体色和肝脏免疫酶及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采用2×2因素试验设计,用豆油调节饲料脂肪水平,同时添加虾青素,配制4组试验饲料,分别为低脂无虾青素(LL-NA)、低脂高虾青素(LL-HA)、高脂无虾青素(HL-NA)、高脂高虾青素(HL-HA)。以初始体质量为(15.72±2.63) g的血鹦鹉鱼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4组饲料,21 d后检测其体表L*值(亮度值),测定其肝脏抗氧化和部分免疫相关酶活力及虾青素沉积量。结果表明:脂肪和虾青素交互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SOD活力会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随着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GOT和GPT活力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且均在LL-HA一组达到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溶菌酶(Lysozyme,LZM)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AKP、ACP、LZM活力在LL-HA一组达到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虾青素沉积量存在显著影响,在LL-HA组沉积量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L*值无显著影响(P0.05),亮度值L*随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红螯螯虾抱卵量少、孵化率低,导致其出苗量不足,这是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营养强化有助于提高亲本抱卵效果及胚胎质量。试验设置3组(1组:每日投喂亲虾两次配合饲料;2组:一周轮流投喂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螺蛳肉—配合饲料—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配合饲料;3组:一周轮流投喂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带鱼—螺蛳肉—带鱼—配合饲料+胡萝卜—螺蛳肉),30 d后检测各组抱卵指标及黄卵期(原肠期至5对附肢期,呈黄色)、桔卵期(7对附肢期至18对附肢期,呈桔色)胚胎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2、3组红螯螯虾的抱卵率、相对怀卵量均显著高于1组。(2)黄卵期胚胎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桔卵期胚胎,总脂含量则显著高于桔卵期胚胎;桔卵期胚胎1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2、3组(P<0.05)。(3)黄卵期胚胎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桔卵期胚胎,桔卵期胚胎3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中,黄卵期胚胎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桔卵期胚胎(P<0.05),1组黄卵期胚胎的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2、3组,1、2组中的酪氨酸含量显...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南美白对虾幼虾(初均重5.4 mg)饲料中添加0、50、100、150、200 mg/kg的虾青素,研究其对幼虾生长、成活率、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以及虾青素在对虾体内的含量、虾青素在饲料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虾青素的各试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要显著高于没有添加虾青素的对照组(P0.05);虾青素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0mg/kg的虾青素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虾的饲料转化率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试验结束后,对虾体内虾青素的含量随着饲料中虾青素的增加而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含虾青素的饲料室温放置3个月后,虾青素保留率分别为67.17%、74.38%、79.03%、78.29%。本试验认为在饲料中添加100~150 mg/kg的虾青素可以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幼虾的生长率、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增加对虾体内虾青素的含量,进而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虾青素对鲈鱼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鲈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鲈鱼。对照组鲈鱼投喂基础饵料,各试验组分别在鲈鱼基础饵料中添加50、100、150 mg/kg虾青素。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00 mg/kg组和150 mg/kg组鲈鱼末重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鲈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试验组鲈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 mg/kg组和150 mg/kg组鲈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试验组鲈鱼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0 mg/kg组鲈鱼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鲈鱼补体C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改善鲈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与免疫...  相似文献   

10.
刘奥强  梁凡  白建 《中国饲料》2021,1(7):63-67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B2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5周龄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的海兰褐蛋鸡 600 只,随机分成 5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40 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 %虾青素+5.0 mg/kg维生素B2、0.25 %虾青素+8.0 mg/kg维生素B2、0.25 %虾青素+11.0 mg/kg维生素B2、0.25 %虾青素+14.0 mg/kg维生素B2。预试期 7 d,各组均饲喂基础日粮。正试期 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配方饲料,共35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组产蛋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89%、4.14%、5.01%(P < 0.05)。(2)试验Ⅰ、Ⅱ、Ⅲ、Ⅳ组平均蛋重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69%、2.51%、3.38%、3.93%(P < 0.05)。(3)试验Ⅰ、Ⅱ、Ⅲ、Ⅳ组料蛋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22%、6.67%、11.85%、12.59%(P < 0.05)。综上,日粮中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B2能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且添加0.25%的虾青素和14.0 mg/kg维生素B2效果最佳。 [关键词] 虾青素|维生素B2|蛋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 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5组投喂7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6%虾青素+4%亚麻籽油+6%南极磷虾油+4%核黄素,6组投喂7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4组、5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各组成活率排序依次为4组>5组>3组>6组>2组>1组。4组幼虾具有较高的增重率与全长增长率,各组幼虾增重率依次为4组>3组>5组=6组=2组>1组,全长增长率依次为4组>5组>3组>2组>6组>1组。4组幼虾胰蛋白酶(T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1组、2组(P&...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虾青素对虹鳟生长性能、肉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壮、大小均匀的虹鳟375尾[平均体重为(6.28±0.07) 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和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0 g/kg合成虾青素(Ast)、6.5 g/kg福寿花花瓣粉(AF)、3.4 g/kg福寿花提取物(AE)和4.4 g/kg雨生红球藻提取物(HE)(折算成虾青素含量均为100 mg/kg)的试验饲料,喂养虹鳟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st、AE和HE对虹鳟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AF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提高(P0.05)。Ast、AF、AE和HE组的肌肉红度和黄度值、组织虾青素含量和血清类胡萝卜素含量(除AF组第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亮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Ast、AE和HE显著降低了肌肉冷冻损失和4、6 h的滴水损失,肌肉、肝脏和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E、HE能有效改善虹鳟肌肉颜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达到和添加Ast一致的效果,但AF不宜直接用作虹鳟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磷脂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脂肪需要量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075±0.001)g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养殖缸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将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均匀,再与大豆磷脂分别按2∶1和1∶2混合,使得大豆磷脂分别占脂类混合物的33.3%(低磷脂组)和66.7%(高磷脂组)。将2种脂类混合物分别按3%(低脂肪组)、6%(中脂肪组)、9%(高脂肪组)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根据试验饲料中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添加量,将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L3P1、L3P2、L6P2、L6P4、L9P3、L9P6,实测试验饲料中脂肪水平分别为7%、7%、10%、10%、13%、13%。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缸试验虾,每缸放养150尾。结果表明:6组日本沼虾的成活率在47.8%~66.9%,以L6P4组成活率最高,其次是L3P2组,以L9P3组最低。高脂肪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低于中、低脂肪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中、低脂肪组(P0.05)。高磷脂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低磷脂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低磷脂组(P0.05)。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虾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但高磷脂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磷脂组(P0.05)。高脂肪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中、低脂肪组(P0.05);高磷脂组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低磷脂组(P0.05)。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磷脂比例对二者无显著影响(P0.05),但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肝胰腺T-AOC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上述结果提示,日本沼虾饲料中磷脂应与脂肪保持一定的比例。根据本试验结果,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大豆磷脂添加量为4%时对日本沼虾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虾青素对大鳞副泥鳅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将450尾体重为(3.01±0.10)g的大鳞副泥鳅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饲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添加50、100、150、200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体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在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头、鳍、皮肤及肌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100~200 mg/kg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鳞副泥鳅的各组织酪氨酸酶(Tyr)含量随虾青素的添加水平提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当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150~200 mg/kg时,肝脏Ty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虾青素的添加水平为50~200 mg/kg时,肌肉和皮肤中Ty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肠道中各组Tyr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在大鳞副泥鳅饲料中添加100~200 mg/kg虾青素可有效促进其生长,改善其体色。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父母代蛋鸡的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和抗菌肽对种蛋孵化的影响,试验选择600只16周健康且体重无明显差异的伊沙褐种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对照组(CT)喂基础日粮;试验组(E1、E2)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1.0%虾青素+300 mg/kg抗菌肽、1.0%虾青素+500 mg/kg抗菌肽)的虾青素和抗菌肽。饲喂9周,25周龄结束,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第3天,每个重复随机取50枚种蛋进行孵化,每组500枚,共1500枚。结果表明:(1)试验组E1和试验组E2的受精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34%和3.04%(P <0.05)。试验组E1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6%和7.21%(P <0.05);试验组E2的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4%和4.72%(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1和试验组E2的健雏率分别提高了4.64%和3.65%(P <0.05)。(3)试验组E1和试验组E2的平均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69%和4.82%(P <0.05)。综上所述,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和平衡不同时间对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冷冻保存I液)和试验组(冷冻保存I液中添加0.5 mmol/L虾青素,降温平衡时间分别为2、4、6、8、12 h)。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平衡6 h的猪精子在解冻后各项运动参数均显著提高;平衡4、6、8 h组的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DNA完整率显著提高,活性氧含量显著降低;平衡2、4、6 h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ATP含量显著提高;平衡6 h组的丙二醛水平降低4.74%(P<0.05)。综上,冷冻保存I液中添加0.5 mmol/L虾青素对猪精子冷冻保存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以平衡6 h的效果最佳,能够显著提高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使用猪肉粉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随机挑选规格一致的罗氏沼虾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罗氏沼虾。猪肉粉分别等蛋白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分别标记为P0组、P5组、P10组、P15组、P20组、P25组。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P20组和P25组罗氏沼虾增重率显著低于P0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P0组和P5组(P<0.05)。随着猪肉粉替代鱼粉水平提高,罗氏沼虾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提高;P25组罗氏沼虾血清溶菌酶、免疫球蛋白M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低于P0组、P5组、P10组(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罗氏沼虾饲料中猪肉粉替代鱼粉比例不宜超过15%。  相似文献   

18.
金晶  王萍 《中国饲料》2023,(14):50-53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回肠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0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0.1、0.2、0.3%的复合益生菌作为试验日粮。试验为期3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肉鸭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P <0.05);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肉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P <0.05);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 <0.05),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肉鸭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 <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 <0.05);对肉鸭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后肉鸭回肠黏膜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 <0.05);对丙二醛和总超氧...  相似文献   

19.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饲料中添加n-3 HUFA(鱼油∶棕榈油混合比为2%∶2%、3%∶1%和4%∶0%),降药残添加剂(0.3%、0.6%、0.9%)和虾青素(50mg/kg、100mg/kg、150mg/kg)对大黄鱼亲鱼的肝脏、肌肉、性腺和鱼卵等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亲鱼放养于4m×4m×4m海上网箱中,分别投喂9种试验饲料(投喂时粉料与鲜杂鱼肉糜按1∶1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后进行投喂)。经过30d饲养之后,取其肝脏、肌肉、卵和性腺组织,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以确定饲料中添加鱼油∶植物油、降药残添加剂和虾青素是否影响大黄鱼亲鱼抗氧化酶活性,并研究能提高大黄鱼亲鱼抗氧化酶活性的适宜添加剂组合。结果表明,在肝脏、肌肉、卵和性腺组织中,各抗氧化酶的活性有随着虾青素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而随鱼油添加水平升高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脏中的T-AOC活性A1极显著高于A3(P0.01),性腺T-AOC活性A1显著高于A2和A3(P0.05),鱼卵中的T-SOD活性A1显著高于A3。性腺T-SOD活性、肝脏和鱼卵中GSH-Px活性C3显著高于C1(P0.05),降药残添加剂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弱,未呈现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探讨生物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将360尾体重(5.00±0.01)g克氏原螯虾幼虾随机分成3组。以市售常规商品料为对照组(Ⅰ组),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发酵增效剂(1:1)发酵制得生物发酵饲料(Ⅱ组、Ⅲ组),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肌肉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Ⅲ组甘氨酸含量较Ⅰ组和Ⅱ组均显著降低5.6%(P<0.05)|两组生物发酵饲料组虾肠道脂肪酶活性较Ⅰ组分别显著提高56.6%、84.2%(P<0.05),Ⅲ组胰蛋白酶活性较Ⅰ组和Ⅱ组分别显著降低33.0%、36.8%(P<0.05)。试验结果提示,投喂经生物发酵的全颗粒饲料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肠道中脂肪酶活性,有利于虾的生长,未明显改变虾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组成。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生物发酵饲料|生长|营养成分|消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