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项目主楼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抗压桩,副楼及纯地下车库部分采用筏板基础,对部分抗浮不足部位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抗拔桩。介绍了该项目工程桩设计参数及施工技术要点,水下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点、工程桩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最后对单桩进行静载试验。数据充分证明,针对该工程采取的深基础工程桩施工工艺及各项控制措施合理有效,取得了预期目标,满足工程各项技术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场地内原有旧桩造成新增工程桩无法施工的问题,某工程在场地处理阶段采用多功能喷雾套管拔桩工艺对旧桩进行处理,通过对拔桩过程中的主要步骤进行严格控制,有效消除了拔桩对后续工程桩施工造成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灌注桩在遇到溶洞时需要对溶洞进行特殊处理,但超灌混凝土无法保证工期要求,同时对工程桩施工成本造成较大影响,单根工程桩混凝土超灌数量不可预估,工程桩施工成本不可控制。通过使用注水泥浆法处理桩端溶洞,可先于工程桩施工前完成溶洞处理,也可在工程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处理,可降低施工成本,节约工期,同时提升工程桩安全性,实现灌注桩在遇到溶洞时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4.
张乃道 《城市建筑》2014,(12):332-333
在建工程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线白云湖车辆段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该地区有岩溶发育。本文通过对溶洞采用灌注填充、钢套管穿越等不同处理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使本工程的地基加固桩及工程桩得以正常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某载体桩工程的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应变检测和静载试验是两种不同的桩基检测方法,但却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桩基的施工质量,因此结合两种检测方法能有效地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缺陷。结合一实际工程,采用此方法分析了载体桩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了采用此方法对工程桩进行分类处理,最终进行处理后工程桩的质量验收。经过检测证明,该方法对处理载体与桩身结合不良的缺陷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6.
陶明星 《施工技术》2007,36(8):15-16
对上海某基坑水泥土墙围护位移过大,导致邻近工程桩移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有效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发展,对基坑施工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钻孔灌注工程桩因桩底标高不同,质量控制参数也各不相同,且计算麻烦,监理往往失控,用计算机Excel自动计算工程桩控制参数,既帮助了监理,也有效控制了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确保每根工程桩的质量在监理监控中.  相似文献   

8.
骆艳玲 《建筑施工》2017,(3):402-405
武汉市某基坑工程开挖面积大,工程桩数量多,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工程桩对基坑位移的影响非常必要。为此,对该基坑工程中心岛法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5种不同工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已施工工程桩可有效减小基坑整体水平位移、坑外沉降和坑底隆起;预留土区工程桩主要减小双排桩桩身受力变形引起的水平位移,中心岛区域工程桩主要减小双排桩整体水平位移;加固体内工程桩可以有效减小预留土体隆起,并改变其隆起形态;中心岛区域工程桩使坑底土体隆起后顶面整体呈波浪形;基坑开挖将导致工程桩产生较大的整体水平位移和桩身弯曲,导致桩身大部分区域受向上的侧摩阻力作用,使桩身受拉。  相似文献   

9.
塔吊基础一般采用天然地基设计,且提前施工。而工程桩施工及检测工作一般却滞后展开,一旦工程桩检测不合格,且与塔吊距离较近,则这些问题工程桩的返工处理将会对工作状态中的塔吊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塔吊基础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固。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某工程塔吊基础加固及问题桩的处理方案设计与施工,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法对比计算,对单排支撑的基坑破坏模式及坑内工程桩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坑内工程桩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坑稳定安全系数。单排支撑基坑的失稳滑动面更接近于绕支撑点转动的圆弧滑动面。当基坑发生失稳破坏时,工程桩更容易发生弯曲破坏,考虑坑内工程桩对基坑稳定的贡献时,应取工程桩抗弯破坏时的等效抗剪强度和实际抗剪强度中的较小值。  相似文献   

11.
某基坑事故工程桩和基础承台的加固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理因基坑事故造成的工程桩偏位和倾斜具有时间紧、技术难度大的特点。针对温州地区某大厦工程桩发生偏位的情况 ,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 ,对偏位、倾斜工程桩动测确定无断桩后对其降级使用 ,对偏位桩进行静载荷试验确定其真实承载力 ,在基础四周补桩、修改承台设计 ,以及预留进一步补桩的构造措施 ,以确保整个建筑物桩基和基础承台的安全性。事实证明这一基坑事故后桩基偏位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李志伟 《城市建筑》2013,(10):117-118
在软土基坑中,放坡开挖将引发坑内工程桩产生偏位和附加弯矩。为尽可能减小基坑放坡开挖对坑内工程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对基坑开挖深度进行严格控制,且相比增大坡脚至建筑物底板距离,采用缓坡率可更为有效减小对工程桩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因设计变更,地下室层数由4层改为3层,部分已施工的工程桩需进行接长处理。分析了工程桩接长处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包括桩心的定位,钢护筒就位、压入、接长,人工挖土、破桩头,钢筋笼绑扎以及混凝土浇筑,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中已完成施打的工程桩遭遇基坑滑坡,桩身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位,会造成工程桩的桩身裂缝、断裂、弯曲或倾斜,对工程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通过某工程的PHC管桩受基坑滑坡影响造成偏位的处理实例,从现有理论分析成果出发~[1],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得出对于无初始弯曲应力的工程倾斜桩,在桩身倾斜率一定范围内,其竖向荷载极限承载能力和沉降值基本无影响,为类似工程缺陷桩的利用和处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考虑降水的基坑开挖卸荷对坑底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与深基坑开挖卸荷是影响坑底工程桩工作性状的重要因素,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基坑开挖二维模型,综合考虑了降水及卸荷对坑底工程桩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降水能有效减少开挖引起的工程桩回弹及坑底土体回弹;前期降水增大了桩身轴向压应力而开挖卸荷使桩身拉应力逐渐增大;降水导致地基固结沉降从而使桩侧产生负摩阻力,降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上海某工程桩基出现问题的原因,介绍了桩基缺陷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安庆体育中心工程的地基为软土地基,针对这一难点,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后,使其满足打桩条件,另通过对工程桩施工过程中进行分阶段及时处理措施,解决了工程桩在施工中易产生质量缺陷的问题,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保障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娄伟  谢琳 《居业》2015,(18)
碎石注浆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施工设备简单方便、占地面积小、噪音小、承载力高、位移快速灵活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等优势,对路基沉降量和整体稳定性产生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公路工程桩施工中得到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倾斜管桩的纠偏施工技术。静压管桩施工过程中发生倾斜,通过纠偏处理,在工程桩偏位的反方向打设若干应力释放孔,对桩施加水平力,将工程桩扶正。然后清洗桩芯,在桩芯内下放钢筋笼,浇筑高标号混凝土补强,使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毛建文 《安徽建筑》2003,10(6):116-116
本文从设计的角度讨论了如何认识和进行工程桩检测,并强调了选择工程桩检测单位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单位在工程桩测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