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说来,言语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权势关系”和“一致关系”两类。所谓权势关系是指着卑关系或上下关系,也可以称为“垂直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等都属于这类关系。与“权势关系”相对的是一致关系,也可以称为“水平关系”,如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在一致关系中.彼此的心理距离一般要比权势关系显得更为接近。有时在言语交际中,当处于“一致关系”中的说话人用“亲近化”的词语去指称处于“权势关系”中的他人时,就会骤然加大处于“一致关系”中的听话人J4说话人的心理距离,使听话人在心…  相似文献   

2.
都市中的WWF     
都市中,他们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自称环保者(wwf)。但闲暇工余,他们最经常的活动就是观鸟。当然理由种种:有亲近自然、认识鸟类的,也有体验野外活动的,甚至只是想结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禁痰工作时间久了,王涛和一些志愿者一听到咳嗽声就有条件反射,并练就了一身听音辨人的本领。他们在路上一听到咳痰声,立马能在人群中找到目标,抢在他吐痰之前就递上随身携带的纸巾。他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实现“天下无痰”。  相似文献   

4.
医院门诊里时常有患者来咨询“肾虚”问题,他们都认为肾虚就是有了肾病。其实很多人对“肾虚”这个中医概念不太清楚,人到中年出现了腰酸腿疼、夜间尿频等,就认为是“肾虚”,进而认为肾脏有病,以致忧心忡忡,四处求医,常常全面检查却找不出肾脏异常。其实,中医讲的“肾虚”与西医讲的肾脏病是两回事,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的含义都不同。  相似文献   

5.
王丽 《老人世界》2011,(2):16-17
在民国历史上,有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组织——铁血锄奸团。汉奸卖国贼听到这个名字,无不闻风丧胆。而锄奸团团长,就是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蒋介石一提及此人,假牙就发酸:戴笠一听说这个人露面了,第一反应就是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汪精卫体内的子弹就是王亚樵派去的杀手射中的;连上海滩的“大佬”黄金荣、杜月笙遇上这位“暗杀之王”,都绕着道儿走……  相似文献   

6.
握手趣谈     
曾经握过无数人的手。记得有人说过:根据握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以及可结交程度。以为戏言,因为“一见”才能“钟情”,手上又没长眼睛,怎能据此判断出一个人的内心呢?可是,后来有意无意地就对握手有了兴趣。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了四种握手,权当笑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50-50
42年坚守乡村,村医老郭如今最惦记谁来接班。“我原想最多干到明年,但村里就我一个村医,现在暂时没人来接替我,我要是不干了,村里就没人给百姓看病了,我不忍心。”在宁夏银川,有这样一个400多人的群体,他们工作在医疗体制的最基层单位,是医疗体制散布在农村的“触角”,他们没有编制,也无社会保障,而且目前这个群体还面临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的状况。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被称作赤脚医生,现在被称为乡村医生。郭占水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医生。  相似文献   

8.
说起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他的祖国丹麦。下面就问朋友们介绍一点有关丹麦人的社交习俗。丹麦人开朗爽快,待客友好热情,语言风趣幽默,注重礼节仪表。具体说,他们生活习惯上有这样一些特点:丹麦人很开化,可谓既有法国人的开朗,又有美国人的庄重,更有意大利人的豪放。他们天性乐观,讲究着装,善于结交异国朋友。讲活时常以形象助语言,给人以生动之感。丹麦人对酒独有情钟,视酒为“生命之水”。饮酒时,有时款待客人的热情,简直令人难以接受,以至会乘客人没注意之机,闻渝地往英反复酒的林子里添加烈性酒,…  相似文献   

9.
工作多年,笔者看过各式各样的跳槽心态。有些人在跳槽前心想:反正不干了,管他是死是活,一切随便!非但对同事讲话不客气,连对上司也粗声粗气。如此恶劣的态度,当然会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日后需要旧同事帮忙,绝不会有人愿意拔刀相助,大家还会在心里暗骂:“谁帮你这个势利鬼!” 还有些人“跳槽”像是“离家出走”,不吭一声就跑掉了。或许他们认为,该领的钱都领到了,还留下来干吗?但别人却会觉得他们没有“交接观念”,一点都不负责任。 虽然跳槽到其他公司很难做到好聚好散,不过,只要手法细致,依然可以处理得漂亮。 1…  相似文献   

10.
“助人为快乐之本”、“施比受更有福”、“送人玫瑰手余清香”……这都是我们熟识的关于助人行为的美好描述。诚然,助人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精神更是一笔重要的社会资产。但助人是否就只是一种情操、一种良好的意愿?每个真诚的助人行为是否就应该支持、赞扬?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这个“先富起来”的城市,活跃着一批“私人保镖”。他们出现在“老板”左右,时刻准备着与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一番决斗。从事保镖工作的夏先生告诉记者,按照他的结交范围判断,广州的私人保镖不少于5000人。  相似文献   

12.
你有足够的时间吗?90%的在职业生涯中奔波的人都会回答“不”,因为他们结交甚广,公务繁忙。大多数人在一天的工作结束时都会觉得简直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干完份内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中陷入身体与精神压力的漩涡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抱怨说:“我的时间都跑到  相似文献   

13.
面对癌症,有怕的人,也有不怕的人。怕的因为怕,吓虚了胆,惊慌了神,反让病魔得寸进尺;不怕的由于不怕,站起来是铁塔,躺下去是堤坝,倒使病魔望而却步。世上的事,就是这般欺软怕硬地演绎着人生。湖南长沙有一个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在他们举办的一次“抗癌明星”和“抗癌好家庭”表彰会上,笔者采访了一些发现癌症在10年以上的老年病人。他们讲的那一个个与死神抗争的动人故事,催人泪下,令人振奋,使人犹如解读了一部生活教科书,生发出对生命的一种全新领悟。接受采访的“抗癌明星”无一不说:生命的一半靠科学治疗,另一半靠精神…  相似文献   

14.
祝红艳 《职业》2008,(11):32-33
全球经济动荡,国内事件频出,裁员也是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每年红火的金秋跳槽季今年是否热闹依然?走或留,风会往哪里吹?有的人喊出了“高筑墙,广积粮,准备过冬”的口号,有的人则信心满满,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开始为新的职业发展奔忙……  相似文献   

15.
孙子疗法     
古有“孙子兵法”,今有“孙子疗法”。   “孙子兵法”,人所共知,乃中国春秋末年吴国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孙子疗法”,不知何人发明。当初一听,很有点儿不以为然,心里在想:作笑料则可,作灵丹妙药怕是未必。那时,我 50多岁,工作忙得团团转,稍有闲暇还要舞文弄墨,哪有心思含饴弄孙 !  然而,很快就过了花甲,离开工作单位,忙是不要忙了,但呆在家里又闲得难受,寂寞孤独随之而来。这时候就不由得想起,有个小孩在身边热闹热闹,该多好啊 !要说孙子和外孙,我有 4个,但他们都随他们的父母生活。就是家住南京的,也是周末才…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乐观面对一切,每件事他们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他们就是“向日葵”族。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向日葵”一族,让我们从以下步骤开始吧。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称谓与精神共存,有一种气质与青春同在,有一种经历与人生共辉,那就是“当兵的人”。当又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部分老军人,聆听他们的“兵谣、兵梦、兵之路”,见证他们的“铁马、铁剑、铁营盘”,感悟他们的“军心、军魂、军人情”。说起那段经历,他们尤感自豪。脱下军装,他们时常怀念军营、怀念战友、怀念那如歌如泣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8.
关于阿拉伯语同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伊历2世纪就已开始。阿拉伯著名语言学家西伯威(伊历180年卒)在其《词语分类》中说道:“我从他们的言语中知道不同词义的两个不同词壳、不同词壳的一个相同词义、相同词壳的两个不同词义。”十分明显,西伯威这里所指的就是异义词、同义词和多义词。(意“同义”)作为语言专用名词的出现可追溯至伊历3世纪,撒阿莱卜(伊历291年卒)在关于多义词的辩论时提到了它。书名中最早出现的著作是《同义近义词书》,它出自艾卜·哈桑·阿里·伊萨·拉马尼(伊历384年卒)之手。 然而,在对同义词的研究中围绕其存在与否这一问题始终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的反反复复密切关系到如何比较合理地为其下一定义,深深影响着如何客观地分析其形成原因。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先就同义词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将诸子百家的观点和看法作一归纳和分析,然后谈谈自己的意见,接着再探讨一下同义词的成因。 一、阿语中是否有同义词 在这个问题的辩论席上主要有两大派,一派曰有,一派曰无。 1、“曰有”派 该派认为:语言使用者在解释(意“智力,理性”)时会说它就是,在解释(意“倾注”)时会说它就是,在解释(意“毫无疑义”)时会说它就是,因而和互为同义词、和互为同义词、和互为同义词。如果每一个词因具  相似文献   

19.
身体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语言形式之一。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身体语言,各民族之间的身体语言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人们伸出大拇指是表示夸奖赞扬,意思是“好!”“棒!”等,这与我们中国入的表达方式是一样的,但他们伸出大拇指同时也表示“-”。他们同时伸出大拇指和食指作打枪状时表示“二”,而我们中国人则表示“八”。我们表示十以内的数用一只手就可以了,而他们却要用两只手。我们单独伸出一个食指是表示“一”,食指指天则表示“发誓”,指向自己的鼻失是表示“…  相似文献   

20.
牛年出生的潘鹤天生一股“牛脾气”,从不畏权势。他身上不仅有“牛劲”,更有“牛智”和“牛情”。他是一头艺术“老黄牛”,永远青春不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