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城市总体规划与生态规划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本文以宁城县为研究案例,运用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进行生态区划,并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划方法应用于县域层面,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规划方法进行探索,为城镇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区医院作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是医院高效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旨在对医院总体规划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适宜的更新改造策略。以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医院现状布局模式及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广州中心城区医院主要面临的用地面积不足,院区功能流线、交通组织及户外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优秀的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经验提出适宜的更新改造策略,为中心城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科学城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黄光宇  陈勇 《城市规划》1999,23(6):48-51
以广州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为例,研究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方法与程序,探讨我国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相结合的问题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规划领域中较为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能够为海绵城市规划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在提炼生态城市规划和灾害威胁下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长春为例,从多层筛选的视角探索基于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的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以TOPMODEL模型为核心进行水文敏感性的指数化计算,划定水文敏感区和水文低敏感区;通过综述国内外雨洪管理体系内涵与目标的发展历程,选定人口密度、空间整合度和城市蓝绿系统3个适宜度评价影响因子,并基于GIS的多因子加权分析法进行海绵型场地适宜度评价,将建设区域分为最适宜、较适宜等5类用地;最后将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进行叠加,选取具有最高敏感性和最高、较高适宜度的区域为海绵型场地选址区。以安全、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价值提升为目标构建可视化的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为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层面的实现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明确划定“四区”,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经建设区。本文通过对基本生态理论的解读和各类生态空间要素的分析,在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和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心城区"四区"划定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适宜性视角构建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的“SCS-ELS-ENS”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思路上先分别测度项目社会适宜子系统、生态适宜子系统和经济适宜子系统的运行水平,然后通过协调度函数对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以三个子系统运行的协调程度来表征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大小。协调度越高表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越好。在管控工程项目的外部风险时,必须重视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子系统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 社会、经济、生态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内 四区为例,运用熵值法,SPSS,ArcGIS软件 等工具,对研究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评 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内四区的人居环境适宜 度差异明显。中山区综合、社会、经济以及生 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值均最高;西岗区自然环 境适宜度评价值最高;沙河口区各项评价值 排名均靠前,相反甘井子区的各项评价值均 靠后,不具有比较优势。概括分析了各行政 区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 需对这些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难以开展的状况,尝试采用分解式研究的方法,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年度报告的形式,探讨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期限内的实施过程。广州市的实证研究表明,从用地规划吻合度、建设用地总量吻合度两方面入手的城市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评价研究是可行的。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定期、稳定、持续的渐进式研究,可以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校正,既提高了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又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阐述了城区与城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含义,论述了杨浦区进行城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着重介绍了杨浦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从而为21世纪杨浦区的发展构筑了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前生态城区规划已成为继生态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小区规划之后的又一个热潮,生态城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生态城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生态城区与生态城市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也有所区别,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特点,构建生态城区独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相应的标准值和权重。提出了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来衡量城区发展的生态化水平,以指标体系来衡量生态城区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诊断和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中心城区绿地为对象,共调查植物群落样方489个,在建立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诊断与分析,构建以反映群落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自然度和健康度、观赏度和亲绿度、投入度和养管度为指标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与生态协调性进行了评价,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优化群落多样性与协调性的措施,并指出构建近自然型、节约型“地标性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以及安康市月河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这5个案例标准的对比研究,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框架。首先对各案例指标体系因素层指标的关系进行剖析,利用基于定量的权重分析法对普适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进行提炼并归纳指标项的构成关系,然后解析各个指标体系的指标属性与实施阶段的设置规律,最后筛选组建一套涵盖指标建设与落实并满足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及社会生态等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有效地开展规划评估是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方法,维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内容。文章基于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内容,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对成都市生态经济协调度进行分析评价,为规划科学编制和合理高效的利用土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闫水玉  刘鸣 《室内设计》2013,28(6):57-63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选址,密度分区,防灾空间建设)、建设用地灾害点安全治理为主线的系统性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s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程.坡度因子,同时建立水域.居民点和道路交通因子图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中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从而得到开发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很适宜用地占11.95%.基本适宜用地占69.08%.不适宜用地占18.97%。通过应用GIS旨在为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结果,从而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城市建设研究中,在城区尺度上体现人本需求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当前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和规划大多依据上位规划定位,以达到技术指标为目的,缺少自上而下的人本需求的思考。与此同时,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城市规划领域,在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中却还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在生态城区尺度上,建立一套基于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人本需求的指标体系很有必要。本文将探索如何结合传统小数据和大数据建立基于不同群体需求的指标体系,指导生态城区规划,为现有生态城区评价体系提供人本需求导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文明"和"城市双修"两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城市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明确提出建设"低碳韧性的生态之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努力,上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心城区与伦敦、纽约等全球城市相比,生态空间品质仍是影响上海城市竞争力的短板。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典型代表——静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密度城区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引入"城市针灸"的原理,对生态空间进行渐进式的干预,践行卓越全球城市的品质追求,同时提升生态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阐述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出发,评析国内外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以典型山岳型风景区——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适用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从人文、自然多角度测定生态敏感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采用空间多成分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进而匹配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分区、分级保护对策;探索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科学评价与规划对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汪洋  赵万民 《中国园林》2007,23(10):54-56
生态空间控制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以重庆长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探讨城市总体规划中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建构方法。以城市生态敏感空间识别与评价为前提,探讨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等内容,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敏感空间信息图谱的构建方法并叙述了详细过程。结果表明可以借助GIS和RS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结构识别并构造其信息图谱,借助该图谱我们可以辅助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方向性拓展决策。  相似文献   

20.
鼎湖区原规划存在城区布局独立,建设用地分散,忽视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等问题。新一轮总体规划应充分挖掘鼎湖城区及其周围环境的特色,发挥生态优势,强调布局紧凑发展,采用“带形发展,组团结构,平行布局,分期建设,田园风格,绿色贯穿”的规划结构,使其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的花园城区、生态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