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本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其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氏[1]认为:本虚为气阴两虚.可向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转化.标实为挟瘀血、水湿、浊毒等;居氏[2]例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肾虚挟瘀或脾肾阳虚挟瘀,或肝肾阳虚挟瘀;高氏’‘’认为以阻虚为本,日久阴损耗气.阴报政阳·可见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本病始终;王氏*‘认为本病早期多后气阴两虚,久则脾肾两虚…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冠心病与中青年冠心病不同,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肾、脾、肝诸脏虚损,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不足;标实为脏腑虚损的病理产物———痰浊、瘀血;临床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治疗掌握标本兼治、补通并施的原则,运用好补、通两大方法;治本宜补益气血阴阳,治标宜活血、化痰。   相似文献   

3.
辨证治疗慢性肾炎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慢性肾炎病程缠绵日久,损伤正气,导致气血阴阳皆虚,以及水湿内停,湿热蕴结,瘀血阻络的虚实夹杂的病证特点,将52例患者临床分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肾虚湿浊5型,运用益气滋阴,温补脾肾,滋养肝肾,补气活血,益肾解毒的方法治疗,其中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许仕纳主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肾虚为本,水湿、瘀血、浊毒为标,病位以肾脏为中心,兼及肝、心、脾、肺、膀胱、三焦等;治疗上应以补肾、活血、利水、排毒为主,标本兼顾,改善肾脏缺血,促进代谢产物排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王小琴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诊治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王小琴教授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中医核心病机,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热毒、水湿、痰浊、瘀血,脉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总治则为补肾健脾、祛瘀通络,早期以养阴益气,补肾填精为主,常以参芪地黄汤加减;中期在扶正固本基础上,针对兼症辨证论治,如无明显浮肿,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如浮肿伴大量蛋白尿,常选用实脾饮加减;晚期以益肾健脾,调和阴阳,化湿泄浊为主,常以补肾泄浊之肾元颗粒联合自拟益气健脾、活血泄浊方加减治疗。文章归纳总结了王小琴教授运用经方加减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独特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尿中微量蛋白,继而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尿毒症,在从肾脾立论的基础上,多为气阴两虚所致,兼有瘀血、水湿、痰浊诸邪阻伤肾络,正虚邪实,脏腑皆虚,"痰、瘀、毒"为其致病之要因。脏腑内虚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尤以脾肾亏虚为根本,血瘀痰浊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特点,且血瘀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张琪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方法.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位在脾、肾两脏,脾肾虚损贯穿疾病始终,也是湿浊产生的基础,瘀血为基本病理表现;病理变化呈现出虚实错杂、湿毒内蕴、血络瘀阻等特征.结论:国医大师张琪采用化浊泄热、活血解毒、健脾补肾、温阳泄浊等治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风湿病。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以毒邪为患,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其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痹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毒邪痹阻为病机特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排毒为大法,慢性缓解期以伏毒内蕴为基本病机,以补益脾肾、化浊解毒为主要治则。遵循以上治则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苓霜主任医师认为肾癌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有形之块,其病位主要在肾,可涉及脾胃、肺、肝、心等脏器,其病机以正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湿、热、毒、瘀互结,治疗当先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原则,扶正以健脾益肾为主,而祛邪则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0.
刘苓霜主任医师认为肾癌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有形之块,其病位主要在肾,可涉及脾胃、肺、肝、心等脏器,其病机以正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湿、热、毒、瘀互结,治疗当先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原则,扶正以健脾益肾为主,而祛邪则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1.
The word ‘Bi’ (痹) in Chinese means an obstruction. Bi Syndrome refers the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the obstruction of qi and blood in the meridians due to the invasion of external pathogenic wind, cold and  相似文献   

12.
潜证的本质是机体的病理改变尚未达到引起临床症状的程度,潜证的显著特点是"无证可辨",这就要求我们另辟蹊径来解决潜证的辨证论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首要的是把握患者体质,因为体质中隐藏着潜证的虚实寒热等信息,这也是潜证辨证论治的出发点。在详辨体质的基础上,再结合病变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和邪气的致病特点,则可进一步确定潜证的病位、病性,再参照现代科学的证型研究成果,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实现对潜证的准确辨证与论治。  相似文献   

13.
柴胡证与少阳证、半表半里证名异质亦不同。少阳证以口苦、咽干、目眩为纲;柴胡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呕而发热四大主证为凭;而半表半里只不过是前人对少阳区域划分的一种形式,故三者不能概而言之、一方统之。柴胡证专指小柴胡汤证,而不合《伤寒论》中以柴胡名方的另五个汤证。其四大主证之口苦、咽干、目眩三证在柴胡证辨证中应统为一证,不宜单列。“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以“伤寒中风”为前提。虽日“但见一证便是”,但临证亦需详查。  相似文献   

14.
阳明病的分类问题,受注家的学术思想影响,或以经证与腑证分类,或以热证与实证分类.张仲景于原文中并未提经腑两字,也未言热证、实证,实乃后世为便于归纳而有所阐发.明确阳明病的发病、性质、证候分类,对于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正确指导临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阳明病的分类问题,受注家的学术思想影响,或以经证与腑证分类,或以热证与实证分类。张仲景于原文中并未提经腑两字,也未言热证、实证,实乃后世为便于归纳而有所阐发。明确阳明病的发病、性质、证候分类,对于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正确指导临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等,排粪造影检查表现为搁架征。导师柳越冬教授在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方面有其丰富的经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缜密的辨证施治思路,在大力倡导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亦十分重视适时选择手术疗法。尤其对本病的气滞血瘀型有其独特见解,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Pulseless Syndr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