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近期,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令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怀疑,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虽然经济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提出多种应对措施,但没有从信息产生的过程加以重视;没有对会计人员素质及行为和责任加以重视,使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未从根本上得以遏制.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规范会计行为和明确会计责任.  相似文献   

2.
林昌海 《海峡科学》2005,(11):22-22,28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会计信息越为使用者所重视.但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违法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出发,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邱林 《科技资讯》2005,(24):168-169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信息行为主体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为特定利益团体或个人谋求不当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会计造假是一种国际性现象,在西方国家也并非新鲜事,在美国也已相当突出。会计造假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并延续至今。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造假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探讨会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认为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会计工作职业环境不佳.从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运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等4方面入手,探讨了防范会计造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析会计造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颖华 《广东科技》2009,(18):60-61
会计造假对我国并不十分完善的证券市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让我们对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在此,从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两权分离)、直接原因(利益驱动)和间接原因(监督不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会计诚信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慧荣 《科技信息》2007,(14):233-234
我国现代会计学大师潘序伦曾经说过“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被国内外学者称之为“至上原则”,是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一名好会计的“通行证”。这就要求会计行业,以人为本,塑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郑百文”、“银广厦”等企业的会计造假案曝光,全国上下为之震惊。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即以"已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会计诚信是指客观公正的把实际的经济活动反映出来,为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以获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会计造假账会坑害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会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但是会计人员造假帐的想象却比比皆是。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国外曝光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关联的审计失败案例,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的挑战,会计行业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重塑会计诚信已经成为世界会计界普遍关心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浅议会计造假现象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会计法》已明确规定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事实上,由于违背真实性的核算原则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动摇宏观决策的可靠基础,严重破坏社会信用,也助长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其社会危害巨大。因此,研究会计造假的客观环境,挖掘会计造假的诱因,探讨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理论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缺乏深度,满足于理论上推理;二是提出的对策缺乏系统性、可行性,特别是对会计管理体制没有提出大刀阔斧的改正。在此,对我国会计造假的成因、治假的对策作以下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但是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账的现象屡屡出现,极大的伤害了社会共众,会计诚心受到普遍质疑。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职业道德下降的原因基础上,提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关键是学校,学校肩负着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2.
会计诚信问题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凸显的一个重大问题.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正确认识影响会计诚信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加快会计诚信教育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不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而且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荣  吴茵富 《潍坊学院学报》2005,5(2):153-154,160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造假事件的曝光,造成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要减少乃至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重视会计法规建设;加强会计信息控制;完善机构设置;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瑞霞 《科技资讯》2010,(9):217-217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丑闻不断,高管频频落马,而这,或多或少都与会计人员有关系,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确实令人堪忧,已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很少题字的朱总理也曾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四个大字"不做假账",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一秀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51-51,76
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当前会计造假行为已蔓延到各行各业,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财务会计造假成为广泛影响“经济人”行为的现象。本文就如何防治会计造假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如不及时治理,将会给我国带来极大的危害。诚信危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市场经济信用体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来进行综合治理。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丧失诚信原则,是一个国际通弊。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不仅对华尔街、美国经济是一拳重击,而且给全球的会计审计界敲响了警钟。重塑会计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靠法律制度作保证,还要靠会计职业道德来实现。会计法律制度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本文重点分析了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与背景,并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捷 《科技咨询导报》2010,(31):192-192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杜绝会计造假、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应采取的会计监督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翟荣钧 《科技资讯》2006,(9):247-247
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中一个基本范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并影响经济工作决策。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的决策,可以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它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但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经济工作秩序。近年来,“亿安科技”“银广夏”“蓝田股份”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无不让人们的对会计诚信产生怀疑,笔者认为是我国目前急需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姚丹丹 《科技资讯》2009,(31):146-146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会计监督却没有得到同步有效的强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其表现有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及各种会计造假,制假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券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正常运行。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使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和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防止贪污舞弊等犯罪行为,维护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会计的内部监督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导致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很多,经济与政治利益的驱动、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协调、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等都是会计信息造假的诱因。会计信息造假会给国家、企业及会计行业本身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明确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范围、改变举证责任方式、加大惩罚力度、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这四个方面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达到预防会计信息造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