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株放线菌,初步确定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16株代表性放线菌中,有1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有2株放线菌属于小单孢菌属,其中5株链霉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从菌株HNM064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了1个化合物A,经过结构鉴定为已知化合物K-252a。通过测试不同浓度化合物A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抑菌率,利用Exce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EC50值为286.61 μg·mL?1,化合物A对供试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4种真菌分离培养基对马氏珠母贝共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DNA基因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共附生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以4种常见的致病细菌为指示菌,对其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从马氏珠母贝分离鉴定共附生真菌14株,其中5株为青霉属、占35.71%,4株为枝孢属、占28.57%,另有菌株P14713可能为新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5株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青霉属3株,枝孢属和毛孢子属各1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海参共附生细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延缓衰老活性的菌株,为挖掘延缓衰老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选用9种选择性培养基对来源于广西涠洲岛的3种海参[异色哈威参(Havelockia versicolor)、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方柱翼手参(Colochirus quadrangularis)]共10份样品进行共附生细菌分离纯化,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其多样性,并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型评价共附生细菌发酵粗提物的延缓衰老活性。【结果】从广西涠洲岛3种海参中共分离获得63株共附生菌株,隶属于3门4纲14目25科35属,以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共有31株(占49.21%);放线菌GXIMD LM0085和GXIMD LM0159有可能为潜在新种,与对应有效发表菌株Kocuria assamensis、K.salsicia的相似性分别为97.38%和97.00%。不同培养基分离获得的海参共附生细菌在属类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数量差异,以M9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属数量最多(19属28株),P7培养基分离获得的最少(仅6属6株);在筛选确定的35属细菌中,仅Cobetia和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9种培养基均有生长分布,多达13个属仅在单一的培养基中生长。不同海参分离获得的共附生细菌数量排序为1#异色哈威参>方柱翼手参>2#异色哈威参>玉足海参,除了玉足海参外,其他3只海参体内的共附生放线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体表共附生放线菌相对丰度。线虫寿命试验发现,有6株共附生细菌的发酵粗提物能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P<0.05),分别是GXIMD LM0037(寡养单胞菌属)、GXIMD LM0005(链霉菌属)、GXIMD LM0071(副球菌属)、GXIMD LM0114(寡养单胞菌属)、GXIMD LM0099(原小单孢菌属)和GXIMD LM0032(短状杆菌属)。【结论】广西涠洲岛海域海参蕴含着多样性丰富的共附生细菌资源,具有潜在的新物种,且部分菌株具有延缓衰老活性,在延缓衰老活性物质挖掘及新型抗衰老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集海南文昌清澜港头苑村红树林保护区的18种红树植物和3种半红树植物的根部样品,用1/10ATCC172培养基共分离到138株内生放线菌。经初步鉴定,分离到的138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继生菌属、小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3个属。对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菌株有40株,抗MRSA活性的菌株有27株,所有测试菌株均未检测到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对88株菌进行耐盐性检测,77株菌表现出耐盐或嗜盐特征,其中2株最高耐盐质量浓度ρ(NaCl)=150g·L-1,54株菌可在含有P(NaCl)=33g·L-1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南海冷泉区可培养放线菌资源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培养了来源于南海冷泉区深海沉积物中的放线菌,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放线菌的多样性;通过K-B法药敏试验对放线菌发酵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50株放线菌隶属于5个科,7个属,其中5株放线菌被初步判定为潜在新种。7株放线菌的发酵粗提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活性最好的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的2株菌,Micromonosporasp.LDBS3988抑菌活性最强,Micromonosporasp.LDBS3949抑菌活性较为广谱。  相似文献   

6.
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是产抗最多的稀有放线菌,为了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土样中小单孢菌物种多样性并筛选抗菌活性菌株,本研究通过可培养的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采集的10份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抗生素选择性分离培养小单孢菌,并对小单孢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可培养方法从塔里木河沿岸采集的土样中分离鉴定出484株菌株,分属于3门5纲13目19科22属70种,其中小单孢菌属菌株424株,占87.60%,小单孢菌属的出菌率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解淀粉欧文氏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作为靶标菌对小单孢菌的发酵粗提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合antiSMASH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筛选出5株既具有抗菌活性又具有代谢潜力的小单孢菌。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沿岸含水量高的土样中拥有丰富的小单孢菌资源,通过向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新生霉素、萘啶酮酸、放线菌素等抗生素施加选择压,可以有选择性地分离获得小单孢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3种江蓠可培养共附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为该海域海藻共附生细菌的开发利用及新型生物杀菌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经稀释涂布法后观察分析3种江蓠共附生细菌的菌落形态及其分布,基于16S rRNA序列对江蓠共附生细菌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从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江蓠、扁江蓠和集团江蓠中共分离获得28株可培养的共附生菌株,隶属于4门13科15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弧菌属、冷杆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赤杆菌属、副球菌属、考克氏菌属、微球菌属、红小梨形菌属、Kytococcus sp.、Dermacoccus sp.、Maribacter sp.和Cobetia sp.)。有5株共附生菌株的代谢产物对番木瓜炭疽病原菌或荔枝炭疽病原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中,菌株GXS0044、GXS0017和GXS0035的代谢产物对荔枝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0、14.5和15.5 mm),菌株GXS0023和GXS0031的代谢产物则对番木瓜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0和17.0 mm)。【结论】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江蓠共附生细菌较丰富,其代谢产物活性各不相同,因此从海藻中寻找具有抗农业病原菌的微生物将成为研究抗农业病原菌杀菌剂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荒漠植物骆驼刺、铃铛刺、碱蓬、盐穗木、柽柳等13种植物的根为材料,利用SCA培养基分离其内生放线菌,通过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荒漠植物内生放线菌物种多样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细极链格孢菌、大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为靶标,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平板对峙法开展抗菌活性筛选。从13种荒漠植物分离出533株内生放线菌,鉴定的361株,分布于6个目,7个科,9个属,77个种,另有3个潜在新种,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类群,冢村氏菌属与伦茨菌属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表明13种荒漠植物内生放线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骆驼刺内生放线菌最丰富,分离到6个属27个种,链霉菌属有20个种;老鹳草分离到的菌株数量最多,有3个属;铃铛刺分离到2个属,其中的链霉菌属有28个种;猪毛菜、盐穗木等植物只分离到链霉菌属。抗菌活性筛选显示80株放线菌有抗菌活性,其中链霉菌74株,拟无枝酸菌3株,拟诺卡氏菌、糖霉菌和链孢囊菌各1株。本研究为寻找新型抗菌活性化合物,为生物医药和生物肥料提供菌株来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6种不同的方法对湛江湖光岩地质公园的土壤进行预处理,用释稀涂布方法进行放线菌的分离.并对获得的放线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常规鉴定与抗菌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土壤经28~30℃风干10d的预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且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该法共获得23株菌落形态疑似不同的放线菌,经常规鉴定,4株菌株初步确定为诺卡氏菌属.2株菌株为小单孢菌属.17株菌株为链霉菌属。另外.有9株菌株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活性;8株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获得3株菌株同时具有抑制大肠埃氏菌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柽柳根际土壤放线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其抗菌活性,为新疆主要农牧业病害的防控奠定菌种基础。【方法】选择新疆南疆地区10种柽柳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采用四种培养基,通过菌株16SrDNA测序,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抗菌活性。【结果】分离出294株菌株,鉴定的150株,分属于7个纲12个目16科24个属,另有9个潜在新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解淀粉欧文氏菌、伤寒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链格孢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结论】筛选出68株活性放线菌。柽柳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丰富了微生物资源及菌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1.
海洋放线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南-148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桉树青枯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从广东湛江近海海泥中分离得到的135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南-148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135株海洋放线菌中有15株对桉树青枯病菌有抑制作用,24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2株对两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南-148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对桉树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0.0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7.3mm;对南-148菌株进行了鉴定,初步确定南-148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ees fradiae)。  相似文献   

12.
刘颖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64-6366
[目的]探索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在不同地点的差异。[方法]从海南文昌、广东深圳与湛江3个红树林区采集红树木榄、桐花与白骨壤3个品种的根与叶作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及B16细胞毒活性的测定。[结果]从18份红树样品中共分离出211株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不同采样地点的微生物组成、不同地点所分离到的菌株的生物活性差异极显著3、个品种的红树以及红树的根在3个不同地点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均极显著,而红树叶在3个不同地点分离到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为通过微生物方法获得具有药物作用的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王高学  顾忠旗  原居林  王霞  黄海洪  袁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13-2614,2673
从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西、海南、陕西7个省份的近海海域或淡水水体中采集的污泥样品中,分离到86株淡水放线菌和77株海洋放线菌.以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f.instestinalis)、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指示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初筛采用琼脂扩散法,复筛采用挖孔法,获得6株杀菌作用强的放线菌.对这6株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确定6株菌均属于链霉菌属.选择编号为F1-F-12的放线菌进行鲫鱼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鲫鱼体内气单胞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且差异显著(P<0.05),可见杀菌放线菌对水产病原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新型微生物渔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ion of some metabolites(i.e., antibiotics, amylases and cellulases) of terrestrial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medicinal plant rhizosphere soils. Initially,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Peuraria mirifica Airy Shaw Suvatabandhua., Ananus comosus Merr.,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 Orthosiphon grandiflorus Bolding., Jatropha multifida Linn. and Senna siamea. To screen and isolate actinomycetes, the soil samples were pretreated by airdrying and subsequent heat incubation. The bacterial isolates exhibiting actinomycetes features were then randomly screened for their production of amylases, cellulases and antibiotics. It was found that 130 isolates(from 136) could produce amylases; 40(from 107) produced cellulases; and seven(from 45) exhibit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The data of this study were preliminary, and yet demonstrated a rich diversity of rhizo-actinomycetes from medicinal plants. Besides, these organisms could be an untapped source for discovering of biotechnologically useful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海洋源拮抗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云港海域的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海洋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经过初筛、纯化、定量复筛,获得11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海洋细菌.采用室内抑菌法测定了这11个活性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MG-sm-3、PY-sw-1、PY-sw-9和Ns-sw-6的抑菌谱广且抑菌活性强.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了这11个活性菌株的胞外粗蛋白,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的胞外粗蛋白对7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效果,尤其对云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Y-sw-1及其胞外物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喷施后7 d的防效分别为63.2%和53.9%.以上试验结果说明一些海洋源微生物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并以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测定.[结果]经排重合并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共分离得到36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9科12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共有5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00%,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6株放线菌中有22株菌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占所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11%.[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具有开发成新型农用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毕江涛  潘星  黄盼盼  马飞  关晓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51-15654,15658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马蔺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从马蔺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以根部的最多,茎叶次之;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其属于3个目,3个科,4个属。其中,有22株内生真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68.8%;有12株内生真菌对2种或2种以上的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7.5%;有7株内生真菌对3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21.9%;有2株内生真菌对2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3%。马蔺内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和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范围较宽;2株高活性菌株来源于马蔺叶部,对5种供试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高活性菌株来源于马蔺根部,对2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株高活性菌株对4种供试真菌指示菌和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这5株高活性内生真菌菌株属于束丝菌属、镰孢霉属、梭孢霉属和组丝核菌属。[结论]药用植物马蔺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并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常显波  杨启霞  刘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18-2219,2222
[目的]研究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放线菌分布规律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结果]从烟台海岸潮间带泥样中共分离得到357株放线菌,拮抗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比拮抗真菌的多,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放线菌菌株数较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多,拮抗青霉的放线菌菌株数多于抗白色假丝酵母的放线菌菌株数;从泥样分离筛选所得的拮抗性放线菌中,中等拮抗性放线菌占多数,而且随着参试靶标菌个数的增加,对靶标菌均有拮抗性的放线菌菌株数却在减少。[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烟台海岸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