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年脑卒中患者院外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河南省农村地区抽取300例中年脑卒中患者,调查其基本情况,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结果农村中年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平均得分为(22.22±7.781)分,满分为41分;行为得分为(12.52±4.772)分,满分17分。回归分析显示知识、态度、患者疾病治疗态度进入方程。结论农村中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知识普遍不高,行为依从性较低,或可通过搭建基于网络的视频-动画卒中知识库并纳入出院非硬性指标的途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知识水平,提供系统网络化行为指导等为农村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康复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超过24 h )、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1]。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相关研究指出,早期规范康复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2]。依从性是影响慢性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和评估初发脑卒中患者住院不同时期健康教育需求,以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入院患者对相关知识关注前三位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了解病情占97.4%,心理支持占93.6%,药物知识占61.5%,住院中期治疗用药知识占98.7%、并发症预防92.9%,休息与活动指导80.8%,而出院阶段康复锻炼占96.2%,后续用药安全占91.7%、饮食指导占62.8%.结论 新入院患者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得到心理支持,住院中期患者需要脑卒中治疗用药、并发症预防相关知识的指导,而出院阶段多数患者对后续用药安全、出院后康复锻炼的健康知识需求度高.应针对脑卒中患者住院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住院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用以动机性访谈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调查、MBI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1个月,康复锻炼依从性和M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实验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BMI评分均髙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全国脑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9个省市脑卒中的病死率为77.16/10万,现今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大为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70%~80%。忽视早期及较长时间的肢体功能锻炼是导致永久性残废的主要因素,提高患者对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护理照护需求。方法便利选取郑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对出院后护理知识需求最高的是康复知识,其次是后遗症的防治和疾病复发时的紧急处理;对护理技术的需求,患者表示最想学会肢体康复的锻炼方法。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对于疾病知识和护理技术的需求强烈,医院和社区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院外支持,从而保证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连续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从急性住院稳定期至出院后6个月内衰弱的发展轨迹,探讨脑卒中患者衰弱的不同轨迹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11—2022-02在河南信阳某二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50名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微型简易营养评估量表以及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取群组轨迹模型对脑卒中患者衰弱的不同轨迹类型进行拟合,并进一步明确其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的发展轨迹可分为不同类型,分别为衰弱平稳组(30.14%)、低衰弱下降组(40.18%)、高衰弱下降组(4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首次发病、自理能力、独居、多病共存以及康复锻炼是脑卒中患者衰弱不同轨迹分型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衰弱轨迹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种轨迹类型,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轨迹类型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疾病归因与首次就诊时间、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调查家属对于患者疾病的归因,依据患者不同疾病归因将患者分为个体素质因素组(27例)、社会心理因素组(65例)、超自然因素组(8例).患者出院后维持1年的跟踪随访,分析比较不同疾病归因患者的病程、疾病复发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个体素质因素组患者病程明显低于社会心理因素组和超自然因素组(P<0.05);个体素质因素组和社会心理因素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超自然因素组(P<0.05);个体素质因素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明显高于社会心理因素组和超自然因素组,且社会心理因素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明显优于超自然因素组(P<0.05);住院前3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个体素质因素组ITAQ评分、SDSS评分明显优于社会心理因素组和超自然因素组,且社会心理因素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超自然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个体化的宣传教育,改善其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消极的治疗态度,使家属积极支持患者维持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实施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已势在必行。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系统化、标准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护理方案,完善我国社区康复培训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设计,时间和单位 于2009年1月~2009年4月对上海某两个社区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 对象 上海某两个社区病程在6个月~2年的脑卒中患者60名。 方法 方便抽样法。描述性研究。应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 主要观察指标 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康复训练情况、自理能力及照顾者照顾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定。 结果 63.3%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水平中等,只有36.7%处于高等;照顾者的照顾水平5.0%处于低等,51.7%处于中等,仅43.3%处于高等;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人数为28名(46.7%),从未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人数为32名(53.3%);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收入、是否参加过康复训练等具有相关性。 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不容乐观,参加康复训练的普及率不高,需加强康复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1例,实验组49例。2组均实施常规的治疗护理,实验组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出院前对2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自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采用自行编制的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调查问卷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对其康复依从性实际状况、影响因素、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展开调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者63%、依从性差者37%.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经济状况、医疗支付方式、认知及健康教育、抑郁情况和社会支持度.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促进家庭社会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病友团队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病友团队支持,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康复锻炼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率8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21%(P0.01);日常生活自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基本自理率53.03%明显高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病友团队支持有助于化解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在当今的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带着残疾出院,需要在家庭中继续康复,而患者和家属多缺乏家庭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使多数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留下严重的的后遗症.为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对辖区内的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疾病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表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1日~5月31日收治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22例为对照组,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2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方法;观察组按照制订日具体目标及康复指导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指导。入院时、出院时采用自制问卷测评脑卒中知识,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评定肢体功能。结果 入院时,两组病人脑卒中知识得分和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脑卒中知识得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两组组FMA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表单可有效提高病人脑卒中疾病知识、康复技能及遵医行为,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在当今的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带着残疾出院,需要在家庭中继续康复,而患者和家属多缺乏家庭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使多数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留下严重的的后遗症。为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我们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对辖区内的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疾病康复指导。康复指导前后分别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现把康复指导的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脑卒中(acute stroke,AS)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疾病,且具有较高患病率,据相关资料[1],我国每年新发150~2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80%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AS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是决定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综合康复锻炼是促进康复的一个重要手段,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兴康复疗法,可借助肌电接收设备,将体内功能变化不易感知信号转变为可感知信号,如视觉、听觉信号,并引导患者进行相关训练,从而恢复机体相应功能。目前临床对于综合康复锻炼研究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07—2022-04在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 RS评分>2分的脑卒中患者302例,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检验指标、身体功能资料以及选择二级康复情况展开调查。结果 mRS评分>2分的脑卒中患者中31.5%(95/302)出院选择二级康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社会支持(主要照顾者)、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时间、肢体障碍、吞咽障碍、饮酒、卒中次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正确率为79.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6~0.85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7.5373,P=0.480。结论 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概率较低,高龄、卒中次数≥2次、以子女为主要照顾者和经济收入低的患者选择二级康复的主动性不强,住院时间2周内、肢体障碍、吞咽困难、饮酒、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卒中患者选择二级康复有积极影响。构建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健康信念评估问卷对11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总均分为(3.25±0.355)分,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卒中次数、Barthel指数是影响其健康信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为促进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的树立,从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需重视并加强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07—2016-12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行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运动功能评定和患儿满意度问卷等进行调查,比较2组患儿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判定活动开展效果。结果 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在品管圈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品管圈活动,观察组脑瘫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治疗依从性47.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00%,治疗依从性70.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圈员对患儿通过全面评估,了解病情及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患儿耐心专业地解释、指导功能锻炼的每个细节,加强健康指导,让其掌握疾病的病因、诱因,功能锻炼与疾病的关系等;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指导、锻炼监督,进而提高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二级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模式,并探索人口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医疗保险类型、康复认知态度对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7-03在湖北航天医院住院的129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单双随机分组,观察组于发病病情稳定48h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病情稳定2周后行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改善明显;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费用支付方式、收入来源,以及对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方式有不同认识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住院期是否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有明显差异。结论二级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模式可降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无影响,而经济收入水平、医疗保险类型和康复认知态度等因素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管理治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