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当归补血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文献资料, 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和靶点;使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对应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当归补血汤与疾病的交集靶点, 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疾病共同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合Bio GPS数据库获取关键靶点组织分布信息;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1个, 有效靶点181个, 与疾病交集靶点93个。其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 关键靶点为AKT1、TNF、IL6、IL-1β、VEGFA。富集结果显示, 主要作用通路为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 核心靶点大多分布于髓细胞、树突状细胞、平滑肌、前列腺、甲状腺等组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 芒柄花黄素与IL-1β结合效果较好, 槲皮素分别与IL...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10)
目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采用HPLC-Q-TOF/MS联用技术分析麝香通心滴丸的入血成分。条件为Hydro-RP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4μm);流动相0.4%甲酸乙腈-0.2%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3 mL/min;进样量10μL。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麝香通心滴丸入血成分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入血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得到8种入血成分,涉及134个交集靶点,可能通过ErbB signaling pathway、VEGF signaling pathway、PPAR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治疗冠心病,且分子对接显示入血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性较好。结论麝香通心滴丸8种入血成分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物质基础,可为深入阐明该制剂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黄芪-藿香-金银花配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对黄芪、藿香、金银花的中药活性化合物进行检索、筛选。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有关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关系图,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实现可视化。运用Bioconductor软件包对作用靶点进行靶点基因本体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实现可视化。结果筛选后获得黄芪-藿香-金银花活性化合物21个,潜在作用靶点181个,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共同靶点42个。化合物中活性前5位的是: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尼泊尔鸢尾异黄酮和芒柄花黄素。获得基因本体论生物功能1470条(P<0.05),基因组数据库通路144条(P<0.05),富集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RAGE)信号通路、甲型流感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美国锥虫病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通路、肺结核通路等。靶点-通路网络前5位的靶点是MAPK1、RELA、MAPK8、PRKCB、PRKCA。结论黄芪-藿香-金银花配伍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尼泊尔鸢尾异黄酮和芒柄花黄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K1、RELA、MAPK8、PRKCB、PRKCA等核心靶点,调控AGEs-RAGE信号通路、甲型流感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研究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187-191,后插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淫羊藿改善心肌重塑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淫羊藿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心肌重塑靶点基因。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蛋白-疾病靶蛋白互作网络,并根据其度值筛选出关键靶点。借助DAVID分析平台对关键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取淫羊藿活性成分23个,与心肌重塑交集的关键靶标78个,包括白介素6(IL-6)、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8等基因,主要富集在恶性肿瘤途径(Pathways in cancer)、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促乳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和预测了淫羊藿改善心肌重塑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白花蛇舌草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芪-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NSCLC靶点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疾病和活性成分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蛋白-疾病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及成分;DAVID数据库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软件和AotoDock软件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经筛选共得到653个黄芪-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靶点和6178个疾病靶点,两者交集靶点154个。GO功能富集到747个生物过程、83个分子功能和150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TGS1蛋白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均结合稳定。结论:黄芪-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半夏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半夏可能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半夏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数据库筛选半夏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半夏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进行GO富集,KOBAS 3.0数据库对相关通路进行KEGG通路注释;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半夏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半夏中共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MAPK14、TEK、IGF1、AKT1等5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与炎症相关的TN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及Ras signaling pathway等32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半夏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进一步阐释半夏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仙鱼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及TCMSP数据库筛选出仙鱼汤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0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DisGeNET数据库检索NSCLC的疾病靶点,并在KEGG、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NSCLC阳性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将仙鱼汤、NSCLC、阳性药物的靶点输入R语言3.6.2,绘制韦恩图。将阳性药物的靶点上传至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及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取仙鱼汤与阳性药物的交集靶点及对应的核心成分进行KEGG通路分析。将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阳性药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仙鱼汤活性成分177个、靶点1 317个,NSCLC的疾病靶点2 242个。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提示44个活性成分对应155个靶点,度值较高的化合物有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鞣花酸(ellagic acid)。阳性药物的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涉及18个靶点和26条信号通路。仙鱼汤的KEGG通路提示其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大豆黄素(glycitein)、鞣花酸,核心靶点为EGFR、VEGFR2、ERBB2、ALK、BRAF、MET、MAPT,作用通路包括NSCLC、VEGF、PI3K-Akt、ErbB、MAPK、Ras、HIF-1、Rap1信号通路、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黏附连接、癌症的蛋白聚糖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通路等23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提示大豆黄素与EGFR、槲皮素与ALK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仙鱼汤治疗NSCLC的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免疫调节、耐药机制等方面,体现了仙鱼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六味调更汤治疗更年期Ⅱ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六味调更汤的活性成分,搜寻潜在靶点,借助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筛选出关键靶点。用DAVID平台对关键靶基因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及相关的疾病富集。利用NCBI平台查找疾病靶标,最后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成分靶标和疾病靶标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研究得到齐敦果酸、beta-谷甾醇、檞皮素等206个主要活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度值较高的为β-谷甾醇、山奈酚及槲皮素等39个关键靶标,其与733个更年期Ⅱ型糖尿病靶标交集后得23个交集靶标。通过基因功能富集平台DAVID分析信号通路,得到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关键通路。结论六味调更汤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CASP8、ESR1、Akt1等靶标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达到对更年期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桂枝芍药知母汤(GZSYZMT)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草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台湾中药数据库(TCM Database@Taiwan)查找GZSYZMT中每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靶蛋白,从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获取RA的相关靶点基因;将上述数据集导入装载Reactome FIViz app 5插件的Cystoscape 3.2.1软件,分别构建GZSYZMT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和RA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其生物学过程和生物学功能;对比分析两者的分子网络和主要生物学过程,结合相关生物学信息探讨GZSYZMT治疗RA的作用机制。结果:GZSYZMT和RA的生物学过程和功能均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共同交联靶分子包括IL-2,HRAS,IL-6,CD14,CD40,PRKCB,BTK等37个,共同生物学通路包括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NF-κB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35对。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可预测GZSYZMT治疗RA的作用机制;GZSYZMT可能通过调控IL-2,HRAS,IL-6,CD14,CD40等多个靶点,TLR-NF-κB信号通路,TLR-MAPKs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LR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发挥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鑫  赵颖  王永洁  刘欣妍  刘葭  吴清 《天津中医药》2019,36(10):1012-10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当归补血汤作为化疗后辅助用药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当归补血汤中的成分,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活性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进行成分靶点的垂钓,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查询肺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成分-靶点等多层次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补血汤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其中23个属于黄芪,4个属于当归,黄芪中的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成分,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细胞色素P450 19A1(CYP19A1)、雌激素受体α(ESR1)可能是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涉及到170个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0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54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通路(pathwanys in cancer)、癌症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是比较重要的通路。[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T、CYP19A1、ESR1发挥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