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杨磊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50-1151
正凉血五花汤是赵炳南先生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首有效的经验方~([1]),全方由凌霄花、玫瑰花、鸡冠花、红花、野菊花5种花类药物组成,方中凌霄花凉血活血泻热为君药,玫瑰花、红花理气活血化瘀,鸡冠花疏风活血,野菊花清热解毒。全方功在凉血活血,疏风解毒。凉血五花汤本方可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致的皮肤病,因花类药具有轻清上浮之性,所以本方尤其善治病变在上半身或全身散发的红斑性皮肤病。临床多应用于偏上半身红斑皮肤病初期,如盘状红斑狼疮、玫瑰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凉血五花汤加减冷湿敷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凉血五花汤加减冷湿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3%硼酸溶液冷湿敷。1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凉血五花汤加减冷湿敷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凉血五花汤是赵炳南老中医所创。方由野菊花、玫瑰花、鸡冠花、凌霄花、红花组成,功专凉血活血、疏风解毒。为治红斑性皮肤病而设。笔者曾用此方于临床实践,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每获良效,体会较深,现略举三例,简述于下:一、痤疮赵××男26岁工人自诉3年来面部痤疮,曾治疗多次,至今未见明显好转,皮肤渐见瘢痕,痒痛交加。视患者面部及背部皮肤油腻,可见较多的黑头粉刺及炎性丘疹,兼有少许囊肿与瘢痕,舌红苔薄黄,脉滑而数。  相似文献   

4.
正赵炳南中医皮外科名医,其创制了一系列皮外科方剂,凉血五花汤是其中代表。该方由凌霄花、鸡冠花、野菊花、玫瑰花、红花组成,具有凉血活血、疏风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初期、玫瑰糠疹、多形红斑及一切红斑性皮肤病初期,偏于上半身或全身散在分布者。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方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皮炎汤联合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皮炎汤联合凉血五花汤治疗;对照组35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后比较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瘙痒、灼热、潮红及丘疹量化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显率57.1%,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瘙痒、灼热、潮红及丘疹量化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果皮炎汤联合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病情恢复,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激素性皮炎是因为面部长时间外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干燥、皮肤萎缩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近年由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或滥用而导致类固醇激素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面部激素性皮炎现已成为继湿疹、银屑病、痤疮、荨麻疹之后的第5大门诊皮肤病[1].本院皮肤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减凉血五花饮辅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局部皮肤屏障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减凉血五花饮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吡美莫司乳膏外涂及对症治疗,加减凉血五花饮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凉血五花饮加减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局部皮肤屏障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于治疗1、2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选择研究期间外科手术中切取的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治疗前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过程中,加减凉血五花饮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5例和7例患者自行退出研究或失访。治疗2个疗程后,加减凉血五花饮组整体疗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患处局部皮肤TEW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TEWL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加减凉血五花饮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患处局部皮肤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加减凉血五花饮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除治疗1个疗程后加减凉血五花饮组CD4+/CD8+外),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除治疗2个疗程后加减凉血五花饮组CD4+/CD8+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面部HDD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皮肤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密切关联,加减凉血五花饮辅助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及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对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红斑皮炎类皮肤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于下:一、红斑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表现红斑皮炎类皮肤病,包括红斑性、皮炎性与风团性等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麋烂或风团等皮损的症状。常见的有药物性皮炎、各类湿疹、各类荨麻疹、玫瑰糠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搔痒症、多形性红斑与痒疹等皮肤病。根据辨证论治的规律,可采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故称“红斑皮炎类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表现为面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半灼热、瘙痒不适,停用糖皮质激素则皮疹反复,采用清热凉血、滋阴清热等法治疗疗效欠佳.在郑钦安先生“阴火”思想指导下,注重整体辨证,采用温阳化饮、温潜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提示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皮疹辨证同时应注重整体、阴阳辨证.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佗,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不断使用化妆品,使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率越来越多。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面部会出现红斑、脱屑、糜烂,严重影响了皮肤的外观美及社会活动,糠皮状头屑和油腻性有臭味的痂皮,使患者很烦恼,求治心切。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笔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面部脾胃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60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春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春风送暖,然而,此时也是桃花癣容易发生的季节。 桃花癣是百姓对春季常见的一种面部鳞屑性皮肤病的俗称,其实桃花癣并不是癣,而是单纯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性皮炎等一类皮肤病的总称。因其发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其红斑及丘疹又状如桃花,故名“桃花癣”。  相似文献   

12.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利斌 《四川中医》2004,22(7):23-23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当而引起的面部皮炎的一种,属近年来出现的新病种,在传统中医医籍中并无记载。作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认为,面部皮肤病与风邪密切相关。面部为诸阳之会,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药毒之邪日久滞留于面部,风邪与毒邪相合为患,郁而化热,浸淫血脉,故面部出现红斑、灼热、瘙痒、色素沉着、痤疮。辨证为风热毒邪蕴肤。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荆芥、防风、蝉衣、僵蚕、牛蒡子疏风透表;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丹皮、生地、当归养血、凉血、活血;野菊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苦参、白鲜皮清热利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之功。  相似文献   

13.
凉血五花汤联合西药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火龙 《中医药导报》2007,13(8):63-63,73
采用凉血五花汤联合西药治疗37例激素依赖性皮炎,并设仅用相同西药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治疗5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凉血五花汤联合西药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时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丘疹、皮肤萎缩、灼热及紧绷感,毳毛明显,色素沉着等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症状顽固,反复难治.2005年3月~ 2012年10月,我们采用蒙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糖皮质激素瘾性皮炎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戒断皮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不正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在某些化妆品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局部面部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干燥、刺痛、脱屑及皮肤紧绷感,伴有红斑潮红、肿胀渗出、炎性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毳毛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等。  相似文献   

16.
面部激素性皮炎是非常多见的一种皮肤病,笔者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用疏风清热法、清热利湿法以及清热凉血法治之,屡用获效。现分述如下,供同道临证参考。一、疏风清热法:此法多用于患者素有脂溢性皮炎病史,妄用激素软膏,进而出现面部干燥脱屑、发热、红斑、丘疹,口鼻气热、欲饮水,瘙痒、遇风热症状加重,此时停用激素软膏数日则面部肿胀,上述症状更为严重等,舌苔薄黄质红,脉浮数。方用:桑叶12克菊花15克荆芥1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子12克蝉衣10克  相似文献   

17.
<正>凉血五花汤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是赵炳南老先生的众多经验方中一首比较著名的方剂,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凉血五花汤由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及野菊花组成,具有凉血活血、疏风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致的皮肤病。方中凌霄花凉血活血泻热为主,玫瑰花及红花理气活血化瘀,鸡冠花疏风活血,野菊花清热解毒。因药味取花,花性轻扬,所以本方比较适宜治疗病变在上半身或全身散发的皮肤病[1]。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湿疹、异位性皮炎、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由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临证以养阴祛风凉血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殷音 《河北中医》2014,(2):208-208,270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药膏或含有激素的化妆品导致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疼痛,伴有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毳毛增生、皮肤色素沉着、干燥脱屑等[1],一旦停用激素则出现“反跳”现象,属中医学药毒范畴。近年来,由于不规范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成为发生于面部的常见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生活[2]。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2009-09-2012-06,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99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古松 《四川中医》2001,19(5):67-68
本文从疑难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结合临床案例,介绍了几则辨治经验:即红斑性肢痛症,治宜育阴泄热;多形性红斑症,治需血疏风;出血性紫癜症,治宜健脾益肾,凉血止血;红斑狼疮,治当滋补肝肾,凉血化瘀;银屑病,治腚宣郁解毒,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