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等离子体雾态气化制备薄膜技术(mist plasma evaporation, MPE)以液态源物质溶液为先体,采用超声雾化将先体溶液雾化为细小液滴,用载气将雾化液滴输运到射频感应热等离子体中,利用热等离子体的超高温,将液滴中的源物质彻底气化和分解为其组分粒子,通过气相输运,最终在基片上沉积薄膜.MPE制备薄膜技术采用单一先体溶液,源物质来源广泛,沉积速率快,不需后续热处理.本文介绍了MPE制备薄膜技术原理及工艺,综述了近年来在制备薄膜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金属茂聚乙烯(MPE)为共挤塑包装领域开辟了新的选择材料。道化学和埃克森公司认为,MPE取代LDPE将是市场上重要的销售趋势。据称,MPE给薄膜市场带来了关键性之性能改进。它有较低的热封起始温度,较高的密封和热粘强度。精确控制其分子结构而消除了短键“尾巴”,确立了良好的气味特性(尤其是用于食品包装);MPE还具有更好的透明度。据道公司预测,该公司之MPC将取代20—25%的LDPE。目前已渗透到卷绕拉伸和平展薄膜以及防渗内袋。  相似文献   

3.
<正>据"www.ptonline.com"报道,美国Houston的埃克森美孚化工推出了新型中密度聚乙烯MPE35-05CH,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挤出设备上加工时显示出了优异加工性,且拉伸的薄膜薄。MPE35-05CH密度为0.935g/cm3,熔体流动速率为0.5g/10min。这种新型中密度聚乙烯为含己烯共聚物,具  相似文献   

4.
多相抽提技术(multi-phase extraction,MPE)是一种可同时处理土壤气体、地下水及非水相液态污染物(nonaqueous liquid phase,NAPL)的原位修复技术,可快速高效修复污染区域。本文对MPE技术的系统组成、工艺流程、修复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的探讨;阐明了MPE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总结现有MPE技术发展滞后、无法快速高效地适应不同污染特征与水文地质条件污染场地的现状,提出了必须加快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MPE修复技术及成套设备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海泡石(SEP)进行表面处理制得A-SEP,并同二乙基次磷酸铝(ADP)复配用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茂金属聚乙烯(MPE)线缆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剂。考察了ADP/A-SEP复配体系组成对EVA/MPE线缆复合材料拉伸性能、阻燃性能和加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DP虽能明显改善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但对拉伸性能负面影响较大。A-SEP同ADP具有较好的协效阻燃效果,且能够同时改善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当ADP添加量为25%、A-SEP添加量为3%时,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43 MPa和689%;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2%,初始热降解温度和残炭率分别为352.89℃和5.75%,体积电阻率为2.63×1013Ω·cm。此外A-SEP添加量不超过3%时,其对EVA/MPE/线缆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茂金属聚乙烯的阻燃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氢氧化镁和水滑石为阻燃剂,加入到茂金属聚乙烯(MPE)基体中,通过开炼共混、模压成型对MPE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氢氧化镁的粒径大小对材料力学和阻燃性能的影响以及氢氧化铁和水滑石在MPE基体中阻燃效果的差异.同时还比较了两种不同醋酸乙烯基(VA)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对MPE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粒径大小只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几乎与材料的阻燃性能无关.水滑石特有的结构使其具有比氢氧化镁更优越的阻燃性能.EVA的引入能增强MPE的断裂伸长率,经比较EVA2805(VA含量28%)的综合性能优于EVA4055(VA含量4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比例共混的茂金属聚乙烯 (M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熔体的流变学行为 ,讨论了共混物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曲线、熔体粘度的影响 ,为MPE的共混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随着LLDPE含量的增加 ,共混熔体的粘度降低 ,转变应力和非牛顿指数减小 ,粘流活化能升高 ,MPE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刑,通过开炼、模压成型对茂金属聚乙烯(MPE)进行过氧化交联改性.得出MPE的交联度随交联剂用量、模压时间和模压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交联度的上升,拉伸强度先升后降.研究表明:拉伸强度的变化是交联度和结晶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入抗氧剂后,MPE的热老化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抗氧剂和紫外光吸收剂用量对滚塑专用茂金属聚乙烯(PE)树脂MPE6老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MPE6的滚塑加工性能,并与进口滚塑专用茂金属PE树脂PE1及用Ziegler-Natta催化剂生产的进口滚塑专用PE树脂PE2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PE6的加工流动性和滚塑设备适应性好,且其滚塑制品的基本性能与用PE1生产的制品相当,常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高处跌落性能优于用PE2生产的制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高抗冲共聚聚丙烯(PP copolymer)/茂金属聚乙烯蜡(MPE wax)共混体系的熔点和结晶温度进行研究,发现MPE wax在熔融和结晶过程中都没有自己的特征峰出现,证明其已经在PP copolymer结晶时完全进入了晶体结构中,而在降温过程中,MPE wax不但没有降低PP copolymer的结晶温度,反而使之在较高的温度下结晶,显示出两者良好的相容性和MPE wax的成核作用。结晶动力学数据显示MPE wax的加入对体系的结晶行为有所影响,减缓了结晶过程并降低了体系的结晶活化能,而结晶动力学参数显示MPE wax的加入使共聚聚丙烯的结晶行为与降温速率的依赖性降低,并使α值趋于1,Ozawa指数趋近于Avrami指数。MPE wax对PP copolymer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能很好保持PP copolymer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正>埃克森美孚近日正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可用于挤出涂层和层压的Exceed 0019XC产品,以扩充其现有Exceed?茂金属聚乙烯(MPE)产品组合。Exceed0019XC将为转换器和品牌商在饮料纸盒、层压管和软包装中带来技术和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比例共混的茂金属聚乙烯(M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熔体的流变学,讨论了共混物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曲线、熔体粘度的影响,为MPE的共混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LLDPE含量的增加,共混熔体的粘度降低,转变应力和非牛顿指数减小,粘流活化能升高,MPE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MBR膜增效剂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缓MBR膜污染进程并维持膜通量,采用MBR膜增效剂MPE30改善MBR系统的运行性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MPE30具有提高临界通量、降低操作压差、改善出水水质、提高系统抗冲击性能等作用,同时对于消除泡沫、提高污泥脱水性能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了汽车内饰模内装饰(IMD)工艺用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种材料薄膜的印刷涂层对薄膜的传热性能影响。通过导热系数测试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涂层对导热系数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温度处理过的样品进行断面和形貌分析,研究了印刷涂层对薄膜导热系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PC、ABS、PET三种材料的有涂层和无涂层的薄膜导热系数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高于150℃左右时,有涂层薄膜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当温度低于薄膜软化温度时,有涂层薄膜的导热系数比无涂层薄膜的导热系数小,当温度高于薄膜的软化温度时,有涂层薄膜的导热系数较无涂层薄膜的导热系数高。低于薄膜软化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INS用无涂层ABS薄膜与有涂层ABS薄膜的导热系数差值逐渐减小;而IMR用无涂层PET薄膜与有涂层PET薄膜的导热系数差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教研室的小试成果,由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塑料工业协会和南京塑料九厂共同承担中试的MPE改性母料不久前在南京通过江苏省科委主持的鉴定会,产品已由南京塑料九厂投入批量生产。MPE改性母料是由聚乙烯、改性聚乙烯、碳酸钙及其它辅助材料为主体,经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散聚合法,在玻璃基体表面原位聚合沉积得到透明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考察了反应条件对PANI薄膜形貌、电导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选用冰水浴(0℃),氧化聚合反应温和,薄膜质量高;氧化剂APS(过硫酸铵)加入方式的细化,有利于改善薄膜的表观形貌和电导率;利用硅烷偶联剂OT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处理玻璃表面,得到的PANI薄膜更加细密均匀,电导率也显著提高;换用磷酸为掺杂酸,得到的PANI薄膜表观质量差,电导率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FTO玻璃基片上沉积了不同厚度的氧化镍(NiO)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台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NiO薄膜厚度对其微观结构、形貌,以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增加,NiO薄膜厚度增加,试样的初始态可见光谱透过率逐渐降低,(200)晶面的XRD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加;以1 M KOH溶液作为电解质,随着NiO薄膜厚度增加,薄膜电荷储存量逐渐增大.NiO薄膜厚度为920 nm的试样着色效率最高,达到了23.46 cm2/C;80 nm厚度的薄膜试样光学调制幅度最大,波长550 nm处为40.85%.薄膜越厚,着、褪色时间越长;所有试样着色时间均大于褪色时间,80 nm厚度的薄膜试样的着色、褪色时间最快,分别为4.47 s和2.28 s.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111)掺钇氧化锆(YSZ)基片上制备了多铁性YFeO_3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磁性测量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对YFeO_3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FeO_3薄膜具有正交钙钛矿的多晶结构,退火温度高于1123K时,薄膜产生了(002)、(311)面的择优取向生长;但当退火温度提高至1 223 K时,由于再结晶,薄膜晶粒尺寸及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大;YFeO_3薄膜在可见光区具有明显的光响应性能,其带隙约为2.21~2.29eV;同时YFeO_3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提高退火温度,样品磁化强度变大,而矫顽力减小。  相似文献   

19.
ZnO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SiO2基片上制备了ZnO薄膜和Zn1-xMnxO薄膜。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ZnO薄膜的测试结果表明:薄膜具有(103)面的择优取向,表面比较平坦;SiO2基片上制备的薄膜在387nm附近存在明显的吸收边,且薄膜的吸收对基片温度变化不明显。通过对Zn1-xMnxO薄膜的吸收光谱分析得出:Mn离子的掺杂改变了ZnO薄膜的禁带宽度,随Mn离子的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禁带宽度增加;薄膜的光吸收也从直接跃迁过渡为间接跃迁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CoWP磁性薄膜。研究了施镀时间对化学镀CoWP薄膜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CoWP磁性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微结构及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CoWP薄膜主要为hcp结构Co相,晶粒大小为2~3μm;随着施镀时间的增加,CoWP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也随之增大,最高达到122emu/g;CoWP薄膜的矫顽力都在250Oe以下。通过计算Kelly-Hankel(δM)曲线,证实了CoWP磁性薄膜中存在交换耦合作用,产生了剩磁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