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吕绍光主任对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常见症状的中医病位诊断规律。方法收集吕绍光主任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病例307例,其中以入睡困难为主症的患者76例,以多梦为主症的患者79例,以时睡时醒为主症的患者75例,以早醒为主症的患者77例。对四症所用药物及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入睡困难的脏腑辨证之病位多在于"心";多梦之脏腑辨证之病位多责之于"肝";时睡时醒之脏腑辨证病位多责之于"肺";早醒之脏腑辨证病位多在于"肾"。结论吕绍光主任将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常见症状做为切入点,进行症证结合论治,细化了中医对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吕绍光主任对肝郁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常见症状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吕绍光主任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病例307例,其中以入睡困难为主症的患者76例,以多梦为主症的患者79例,以时睡时醒为主症的患者75例,以早醒为主症的患者77例。应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四症所用药物进行数据挖掘。结果①入睡困难核心药物:茯神、黄芪、紫石英、珍珠母、浮小麦、大枣、何首乌;药对3条,如茯神→远志、茯神→珍珠母等。②多梦核心药物:郁金、香附、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药对14条,如香附→郁金、香附→夜交藤等。③时睡时醒核心药物:生地黄、百合、麦冬、石菖蒲、远志、栀子、淡豆豉;药对3条,如:生地黄→百合、百合→远志等。④早醒核心药物:女贞子、桑椹、旱莲草、枸杞子、黄精、菟丝子、酸枣仁、柏子仁;药对2条,如:女贞子→酸枣仁、女贞子→柏子仁。结论吕老治疗入睡困难核心治则为养心安神,兼以补血益气、调和阴阳之治法;多梦核心治则为解郁安神,兼以滋阴潜阳,养肝通络之治法;时睡时醒核心治则为润肺安神,兼以通窍滋阴、清心除烦之治法;早醒核心治则为补肾安神,兼以养肝滋阴、益气补血之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吕绍光主任治疗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吕绍光主任养心安神疏肝经验方,对照组口服地西泮治疗,采用心肺耦合图谱(CPC)检测2组睡眠情况(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熟睡时间、浅睡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8%(P0.05);治疗组睡眠总时间、熟睡时间及睡眠效率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浅睡时间缩短情况2组相近(P0.05)。结论养心安神疏肝法治疗可以显著延长心脾两虚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总时间、熟睡时间及提高睡眠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患者血清5-HT水平、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焦虑自评量表积分(SAS)的相关性,以期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纳入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102例,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非肝郁证组80例,比较两组间5-HT、SDS、SAS积分的差异性,分析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组血清5-HT与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组较非肝郁证组血清5-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组较非肝郁证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证组血清5-HT均与SDS积分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0.2578),与SAS积分无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患者血清5-HT水平可能参与肝郁病机,SDS、SAS积分可作为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肝郁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郁影响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102例,参照《证素辨证学》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肝郁证素积分和肝郁分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失眠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分析肝郁证素积分、肝郁分级、PSQI量表评分、FSH、LH、E2与IL-1β、TNF-α的相关性。结果 IL-1β、TNF-α均与FSH、LH、E2无明显相关性(P0.05);IL-1β、TNF-α均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5);IL-1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01);PSQI量表评分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01)。肝郁分级越高,IL-1β、TNF-α水平越高,且两者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9)。与肝郁0级比较,2、3级IL-1β,3级TNF-α显著升高(P0.01);与肝郁1级比较,3级IL-1β、TNF-α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TNF-α可能参与肝郁所致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女性的发病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约2/3的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失眠,而非器质性失眠是围绝经期失眠最常见的类型。围绝经期妇女常面临家庭、事业及社会等多种压力,易形成肝郁,肝郁可加重失眠。失眠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医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肝郁、失眠与(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现将其  相似文献   

7.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以下简称"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录的治疗失眠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组方用药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收集《中国药典》中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根据其功能、主治分为两类,借助于辅助平台对两类处方的证候、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组方规律,进行新方分析。结果功能记载有安神并且主治明确针对失眠的处方,录入41首,包含26个证型,包含中药145味,共计用药频次405次,以补虚药和安神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心经;常用中药以酸枣仁为核心,当归、远志、茯苓、五味子使用较多,当归、酸枣仁、远志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4个处方,可分别用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证的治疗。功能未记载安神但主治中明确能治疗失眠的处方,录入24首,包含21个证型,包含中药92味,共计用药频次181次,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入肝、肾经;常用中药以黄芪、当归为核心,白芍、何首乌、淫羊藿、川芎、熟地黄使用较多,当归、川芎、熟地黄3味药的关联度高;新方分析得到1个处方,可用于血瘀型失眠的治疗。结论辅助平台能客观呈现《中国药典》中关于失眠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8.
顾佳麟  霍介格 《河南中医》2019,39(7):1068-1072
目的:以医学文献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构建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用药规律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结果:用于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药物共计114味,频次共498次,其中中药分类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占使用频率的72. 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占使用频率的85. 3%;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占使用频率的96. 0%;归经以心、肝、脾、肺为主,占使用频率的65. 1%。结论:对于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诊治,多从虚论治,临床用药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吕绍光认为围绝经期失眠以肝郁为主要病理特点,治疗上重视从肝论治,并根据肝郁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探讨其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具有以围绝经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月经紊乱为主治的有效方剂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利用Mcirosotf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通过数据筛选功能对药物分类、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使用频次排列补益药最多,其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结论:以补益药为主,配伍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揭示了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崔向宁教授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方面经验丰富,善于从心、肝、肾三方面对围绝经期失眠进行辨证论治,认为围绝经期失眠病位在肾,与心肝密切相关。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失眠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滋补肾阴,降火安神;温补肾阳,潜镇安神;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滋补肾阴,清肝泻火;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要治法。同时进行心理疏导,达到心神同调的目的,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吕绍光主任医师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疗上有独到之处,倡导"先规后圆",精通古方,善用经方,临证变通。笔者有幸随师应诊,现将吕绍光主任医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1发病机理1.1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吕绍光认为因肝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妇人经水将绝之际,冲任脉虚,肝阳上亢,肝气失于疏泄,可出现一系列以肝气郁结为主的症状,故中年妇女发病与肝郁密切相关。治疗当疏肝解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中药+围绝经期"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近8年的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筛选出关于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治疗围绝经期及其并发症的文献,将其录入Excel表数据库中,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34首方剂中,共涉及207种中药,使用频数≥30的药物共15种,其中以熟地黄(77次,11.53%)、山药(59次,8.83%)、白芍(55次,8.23%)等最为常见;经统计,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用药类别上以采用补虚药(817次,47.83%)、活血化瘀药(94次,5.50%)、清热药(152次,8.90%)居多;在药性的研究中以四气"温(76次,36.71%)、寒(65次,31.40%)"药;五味"甘(106次,31.27%)、苦(89次,26.25%)"为主;归经中归肝经(115次,21.70%)的药物较多,相继是肾经(84次,15.85%)、脾经(73次,13.77%)等,共涉及12经。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潜在药对组合15种,因子分析中发现公因子6个。结论数据分析显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选择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以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等为辅助,并着重选择药性为甘、苦;偏寒、温;归肝、肾经等药物进行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兰教授行医数十载,通过其精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对围绝经期失眠病因、病机的独到见解,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张兰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围绝经期失眠认为病位在肝肾,与心脾皆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为本,气滞、火郁、痰热为标,临床论治本病时因人制宜,将围绝经期失眠分为6种证型,即肝郁气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脾胃虚弱证、气血两虚证辨证施治,在治疗上独出己见,提出"滋养肝肾,调整阴阳"的治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滋阴降火。在此基础上,酌情佐以安神之品,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唐军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唐军教授2021年3月—2021年12月治疗失眠的门诊处方258首,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类别、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258首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33味,累计使用频次3814次,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有酸枣仁、首乌藤、枸杞子等24味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安神药和补虚药;高频药物四气以平、温居多,五味以甘、苦、酸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肾经为主;酸枣仁-枸杞子,酸枣仁-五味子为高频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分为5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唐军教授治疗失眠是以滋肾水、补肝血、清热解郁、宁心安神为法,辨证论治,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宋教授擅治失眠,汲取众家所长又兼有创新,辨证用药,具有"证分虚实、方兼标本"的鲜明特点。失眠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之别,或三者夹杂存在,临证补虚与安神并重。失眠实证有痰饮、湿阻、实热、气滞、血瘀之异,临证注重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先。虚实夹杂者,常根据虚实不同,兼顾祛邪、补虚、安神,标本兼治:实邪较甚者,以祛邪为主,稍佐补虚安神之品;正虚为甚者,以补虚、安神为主,稍佐祛邪之味。通常失眠一症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临证须把握整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出的361例现代中医医案失眠症为研究对象,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医案共涉及药物279种,前十位的高频药物为甘草、酸枣仁、茯苓、半夏、白芍、远志、生地黄、何首乌藤、当归、茯神。常用的用药类别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常用的基础方为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汤、逍遥散、温胆汤。结论:现代中医治疗失眠是以补虚扶正和养心安神为主,兼顾清热、化痰祛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证型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肝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神不宁证;共涉及处方664首,药物414味,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生地黄、酸枣仁、当归,高频药物多以养心安神、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滋阴降火药为主,所用药物多为平性、甘味,多归心经;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等。结论中医辨证失眠多从心论治,用药多以养心安神为主,辅以清化痰热、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滋阴养血等药物,从而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姜良铎教授对于老年感染相关发热性疾病特殊性的认识,以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及辨证思路。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门诊治疗老年发热性疾病处方,对其药物品种、类别及药物配伍联系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477张,使用中药18类211种,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多于补虚药,但补虚药的使用种类多于清热药。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老年热病用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体现了泻实为主、补虚为辅的用药特点,切合老年热病具有本虚的内伤基础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约2/3可出现月经不调、潮热、烦躁、抑郁等各种症状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而影响生活及工作。结合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围绝经期妇女的病理体质以阴虚质、肝郁质、血瘀质多见,其中肝郁质者居多,约占41.7%,肝郁是发病的基本环节。因此本文就围绝经期气郁体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