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等为主症的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治疗IBS多采用对症治疗,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腹胀、大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紊乱为主要特征的肠道功能异常疾病,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针灸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文献研究,为今后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无明显胃肠道结构改变的慢性反复发作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得出明确定论。目前有相关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是IBS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IBS可通过微生态制剂、粪菌移植、三氧疗法、中医药疗法等缓解IBS引起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对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运用中医药、西药治疗IB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系统阐明该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可能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特点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的改变[1].临床上将IBS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4种亚型,其中又以IBS-D最为常见.目前尚未完全阐明IBS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影响IBS发病的因素包括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黏膜屏障异常、免疫与感染、脑-肠轴失调、、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遗传因素等[2].根据IBS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于"泄泻""便秘""腹痛"范畴[3].关于脾虚湿盛型IBS的症状,在各种经典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风盛则动……湿盛则濡泻";《素问·脏气法时论》载:"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类经·卷三十》记载了肝脾与泄泻的关系:"木强则侮土,故善泻也";《医宗必读》中亦有论述脾虚生湿导致的泄泻:"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脾虚湿盛型IBS作为临床上胃肠疾病方面常见的证型之一,其诊断与治法的归纳对于日后的治疗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近年来脾虚湿盛型IBS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贺朝雄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06-130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ie bowel synduome,IBS)是一种以具有特殊病理基础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研究认为,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是其重要原因,而精神因素、菌群失调亦与IBS发生有关[1]。2006年3月~2011年5月,我们应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配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便秘型IBS 48例,并与聚乙二醇4000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间歇性腹痛伴或不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胀为主要临床特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黏膜屏障破坏、肠道免疫失调、慢性低度炎症、脑肠互动异常等有关。现有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参与IBS发病的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其分泌的组胺、类胰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影响IBS的发生与发展;靶向肥大细胞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中医药调控IBS的机制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肥大细胞在IBS发病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结合肥大细胞在中医药治疗IBS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中西医两方面探索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将其归于"腹痛"、"泄泻"范畴,认为与情志异常、湿邪中阻、肝气郁滞、脾胃虚弱等有关,治疗上疏肝与健脾为主。西医给出明确定义,制定罗马Ⅲ标准,发病机制集中在脑—肠交通及其元件的异常与IBS关系上。目前尚无单一药物或单一疗法对IBS完全有效。启示是应充分挖掘该病全身疾病特点,发挥东方整体观思维优势,采用现代医学科学定量化研究手段,多靶点多通路寻找其发病机制,开发具备多环节发挥作用的创新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发病机制包括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炎症、免疫功能改变、菌群失调、激素、脑肠调控异常、精神心理等[1]。属中医腹痛、腹泻、便秘范畴。此篇主要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腹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3,(9):1272-1273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属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它可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或黏液便等临床症候群,目前此病西医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1],但就中医而言,此病当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1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症(IBS)多因七情内伤,饮食不当,外邪内传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原因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可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便次增多,便前腹痛加剧,便后痛减,便秘,大便中有黏液夹杂,泡沫样便,便后便意频频等不适。临床予以肠镜检查可见无明显异常,粪常规检查可见有粘液而无脓血,可有少  相似文献   

10.
探讨张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以腹痛和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目前机制尚不明确,认为胃肠动力改变、脑-肠轴调节异常、低度黏膜炎症、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诱发该病。“一体两翼”即肝脾肾与IBS的发病有着紧密的联系,临床以“疏调气机”为治法治疗该病疗效明显。文章从肠道菌群与IBS的相关性及对IBS发病机制的影响出发,推测以“一体两翼、疏调气机”为指导治疗IBS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实现。将名老中医学术结晶与西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以期为临床运用及科研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屡见不鲜的无器质性病变的肠病,发病率高达10%~20%~([1])。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IBS分为四种亚型: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我国以IBS-D为主。IB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并且尚未论述完全,就目前研究报道,不外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运动障碍、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破坏等因素~([2]),而且经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导致水液代谢动态平衡紊乱和肠道平滑肌运动障碍,从而出现两大主症腹泻及腹痛。水通道  相似文献   

12.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该病临床十分常见,约占胃肠门诊的20%~50%,多见于中青年人。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可归属中医学"腹痛"、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兰 《河北中医》2011,33(10):1514-15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慢性排便异常,呈腹痛、腹部不适为主的腹部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肠道及相关脏器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大多数IBS患者有心理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根据罗马Ⅲ标准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不确定型,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的范畴。IBS  相似文献   

15.
姚玉庆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04-10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常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本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变化及生化异常,无具体的器质性病变。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采用镇静、抗痉挛及止泻或通便等药物对症治疗,其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IBS中西医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 e,简称 IBS)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一组综合征 ;而与 IBS相关的抑郁症尚有情绪抑郁、疲乏、不欲饮食等肠外症状。临床治疗 IBS往往多注重肠道症状的改善 ,对其肠外症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抑郁症较少论及。为此 ,我们采用《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与 IBS有关的抑郁症 ,取得满意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纳入病例符合 1986年宝鸡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与 IBS有关的…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林 《河北中医》2007,29(8):721-72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病因不十分清楚,多与精神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或便秘等肠道功能失调的症状,临床检查可仅有腹部压痛,无器质性病变,检验生化无异常发现,西医治疗疗效欠佳,2000-01-2006-01,笔者用痛泻要方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2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101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炎性肠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其主症。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以抗炎抗免疫的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隶属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有肠道湿热蕴毒,瘀血阻滞,以及气血两虚等,临床相应地治宜清热祛湿、解毒、化瘀、益气补血等。文章从马齿苋、大黄、党参、黄芪等中药的多糖成分所具有的抗炎、免疫调节、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等作用,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为契机,总结和探讨了中药多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动力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探讨中西医病理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搜索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通过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理论思想将其辨证分型;运用西医生理病理学基础归纳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结果:总结出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西医病因病机分型主要为胃肠动力异常、脑-肠轴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道激素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等多重因素。结论:IBS病位虽在胃肠,但多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为以精神心理因素刺激为主导,伴有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异常的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证据及内在机制进行总结,进而更好地优化临床治疗.检索并梳理近年来针灸治疗IBS的相关文献,发现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较为明确,但其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微环境失调和肠脑互动异常等多种作用机制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深度挖掘"肠-脑轴"的双向调节作用、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