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句出自苹果之父乔布斯的名言已经成为创业者的座右铭。的确,活着为了什么?这对双鱼座的刘铮而言也曾是心中的结。直到他拿起画笔,在方寸的油画布上表达强烈的内心的思绪,意识到作品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帮助观者解读这个充满辩证观的世界。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标以百万的价格,与其说有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倒不如说是大家都致力于追寻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舍与得     
王涛 《食品与生活》2007,(10):16-16
曾看过作家贾平凹写过的一篇文章,他说:"世界是阴与阳的构成,人在世上活着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读后觉此话甚有道理。  相似文献   

3.
王黎 《家具》2011,(1):28-33
侯正光,熟悉他的人都叫他老侯,中国家具界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也知道他的设计品牌"木码设计"。在中国家具界坚持做原创设计,这么多年,居然还活着,这本身也算是一个传奇了;下海了这么多年,老侯心中理想的火焰居然还在燃烧,这更是个奇迹了。向中国的家具企业推销自己的设计理想,这路走得真是很累,为此,老侯干脆自己整出了一个家具品牌叫"多少",让这个"孩子"来实践自己的设计理想。为此,2011年1月《家具》杂志对老侯做了个专访,让他谈谈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他在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曾说"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只要你设计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称为杯子,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他所推崇的就是RE-DESIGN。原研哉,人们称他为"大师",并不是因为某件作品,而因为这些作品背后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陆杨 《北京纺织》2012,(6):230-233
提到《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我们这一代的八零后一定不陌生,在中学的课本上,作者叶圣陶通过自己的视角带同学们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苏式园林世界。文中一些美丽的词语,像"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等等,把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园林图画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现在的小学课本里也收录了一些叶圣陶的作品,叶圣陶还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红汗 《缤纷家居》2014,(11):220-223
初次见到农少华先生,是在李志先生的画廊,他的谈吐很平和直接,似乎还有点内敛的感觉,不太多评价什么。如果喜欢一样东西,就表示:"我喜欢","今天我收获挺大的"等等;如果想起来什么不开心的事,也就表示,"最近,我和我女朋友分手了,我挺伤感的",或者就是"我家里有点事,我特别难受",率直表达的方式居多。第二次见面,彼此渐熟,我的动机就是看看他的原作品,彼此也聊的逐渐多了一些。工作室空间里横七竖八地堆满了完成或未完成的他的作品们。  相似文献   

7.
马泽龙这个名字是在近两年闯进《模型世界》读者视野中的。他的模型作品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虽然其中不乏刀光剑影的军事题材,但在他的作品中似乎都有人形参与,就是这些画龙点睛的人形,才更给模型增加了看点,并且每个作品都有着自己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百货业论坛暨北京商界与深圳女装对话"论坛的落幕,也正是区域品牌理智进京的开始。各项数据都已说明了北京市场的活跃,对于这块诱人的"大蛋糕"谁不想得到?如何在北京市场中"好好活着"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寒一一 《北京纺织》2012,(1):234-237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这一天张灯结彩,披上节日的盛装,欢庆新年。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  相似文献   

10.
微博     
《印刷工业》2014,(1):17-17
@冰天雪地的野狼:前天,行业协会在我公司开会,研讨企业应对市场危局对策。其中有个观点很重要,就是在市场去产能化的今天,优胜劣汰是一种常态,残酷洗牌将使很多企业死亡,因此,活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我们都要为了活着而努力。企业上至高管下至员工都要有强烈危机感。为了活着,企业就要不断“变革,聚焦,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外轻工科技》2001,(2):47-47
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大师费雷(Gianfranco  Ferre)本月底带着他价值200万美元的最新精美服装在一年一度的2001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进行作品发布,这是他首次携作品在东南亚展示。 由于他的加盟,让所有热爱时尚的人士欢呼雀跃,因为在世界前5名顶级品牌中,仍由原创设计师自己设计的品牌,除UNGARO外,就是FERRE了。费雷的全部作品都是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新近装饰一新2 200平方米的底楼举行。所有平台设计由费雷亲自在米兰设计,在上海制作。 费雷曾长期担任著名品牌(Christian Dior…  相似文献   

12.
独一无二     
1923年,柯布西耶出版《走向新建筑》,颠覆了几千年来的建筑价值观。他在不到一年之后的第二版序言里写到:"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体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在彼时的社会环境下,柯布西耶提出的观点简直称得上石破天惊: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建造普通而平常的住宅。这也是他被称为二十世纪现代建筑的"种子和主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三秋树 《美容院》2013,(1):20-21
母亲的话,令我无法再追问什么,这些年,为了我,她一直是这样隐忍地活着,其中的苦涩,她不说,我亦了然于心。对她,我只有无限的辜负与愧疚,而她也是这世界上,惟一一个愿意为了我而承担一切苦痛、委屈甚至是诅咒的人。  相似文献   

14.
陈忠明 《美食》2010,(6):38-40
聂凤乔(1927—2000)离开中国烹饪事业已整十年。江苏省兴化市是他的故乡。三百年前,兴化出了个郑板桥(1693—1765),上世纪,兴化出了聂凤乔。板桥、凤乔,两桥(乔)殊异,各有千秋,留给后人值得怀念的太多太多,这就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文化传长久。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15.
活着     
正我已经很少被感动了,近来看了余华的三部小说《活着》、《许三官卖血记》、《兄弟》,特别是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说:"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观的态度。写作的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突的一下,长期困扰我的问题一下就迎刃而解。"活着到  相似文献   

16.
迈克尔(Michael Tonello)是奢侈品世界的鳄鱼邓迪,对奢侈品的掠夺手段非常精通。他曾在3个月内抢购了140只Birkin包,当然,他对Birkin的掠夺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在eBay卖,这就是他的赚钱之道。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把Birkin带回家》的书,向人们讲述了自己十多年来辗转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7.
一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讲到了"耕者有其田",但他最终没有落实。毛主席落实了,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但他后来又把这一套收回去了,因而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国今天的创新是从农民包产到户开始的,这也叫做"耕者有其田"。而"耕者有其田"的方式走进商业世界,走进企业就变成了“商者有其股”。  相似文献   

18.
有人问庄子“什么是幸福”,庄子说“就是好好活着”;又问“怎么样才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自由而真实地活着”。  相似文献   

19.
裴超 《北京纺织》2012,(8):208-210
他的作品接连获得第六、第八、第十届全国美展一等奖。名作《早陨的将星》于92年荣获国家年度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奖"。出版著作《水粉静物画法》、《张静伯画集》。作为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他的言论对于绘画者与艺术评论家来讲,永远都是被追寻的对象。看到他的作品总能让你产生触动。他就是张静伯,1952年生于河北。现任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河北省美术研究所所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中国画领域专家。  相似文献   

20.
提笔之前我的脑海中不停的回放当天拍照情景,每一个细节,甚至是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仿佛就在眼前,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那么真切!从《奋斗》中的华子,到现在《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方宇,朱雨辰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了,仿佛这两个人物就是他生活中的影子,甚至在拍摄中同事还会脱口而出称他为"华子"。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在青春片中看到朱雨辰的身影,只感觉这个已过而立之年却仍自称为"没长大的大男孩儿"的他,已从昔日佟大为口中那个"有点儿高傲、酷酷的、拽拽的"形象,成功转身成面前这个阳光的上海男孩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