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镍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模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镍的去除的试验中,研究pH值、絮凝剂FeCl3投加量、助凝剂PAM的投加与否对镍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镍的质量浓度为0.226mg/L时,调节pH值为10.0,FeCl3投加量为25mg/L时沉淀出水的镍的质量浓度为0.0187mg/L,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2005)中对镍含量的要求。镍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絮凝剂FeCl3投加量的增多而提高,过滤对镍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投加一定量的PAM有助于镍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巢猛  胡小芳 《广东化工》2011,38(4):81-82
本试验采用碱性化学沉淀法对水源水中的镍进行去除处理,比较了pH、混凝剂投加量对镍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镍浓度为0.04 mg/L时,调节pH为9.0,投加1.8 mg/L聚合氯化铝(以Al<,2>O<,3>计)、原水中镍浓度为0.10 mg/L,调节pH为10.0,投加2.4 mg/L聚合氯化铝,沉淀出...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镍对水体的污染时有发生,实验通过模拟北江流域水源水受到重金属镍污染的情况,利用强化混凝的方法投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活性炭、聚合氯化铝等试剂对重金属镍的去除进行烧杯试验。通过调节原水的p H值在9.0左右,高锰酸钾与活性炭的投加量分别调节至2.2 mg/L与40 mg/L,经过混凝-沉淀之后的水样重金属镍的含量低于国标限值,去除率最高,达到89%。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汽车涂装车间产生的磷化废水,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镍和磷。分别进行了PH,钙盐和PAM对镍和磷去除效果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石灰投加量200 mg/L,p H10,PAM投加量0.3 mg/L。此条件下,废水中镍去除率约为95%;磷的去除率约为48%。将最佳工艺条件应用于实际工程运行中,废水中剩余镍的浓度约为0.4 mg/L,低于1 mg/L,满足了DB31/199-2009《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镍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在混凝搅拌前投加氧化剂高锰酸钾及氯的方式去除水中铊。通过影响水中铊去除率的单因素试验,找出处理铊浓度为0.3μg/L的原水所需的合理的氧化剂的量为:高锰酸钾0.5~0.7 mg/L,次氯酸钠3~4 mg/L(以有效氯计),此时,铊去除率可达70%。调整试验水的pH为9.0~9.5,同时采用聚合硫酸铁作为絮凝剂,铊去除率可达80%。氧化剂及混凝剂的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不得出现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林英姿  张亮 《辽宁化工》2014,(4):365-368
采用静态试验研究了混凝工艺对水源水中的细胞内和溶解性(细胞外)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去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将原水的pH值调节到5.5~6.0混凝剂投加量定为30 mg/L时,对去除水中的细胞内微囊藻毒素效果明显,此方法的去除率可以达95.3%。PAC/PAM工艺对藻浓度、浊度的去除率都要高于PAC工艺,但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二者都不显著。但在混凝前投加活性炭,对源水进行预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AC/PAM+C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对溶解性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50%到60%,主要是因为混凝工艺的强化作用与活性炭结合能够明显地去除弱疏水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7.
刘爽  周秀美 《水处理技术》2020,46(1):110-114,125
针对南方某地区水库水受沿岸工业影响存在锑突发污染时锑的质量浓度可至4~6μg/L,而该地区水厂多采用铝盐混凝剂,水厂原工艺对锑几乎没有去除能力的问题,研究了在不调节pH的前提下,铁盐的应急处理工艺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投加量为60 mg/L的聚合硫酸铁(铁的质量浓度6.4 mg/L)时除锑的效率最高且最安全,可将原水锑的质量浓度8μg/L降低至GB 5749-2006规定的5μg/L以下。可为水厂应急除锑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9.
粉末活性炭工艺强化处理黄浦江下游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强化黄浦江下游原水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6.0~6.5,在投加混凝剂(硫酸铝)30 mg/L,2 min后投加20 mg/L的PAC,经过絮凝、沉淀、砂滤后,对CODMn的去除率大于50%,PAC的净去除率大于10%,且该组合工艺对锰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过硫酸盐法去除水中聚丙烯酰胺(PAM),研究了过硫酸盐投加量、pH值、PAM初始浓度以及氯离子(Cl~-)等因素对PAM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和紫外/TiO_2/H_2O_2法对聚丙烯酰胺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室温20℃、PAM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过硫酸盐投加量为0.75 mmol/L、pH为9.0时,通过紫外灯光照,反应120 min后,PAM去除率可达9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和-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公司生产整流二极管含酸碱、重金属离子废水。首先通过中和反应调节废水pH值,分析对比了不同的酸碱中和反应的效果;再通过加混凝剂(PAC)和絮凝剂(PAM),去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结果表明,经过混凝试验后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很高,铜离子的质量浓度由原水的13.23 mg/L降到了0.30mg/L左右;铅离子的质量浓度由原水的0.032 mg/L降到了0.001 mg/L;铬离子的质量浓度由原水的1.720 mg/L降到了0.240 mg/L左右;对总铁、总锰以及浊度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磁加载絮凝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搅拌速率、磁粉投加顺序对污水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磁粉和PAC投加量能提高污水浊度去除率;随着PAM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搅拌速率过快或过慢均会降低污水浊度去除效果;磁粉投加顺序越提前对污水浊度去除效果越有利。最佳工艺条件为:先投加350 mg/L的磁粉,再投加30 mg/L的PAC,快速搅拌4 min(350 r/min),然后投加2.5 mg/L的PAM,慢速搅拌3 min(100r/min)。在此条件下,浊度去除率最大值为95.3%。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铬废水,考察了还原反应pH值、还原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PAM投加量对混凝反应的影响,试验优化了还原反应和混凝反应条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含铬电镀废水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六价铬还原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2~3,六价铬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5,反应时间为20 min;混凝剂PAM的最佳投加量为8 mg/L,出水中总铬的质量浓度低于0.005 mg/L。  相似文献   

14.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婷  徐晓军 《化工进展》2015,34(6):1799-1803
实验采用常见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烧杯混凝实验进行除铅, 比较了3种絮凝剂对矿坑涌水中铅的去除效果;进而比较了3种絮凝剂分别组合之后对铅的去除效果, 筛选出既高效又经济的混凝剂组合, 并最终确定混凝剂组合为PFS和PAM。并且考察了投加顺序和pH值对组合混凝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最佳PAC、PFS投药条件下与PAM混用, 对含铅矿坑涌水的处理效果要比单独使用PAC、PFS任何一种絮凝剂效果好, PAM有利于提高PAC、PFS对铅的去除率。PFS与PAM组合除铅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5, PFS投加量200mg/L, PAM投加量1mg/L, 投加顺序为快速搅拌时投加PFS, 慢速搅拌时投加PAM, 混凝反应时间14min, 静沉15min, 含铅矿坑涌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铅去除率可达99.05%, 出水铅浓度降至0.238mg/L,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过硫酸盐法去除水中聚丙烯酰胺(PAM),研究了过硫酸盐投加量、pH值、PAM初始浓度以及氯离子(Cl-)等因素对PAM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和紫外/TiO_2/H_2O_2法对聚丙烯酰胺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室温20℃、PAM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过硫酸盐投加量为0.75 mmol/L、pH为9.0时,通过紫外灯光照,反应120 min后,PAM去除率可达90.5%。  相似文献   

16.
以煤矿矿井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凝处理试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AC和PAM投加量、pH值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择了混凝处理的最佳水力条件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AC和PAM投加量、pH值对浊度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不调节矿井废水pH值的情况下,最佳水力条件为快速搅拌速率为200r/min,时间为2min;慢速搅拌速率为30r/min,时间为20min;最佳工艺条件为PAC的投加量约为60mg/L,PAM的投加量约为0.8mg/L,二者联合使用对浊度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含盐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其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混凝条件为PAC投加量为1 050 mg/L,PAM投加量为0.8 mg/L,PAM的投加时间在距离PAC投加之后7 min。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原水COD由4 876 mg/L降至2 436 mg/L,COD去除率达50.04%。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铁酸钾-PAM组合工艺处理含有一定浊度的微污染水,对其影响因素和去除效果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实验。以PAM投加量、pH、慢速搅拌速率为影响因素,以COD_(Mn)、浊度去除率为响应值,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铁酸钾-PAM组合工艺处理浊度为11 NTU左右微污染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慢速搅拌速率为50.51 r/min,初始pH为7.64,PAM投加量为11.56 mg/L,此时浊度、COD_(Mn)的去除率分别为74.19%,78.0%。通过模型验证,确定采用高铁酸钾-PAM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是可取、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催化氧化-化学沉淀耦合工艺处理化学镀镍废水。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优化条件为:槽电压17.5 V,初始pH为7,NaCl投加量为17 g/L,反应时间为90 min;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沉淀优化条件:不用调节pH,以CaO为沉淀剂,CaO投加量为3 g/L,反应时间3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COD、镍离子、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4.48%、99.89%、99.96%,最终出水COD为43 mg/L,镍离子质量浓度为0.08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0.24 mg/L,可达到《电镀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锰酸钾去除地表水中锰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代替常规水处理工艺的预氯化,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3mg/L左右,pH值为7.2~7.5,水温在7~10℃时,投加0.8mg/L的高锰酸钾,7.0~8.0mg/L左右的碱式氯化铝(折合成Al2O3),滤后水锰的质量浓度均可达到国家指标要求不大于0.10mg/L,同时该方法对水中的氨氮、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而且能增强混凝效果,减少20%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