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本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C-D生产函数、借鉴Lucas人力资本模型,以1978-2006年的经济增长数据为背景,建立了陕西省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陕西省在1978-2006年间,人力资本贡献份额仅为18.36%,远小于同期物质资本投入的贡献(58.3%),但人力资本因为其外溢作用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大于计算结果,且人力资本的贡献受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最后,给出了提升陕西人力资本贡献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广泛得到应用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最早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约翰·亨利希·杜能提出的,但把这个理论加以系统化并使之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名在西方经济学界广为传播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以生产要素论和生产率递减规律为基础,以边际分析为基本方法的。这个理论的要点是:首先,各个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和短期的协调机制: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与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系数为0.77%,说明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前期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教育生产力发展对均衡水平的偏离。从因果性分析来看,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持续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促进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对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应安排更多的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因为教育生产力发展的短期作用不够明显就忽视教育的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通过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进一步支持教育的发展,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在此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本文以江苏省作为样本利用因果检验来考察教育投资与农业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教育的外溢作用是否渗透到农业部门.通过分析得出,江苏省教育投资与农业发展之间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并对其中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资本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歧,西方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虽然指出了资本收益的客观存在,但没有揭示出资本收益的真正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在特定历史阶段对生产力发展推动作用的论述为理解资本收益合理性提供了思路。资本收益来源于劳动创造和各种成本的节约,而最终获得则是生产力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  相似文献   

6.
前一个时期,许多文章阐述了教育与生产的关系,说明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教育的重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一讨论中,有些文章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如:“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等却  相似文献   

7.
从边际生产力法则的胚胎形式即"三位一体"公式出发,从经济思想史和数学形式,从微观法则到宏观法则,从要素定价理论到收入分配理论,追溯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形成过程;用马克思理论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表明"三位一体"只是一种平面世界观,"三位"真正的关系只能通过立体世界观才能透视出来;然后,检阅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逻辑推理及经验结论,表明在边际生产力测度、成本核算和总量生产函数上存在逻辑悖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困难重重,国外的主流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实际上面临极大的方法论危机,因此不能不加批判地接受并运用边际生产力理论来建模和进行计量实证研究。?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以否定劳动价值论为突破口,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萨缪尔森建立在庸俗的均衡价格论和边际生产力论基础上的微观收入分配理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点,形成了“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循环作用的辩证思想,即“教育─经济链”思想,并强调以教育为本,以经济建设为落脚点,发挥科技、教育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教育─经济链”思想是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生产力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因此 ,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提高教育对生产力的贡献率 ,这需要将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构建适应 2 1世纪需要的创造性素质模式 ,为西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教育和人才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以2002—2017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为样本,依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变化,分阶段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2年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阻碍了区外城市的经济增长,这种阻碍作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依次增加;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未达到门槛值是产生这种结果的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的增加,其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由阻碍转为促进。因此,应努力增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提高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产品结构,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更应如此。   相似文献   

12.
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与所得的成果的比较。即投入与产出之比。讲经济效益,就是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教育虽然不能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力,但教育有生产性。教育表现为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毫无疑问,教育投资也存在着经济效益问题。一、高等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教育部门生产的“产品”与物资部门截然不同,它不是物质资料,而是各级各类学生和人才,人才生产、再生产的特点是周期长。要培养有一定能力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期间需要连续“投入”,却没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早巳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在党的十二大时就把教育列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但近几年的经济短期行为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有些领导部门对教育这个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缺少足够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利润障目,难顾教育。教育对生产力有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端正对教育问题的态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就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陕西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陕西省作为高等教育强省与经济弱省并存的原因,运用协整理论对1980~2004年陕西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检验。分析认为,陕西省经济增长同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尚未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从长期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要大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弹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作为核心目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对银川市1979~1998年20年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银川仍处于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的发展阶段,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很低。不同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应根据贡献率来调整劳动力的分布,从而提高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力资本外溢性的角度来阐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运用新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分别在不考虑与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的前提下,测算出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阿贡献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来深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计量软件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1990-2011年的出口贸易额与GDP为研究样本,探求陕西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陕西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通过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分析等研究表明,陕西省出口贸易总量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最终提出促进并优化陕西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战后五十年代开始,英国的新剑桥学派系统地展开了对边际生产力论的批判。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是少见的。它对于凯恩斯经济学在战后的发展和演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一) 边际生产力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十九世纪末提出的一种资产阶级庸俗分配理论。这一理论本身并不是独创的作品,它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早期流行的马尔萨斯的“土地收益递减律”、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与十九世纪晚期边际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根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作博弈的企业分配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非连续的,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进行分配难以满足完备性的条件,并且边际生产力没有考虑到群体理性的存在。如果将企业视为合作博弈的组织,并考虑到群体理性和离散条件,按照合作博弈的夏普莱值进行分配则能够满足个体理性和完备性条件,也可以对现实中企业经济利润的来源和社会中劳动收入之间的巨大差异给予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是:资本、技术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同是劳动过程中创造产品收益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优劣、多寡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于生产者来说就不能无偿获得和无偿使用,所以其所有者应凭借其所有权获取相应收益。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最佳方法应该是西方经济学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所阐述的分配方法,即边际生产力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