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锌离子浓度对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诊疗的意义和参考价值。方法:根据NIH前列腺炎分型标准,将入选的173例研究对象分为ⅢA型(n=65)、ⅢB型(n=69)、Ⅳ型(n=39)前列腺炎,并以35例门诊健康体检、无前列腺炎症状者为对照组,检测4组EPS中锌离子浓度,并分析其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年龄,EPS中白细胞计数、p H值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ⅢA型及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锌离子浓度[(162.2±10.8)、(171.2±12.0)μg/ml]显著低于Ⅳ型及对照组[(234.6±17.9)、(259.5±14.6)μg/ml),P均0.05]。EPS中锌离子浓度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症状严重评分以及CPSI总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84、-0.232、-0.270、-0.281,P均0.01),与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EPS中锌离子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年龄无明确相关,与p H值呈负相关(r=-0.208,P0.01)。结论: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锌离子浓度低下可能与疼痛等前列腺炎相关症状有关,EPS中锌离子浓度检测对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的诊疗具有潜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ⅢA)患者经过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游离PSA百分率(F-PSAR)的变化。方法: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228例,应用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4周,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4周及8周的血PSA水平及F-PSAR,分析治疗前后血PSA水平及F-PSAR的变化。结果:在228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血PSA治疗前为(3.51±3.03)μg/L,治疗后第4周为(2.75±2.84)μg/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F-PSAR由治疗前0.25±0.05升至0.27±0.03。其中PSA≥4μg/L的患者占28.5%(65/228),在PSA≥4μg/L的患者中,PSA由治疗前(6.24±1.93)μg/L降至治疗结束后第4周(4.58±2.99)μg/L(P<0.05),PSA下降的幅度为(32.9±36.1)%;治疗后PSA<4μg/L患者占27.7%(18/65),F-PSAR由治疗前(16±9)%升至治疗结束后第4周(22±11)%(P<0.05),F-PSAR上升幅度为(51.4±25.8)%。上述指标在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在明确前列腺炎的诊断后,可以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及抗炎治疗,能显著降低血PSA水平及提高F-PSAR。  相似文献   

3.
抗炎治疗后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方法:对经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PSA增高(≥4 μg/L)、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予左氧氟沙星(0.5,口服,1/d)+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1.0,口服,2/d)治疗2周,治疗后复查PSA和前列腺液(EPS).分析PSA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EPS中WBC≤10/HP为有效,WBC>10/HP为无效)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PSA值为(9.76±4.26)μg/L,治疗后为(4.32±2.92)μg/L(P<0.01),其中治疗有效28例(P<0.01).治疗后PSA<4 μg/L的患者26例,其中治疗有效23(P<0.01);治疗后仍PSA≥4 μg/L的患者42例,其中治疗有效5例.结论:抗炎治疗2周后患有NIH-Ⅳ型前列腺炎、PSA≥4 μg/L患者,血清PSA值明显下降,超过1/3患者血清PSA下降至正常而免于前列腺穿刺活检;PSA的下降与抗炎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性炎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fPS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炎性前列腺炎(NIH分类Ⅳ型)对血清PSA、fPSA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36例NIH分类Ⅳ型、42 例有症状性慢性前列腺炎(NIH分类ⅢA型)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SA、fPSA、fPSA/tPSA之间的差异。结果 血 清PSA、fPSA、fPSA/tPSA在Ⅳ型和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NIH分类Ⅳ型前列腺炎可引起血清PSA、fPSA升高。对无症状、高血清PSA患者行前列腺活检前,应考虑到患 Ⅳ型前列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成分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 (WBC)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 ,以及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方法 :ELISA法测定 6 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血清PSA含量。分析EPS中卵磷脂小体及WBC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 ,并比较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平均血清PSA间的差异。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为 (1.79± 0 .6 8)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6 3± 0 .2 9) μg/L (P <0 .0 0 1)。EPS镜检白细胞含量低的 (+~ ++)与含量高的 (+++~ ++++)两组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卵磷脂小体含量低的 (-~ ++) 35例与含量高的 (+++~ ++++) 2 7例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PSA升高 ,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卵磷脂小体的含量无关 ,与前列腺炎类型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 )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结节增生、Ⅳ型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探讨PSA升高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前列腺疾病504例患者,均无前列腺癌和穿刺活检史,均行PSA、全身骨扫描、MRI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B超引导下以18G自动穿刺活检枪行双侧叶6-13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患者穿刺的病理标本按前列腺结节增生、前列腺癌以及Ⅳ型前列腺炎病理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504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85例(37%),Ⅳ型前列腺炎109例(21%),前列腺增生210例(42%).3组总PSA(t-PSA)分别为27.6(0.4~7116)、10.6(0.2~168)和9.2(0.3~60)ng/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SA分别为3.5(0.1~3356)、1.7(0.1~42)和1.5(0.06~15.8)ng/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t-PSA分别为0.14(0<0.94)、0.17(0.04~0.91)和0.16(0.02~0.7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组间年龄、B超、直肠指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分级与f-PSA(r=0.33,P<0.001)、t-PSA(r=0.27,P<0.001),f/t-PSA(r=0.22,P=0.003)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癌分级与f-PSA(t=-2.34,P=0.02),t-PSA(t=2.77,P=0.006),f/t-PSA(t=3.97,P<0.001)具有显著相关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间f-PSA和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若按腺体增生为主和间质增生为主2类比较,t-PSA和f-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t-PSA足前列腺增生病理结节类型最相关的指标,t-PSA≥2.5 ng/ml,确定腺体增生为主型前列腺增生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20%(P<0.05).Ⅳ型前列腺炎109例和前列腺增生210例,2组间比较f-PSA,t-PSA,f/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确定前列腺癌敏感指标的界值:f-PSA≥0.85 ng/ml,t-PSA≥4 ng/ml和f/t-PSA≤0.16(P<0.05).结论 血清PSA升高的病理基础为任何破坏前列腺上皮血屏障的病变;任何形成前列腺上皮增生,分泌更多PSA的病变;其中以破坏前列腺上皮血屏障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NF-α和TGF-β1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20例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即炎症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Ⅲa型),20例非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即非炎症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Ⅲb型),10例健康对照者前列腺液(EPS)中TNF-α、TGF-β1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TNF-α在Ⅲa型患者EPS中表达水平[(152.44±83.06)pg/ml]明显高于Ⅲb型组[(93.15±57.26)pg/ml]和健康对照组[(78.99±53.51)pg/ml],P<0.05。但在Ⅲb型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GF-β1在Ⅲa型组[(8477.50±4612.45)pg/ml]和Ⅲb型组[(7946.50±5044.06)pg/m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62.50±985.31)pg/ml],P<0.01。但在Ⅲa和Ⅲb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前列腺液中TNF-α、TGF-β1的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相关性(r=0.23,P>0.05;r=0.31,P>0.05)。结论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TNF-α、TGF-β1)在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prostatitis ,CP)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方法 :选择诊断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 4 5例 ,3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血清PSA水平 ,并进行分析。 结果 :在 4 5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血清PSA水平为 2 .4 1± 0 .6 4 μg/L ,而正常对照组为0 .93± 0 .5 2 μg/L ,2组PSA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其中 ,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血清PSA超过 4 .0 μg/L的共有 6例 (1 3.3%) ,而正常对照组中仅有 1例(3.3%)。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随着前列腺按摩液内白细胞数增加 ,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ⅢA型前列腺炎可以使血清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在诊断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前列腺癌(PCa)筛查模式,初步了解南京地区男性居民PCa的真实发病情况。方法:2018年1~12月,来自南京市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入排条件的6 903例50岁及以上参加体检的男性居民参加了本研究,首先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和临床信息,对血清PSA≥4μg/L的受试者建议行多参数磁共振(mpMRI)扫描,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前列腺可疑病灶进行评分,≥3分者,建议行经会阴系统穿刺联合磁共振/超声(MRI/US)融合前列腺靶向穿刺;PI-RADS评分3分但PSA≥10μg/L者,建议行经会阴系统穿刺;PSA10μg/L且PI-RADS评分3分或PSA4μg/L的受试者接受每半年一次的随访和检查。结果:6 903例男性居民中,835例PSA水平≥4μg/L,阳性率为12.1%。296例接受了mpMRI扫描,229例PI-RADS评分≥3分,阳性率为77.4%。148例进行了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PCa 79例,占活检人数的53.4%,PCa总体检出率为1.14%。77例有完整病理数据的患者中,临床有意义PCa占94.8%。局灶期、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期癌分别为30例(39.0%)、41例(53.2%)和6例(7.8%); I期6例(7.8%),Ⅱ期21例(27.3%),Ⅲ期34例(44.2%),Ⅳ期16例(20.8%);局限性PCa中高危型47例(66.2%),中危18例(25.4%),低危6例(8.5%)。结论:南京地区PCa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对高危人群尽快进行PCa筛查是当务之急,血清PSA联合mpMRI以及前列腺靶向穿刺的模式可能是理想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673例。按照是否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BPH伴组织学前列腺炎;B组:BPH不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比较两组患者PSA、前列腺体积、PSAD、IPSS、Qmax及PVR。结果:A组PSA水平为(5.64±2.48)μg/L,前列腺体积(43.66±13.11)ml,PSAD 0.129±0.048,IPSS(24.72±5.39)分,Qmax(6.94±3.23)ml/s,PVR(124.90±49.80)ml;B组PSA水平为(4.97±1.99)μg/L,前列腺体积(40.41±11.44)ml,PSAD 0.123±0.034,IPSS(23.40±6.21)分,Qmax(7.75±3.52)ml/s,PVR(112.73±50.03)ml。A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Qmax明显低于B组(P<0.05);PSA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前列腺炎能明显增加患者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降低患者Qmax。但是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D无关;组织学前列腺炎是影响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13例已确诊为BPH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及EPS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和血清PSA检测。对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前后的BPH症状评分(IPSS)比较。结果:213例BPH患者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69例(32.4%),EPS细菌培养阳性27例(12.7%),EPS支原体、衣原体检测,15例阳性(7.0%)。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7例PSA异常(>4μg/L)。69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IPSS由治疗前(12.2±2.6)分,降为治疗后(10.5±2.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PH患者进行EPS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上明确诊断、选择治疗药物或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Ⅳ型前列腺炎炎症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范围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排除前列腺癌及不合并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病例,仅BPH合并前列腺炎病例入选,采用NIH-Ⅳ型前列腺炎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每例患者标本按炎症位置、范围和分级3方面分3级比较,评价炎症与血清PSA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BPH合并前列腺炎症46例。①组织病理学炎症范围分级,1级35例,2级7例,3级4例,tPSA分别为(8.46±4.09)μg/L、(15.26±5.26)μg/L和(21.05±7.58)μg/L,fPSA分别为(1.75±0.93)μg/L、(2.54±0.72)μg/L和(3.19±1.13)μg/L,PSAD分别为0.15±0.11、0.26±0.07和0.42±0.19。三级之间比较tPSA(P=0.001)、fPSA(P=0.008)和PSAD(P<0.00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②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1级32例,2级10例,3级4例。tPSA分别为(8.37±4.07)μg/L、(13.30±5.69)μg/L和(21.05±7.58)μg/L。fPSA分别为(1.76±0.93)μg/L、(3.27±2.21)μg/L和(3.19±1.13)μg/L。PSAD分别为0.14±0.11、0.25±0.06和0.42±0.19。三级之间比较tPSA(P=0.002)、fPSA(P=0.024)和PSAD(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③组织病理学炎症位置分级,1级19例,2级17例,3级10例,三级之间tPSA、fPSA、%fPSA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组织病理学炎症范围与tPSA(r=0.6,P<0.001)、fPSA(r=0.5,P=0.001)和PSAD(r=0.6,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与tPSA(r=0.5,P<0.001)、fPSA(r=0.4,P=0.008)和PSAD(r=0.7,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fPS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P=0.013)。结论:无症状前列腺炎症患者组织病理学炎症的分级和范围与血PSA显著相关,病理医生应对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炎症描述,其对高分级前列腺炎症患者可避免反复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玄驹胶囊治疗Ⅲ型和Ⅳ型前列腺炎的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06例前列腺炎中88例Ⅲ型前列腺炎,18例Ⅳ型前列腺炎。其中有14例伴不育,27例伴ED,8例伴血PSA增高。给予前列腺按摩、心理治疗同时,采用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服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Ⅲ型前列腺炎NIH-CPSI总评分降低47.59%(治疗前22.17±3.48,治疗后11.62±2.53),治疗3个月后,NIH-CPSI总评分降低74.61%(治疗前22.17±3.48,治疗后5.63±3.14),治疗前后NIH-CPSI总评分及各项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前列腺炎伴不育患者,治疗后精子质量[精子浓度(28.32±8.36)×106/ml,a级精子活动率(26.06±10.18)%,a+b级精子活动率(53.26±11.29)%]与治疗前[精子浓度(12.52±3.16)×106/ml,a级精子活动率(10.12±4.56)%,a+b级精子活动率(29.89±8.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8例患者配偶怀孕。前列腺炎伴ED患者,IIEF-5评分(19.78±3.00)与治疗前(10.41±3.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19例完全恢复正常。8例血PSA增高患者在治疗后下降至正常范围。19例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00个/HP,各种培养阴性者,治疗后,白细胞减少,有的恢复正常。结论: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前列腺炎及伴不育、ED、PSA增高患者,以及EPS常规中白细胞高,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梗死、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前列腺增生类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初诊BPH合并AUR与无AUR患者共102例,其中AUR组49例,无AUR组53例。比较两组之间前列腺梗死、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前列腺增生类型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间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总体积(PV)。结果:AUR组血PSA较无AUR组明显升高[(8.2±4.6)μg/L vs(4.3±5.5)μg/L,P<0.05),两组患者年龄、IPSS、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增生类型与AUR无相关性(P>0.05),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可增加BPH患者AUR发生机率,存在前列腺梗死的BPH患者发生AUR的概率是无前列腺梗死者的5.620倍(P<0.05),存在前列腺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发生AUR的概率是无炎症者的2.362倍(P<0.05)。结论: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可能是BPH患者发生AU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Ⅳ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8(32~87)岁,均无前列腺癌和穿刺活检史,均行PSA、全身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245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8例(48%)、BPH合并Ⅳ型前列腺炎(CP)127例(52%).BPH组患者f-PSA、t-PSA、f/t-PSA平均值分别为(1.70±1.70)、(9.40±8.10)ng/ml和0.19±0.09;合并CP组平均值分别为(2.83±4.37)、(16.87±20.51)ng/ml和0.20±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SA(P<0.001)、f-PSA(P=0.003)和f/t-PSA(P=0.04)是BPH和CP最相关的指标.通过ROC曲线确定上述敏感指标的界值,以f-PSA≥0.85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25%,ROC曲线下面积为0.60(P=0.014);t-PSA≥4.00 ng/ml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20%,ROC曲线下面积为0.65(P=0.014);f/t-PSA≤0.16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56%,特异度为64%,ROC曲线下面积为0.61(P=0.003).结论 Ⅳ型前列腺炎是PSA升高的原因之一,以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筛选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前列腺炎的影响.对前列腺活检标本的病理报告,应包括对前列腺炎症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SA值增高患者前列腺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状态对血清PSA的影响.方法 130例PSA值增高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行直肠指检按摩获取前列腺液,进行瑞氏染色和脱落细胞学分级,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方差分析PSA水平在不同脱落细胞学分级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前列腺液体积、白细胞密度和白细胞总数与患者的tPSA、fPSA、年龄、前列腺体积的相关性,行t检验或Wilcoxon 秩和检验比较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组tPSA、fPSA、年龄、前列腺液体积、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密度、白细胞总数、前列腺体积的差异. 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前列腺癌77例(59.2%),非前列腺癌53例(40.8%).脱落细胞分级Ⅰ ~Ⅴ级分别为28例(21.5%),32例(24.6%),22例(16.9%),36例(27.7%),12例(9.2%).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为100%.在PSA≥20 μg/L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0/16,62.5%).在脱落细胞学分级Ⅰ~Ⅳ级之间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级与Ⅴ级之间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液体积和白细胞总数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性相关,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白细胞密度和总数显著高于前列腺癌患者,且其血清PSA值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密度呈正相关性. 结论 PSA值增高患者行前列腺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在患者PSA值较高时.非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W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经直肠超声(TRUS)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A组)的410例患者和DWI联合TRUS定位下行前列腺穿刺(B组)的141例患者资料,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μg/L、10 μg/L≤PSA <20 μg/L、20 μg/L≤PSA <50 μg/L和PSA≥50 μg/L将A、B两组各分为4个亚组,分别比较DWI联合TRUS定位与单纯TRUS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诊断率.结果 A组PSA< 10 μg/L、10μg/L≤PSA <20 μg/L、20 μg/L≤PSA< 50 μg/L和PSA≥50 μg/L的患者穿刺诊断率分别为12.1%、31.1%、48.0%和91.2%,B组中对应的患者穿刺诊断率分别为23.7%、35.5%、66.7%和96.3%,两种穿刺方法的诊断率在PSA< 10 μg/L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x2=4.405,P<0.05).结论 对于PSA< 10 μg/L的可疑患者,建议行DWI及TRUS联合定位的可疑病灶加系统穿刺法,从而提高前列腺穿刺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在Ⅲ型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30例的前列腺液(EPS)和尿液标本,采取湿片镜检法行常规EPS检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收集的尿液标本进行PSEP的检测,对所有入选对象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问卷调查。比较三组间尿液PSEP水平的差异,将ⅢA、ⅢB型前列腺炎组尿液PSEP分别与EPS白细胞计数(WBC)、NIH-CPSI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尿液PSEP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段尿液中位PSEP 3.97(1.31~6.26)ng/ml显著高于ⅢB型前列腺炎尿液中位PSEP 0.85(0.26~1.98)ng/ml(P0.001)及对照组前列腺尿液中位PSEP 0.92(0.21~1.47)ng/ml(P0.001),ⅢB型前列腺炎尿液中位PSE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ⅢA型前列腺炎尿液PSEP与NIH-CPSI呈低度正相关性(r=0.377,P0.05),与EPS WBC呈显著正相关性(r=0.761,P0.001),ⅢB型前列腺炎尿液PSEP与NIH-CPSI无明显相关性(r=0.114,P=0.385),与EPSWBC无明显相关性(r=0.16,P=0.222)。结论:尿液PSEP对于ⅢA型前列腺炎和ⅢB型前列腺炎的分型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被用来评估ⅢA型前列腺的炎症程度,而且可望作为ⅢA型前列腺炎疗效评价的定量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μg/L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μg/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分为4组,评价DRE、TRUS、f-PSA/t-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5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PCa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 65例,检出率19.0%。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时PCa的检出率分别为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μg/L时,f-PSA/t-PSA比值在PCa和非PCa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2.0μg/L时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D值在PCa组与非PCa组中分别为(0.09±0.16)μg/L/ml、(0.06±0.07)μg/L/ml,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PSA含量的升高,PCa的检出率相应升高,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PSA含量在2.1~4.0μg/L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PSA/t-PSA≤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μg/L时,DRE、TRUS、f-PSA/t-PSA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PC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10和IL-2的表达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发病的作用,评估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与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症状和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通过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两杯法尿液细菌培养和NIH-CPSI评分,将58例前列腺炎患者按NIH前列腺炎诊断标准进行分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中的IL-2、TNF-α、IL-10的含量.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对测革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Ⅱ型、Ⅲ a型及Ⅲ b型CPPS患者EPS中TNF-αQ水平分别为(17.8±9.2)pg/ml、(91.5±34.8)pg/ml、(74.9±35.1)pg/ml、(23.9±12.9)pg/ml,IL-10水平分别为(234.9±56.6)pg/ml、(392.7±62.4)pg/ml、(364.1±77.1)pg/ml、(300.4±80.2)pg/ml,IL-2水平分别为(311.4±67.5)pg/ml、(247.7±96.1)pg/ml、(278.2±77.6)pg/ml、(299.7±78.6)pg/ml.Ⅱ型、Ⅲ a型患者EPS中TNF-α和IL-10水平与对照组及Ⅲ b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CP患者EPS中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Ⅱ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性(r=0.772,P<0.01),而IL-10含量与患者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549,P<0.01).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TNF-α、IL-10和IL-2表达变化,提示它们参与了前列腺的炎症反应.TNF-α、IL-10有可能成为CP诊断分型的一个依据,而IL-10水平有可能作为患者疗效评估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