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力工程学报》2013,(7):523-529
汽轮机排汽中含有盐分会改变湿蒸汽的介电性质,势必对湿度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将电导率引入纯净湿蒸汽复介电常数关系式和湿度测量关系式,定量分析了电导率对湿蒸汽介电性质及蒸汽湿度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蒸汽复介电常数的实部随微波波长增大、电导率提高、湿度增大、温度升高而变大;虚部随微波波长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电导率提高、湿度增大、温度升高而变大;湿度测量偏差随电导率提高、湿度增大、温度下降、工作频率降低而增大;汽轮机排汽中的盐分对湿蒸汽复介电常数的影响很小,湿度测量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汽轮机内蒸汽湿度测量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用于汽轮机内蒸汽湿度测量的两种方法——光学法和微波法中的主要测量方法。并指出其各自的局限性。最后介绍了此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学法饱和蒸汽湿度仪测量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国内外可以用来测量汽轮机中蒸汽湿度的仪器尚不多见。该文主要介绍光学法饱和蒸汽湿度仪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其在内蒙丰镇电厂200MW汽轮机上进行末级湿度测量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结构合理、性能良好、测试结果可信,可满足电厂汽轮机湿度在线测需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程堃  万祥  孙海军  王成  尤小健 《汽轮机技术》2020,62(2):104-106,131
弗留格尔公式广泛应用于汽轮机变工况计算,但对于蒸汽湿度较大的级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对实际气体方程做了一定改进,并提出将改进后的气体状态方程代替理想气体方程运用到弗留格尔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建立了更贴合实际运行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适用于蒸汽湿度较大的级组的变工况计算。以某核电汽轮机为例,采用提出的计算模型进行多个变工况下的热力计算,将计算结果与采用弗留格尔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可显著提高蒸汽湿度较大级组的变工况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光学探针测量汽轮机排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作者研制的湿蒸汽光学探针及其在12MW汽轮机上测量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光学探针的研制是成功的.为测量汽轮机内效率、排汽湿度和水滴尺寸,为研究湿蒸汽两相流和叶片水蚀,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手段.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6.
应用蒸汽凝结核心形成理论,从描述蒸汽凝结核心形成的微观机理的角度出发,分别对自发凝结核心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蒸汽分子凝结的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对汽轮机凝汽器喉部内蒸汽的热力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凝汽器喉部内蒸汽湿度对流动阻力和流动均匀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蒸汽热动力行为时,可以降低蒸汽的流动阻力,同时也使喉部内蒸汽的流场分布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直接空冷汽轮机组背压受气象条件变化大,造成低压转子运行工况变化大,给末级叶片设计带来新的要求,但未见国内外有报道对直接空冷机组末级流场和湿蒸汽进行过实测研究.作者用新研制的改进型联合探针对某电厂300MW直接空冷机组低压汽轮机末级流场和蒸汽湿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汽流速度从叶根到叶顶逐步增,但静压则基本不变.本文给出了流场测量的所有结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汽轮机内蒸汽湿度测量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蒸汽湿度测量的两种主要方法—光学法和微波法并指出其各自的局限性。最后介绍了此课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锅炉运行期间进入过热器的饱和蒸汽通常带有一定的水分,湿度的设计要求不允许超过(0.01~0.03)%,但受汽筒内部实际汽水分离高度影响,运行中饱和蒸汽的实际湿度较设计值大很多.饱和蒸汽湿度越大,带入过热器的水分越多,机械性携带的盐分也越多,给过热器造成的腐蚀危害也严重.本文针对锅炉过热器工作特点,分析了饱和蒸汽湿度增大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汽轮机级内湿蒸汽凝结流产生的水滴会降低汽轮机做功功率,同时对汽轮机叶片带来潜在威胁。为研究不同负荷下汽轮机湿蒸汽内的非平衡凝结流动特性,采用非平衡凝结流动模型对汽轮机末两级叶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过冷度最大值均在次末级静叶,最大值为20K,然后逐级降低至0K;同一负荷下,汽轮机湿蒸汽级内的湿度大小逐渐增加,且末级动叶20%叶高处的湿度最大,最大值为9.5%;同一负荷下,湿蒸汽的成核率在次末级的静叶处达到最大值,且3种不同负荷下成核率最大值分别是50/(m3·s)、45/(m3·s)、13/(m3·s);凝结水滴的直径较小,在0~1μm之间。这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密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轮机的汽封是汽轮机的重要部件,汽轮机汽封的密封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汽轮机汽封的蒸汽泄漏量,进而影响汽轮机的机组热效率。根据各种汽封结构型式的密封机理,分析和比较了现有各种汽轮机汽封的密封性能,并展望了汽轮机密封技术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美国布兰登工程公司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布兰登式可调汽封,布兰登式可调汽封能够提高汽轮机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显著提高汽轮机热效率,但是在中国应用布兰登式可调汽封时出现了汽封锈蚀和弹簧塑性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照平衡凝结流动设计方法设计的低压汽轮机实际按照非平衡凝结流动规律运行,因此会带来额外的损失。为了评估两种凝结方式的差异,对某汽轮机低压缸内的平衡凝结和非平衡凝结流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平衡凝结流动相比,非平衡凝结流动中汽轮机低压缸各级透平焓降、反动度、湿度分布以及各叶栅表面压力分布、叶栅进口攻角、出口气流角、末级出口余速及低压缸内热力过程线均有明显差异。按照非平衡凝结流动规律设计低压汽轮机是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技术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汽轮机通流效率的各项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进行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状态评估后,可以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软件对影响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及计算,为电厂大修中汽轮机的检修提供检修的重点。以某一超临界660MW汽轮机为例,给出了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大修通流状态实测数据及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汽轮机大修的重点检修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汽轮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与其配汽方式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配汽方式对机组运行极为重要。根据某热电厂6号机的热力参数汇总表,提出了计算喷嘴组流量与其进出口压力比的关系的方法,给出了新的配汽方式,并对两次配汽方式下的机组进行相关热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推荐的配汽方式下的机组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杨海生 《热力透平》2011,40(2):78-81
对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汽轮机通流效率的各项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经济性状态评估,可以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软件对影响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及计算,并为电厂大修中汽轮机内部通流检修工作确定检修的重点。以某一超临界660MW汽轮机为例,给出了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大修通流状态实测数据及评估结果,证明了通流状态评估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轴封系统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萍 《汽轮机技术》1999,41(3):181-184,188
介绍了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轴封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嘉兴电厂两台机组的轴封系统试验,分析了因该系统运行性能不良而导致汽轮机真空严密性差、轴端冒汽、润滑油带水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经技术改进和运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轮机叶片动态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汽轮机叶片动态测量技术的研究状况,分析比较了用于汽轮机叶片动态测量的各种测量方法。非接触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整级中的所有叶片进行在线监测,具有接触测量方法我可比拟的优点。采用激光对叶片振动进行动态测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方超 《热力透平》2007,36(1):24-25,62
从汽轮机组和凝汽器的热平衡入手,对汽轮机性能老化后低压缸排汽点变动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汽轮机性能老化后,其排汽压力略有升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凝汽器运行工况分析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岚  仇前峰 《热力透平》2012,41(1):66-68,78
介绍了一种辅助蒸汽切换给水泵汽轮机,阐述了该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辅助蒸汽切换的系统实现及切换过程.该机型的开发很好地满足汽动给水泵直接启动的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汽轮机配汽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现有汽轮机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调节级不平衡汽流力和轴承静、动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了汽轮机配汽方式对瓦温、瓦振、轴心位置等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汽轮机配汽方式对轴系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汽轮机配汽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结合现场运行实践,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配汽优化对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