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建立了一个服装大规模定制消费者接受度的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针对顾客个性化需求、企业能力和定制服装的品质3类要素进行问卷设计,并以不同背景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支持这一模型和假设.并据此在最后提出了服装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措施.以期为国内服装企业进行大规模定制的实践与理论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装配产品的变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装配产品变型设计过程中的尺寸约束问题,提出了装配产品中零件的信息模型.研究了装配产品变型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装配产品构成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类型,定义了一组基本的约束集,建立了反映各个约束集中构成零件之间关联关系的尺寸关系模型,与事物特性表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装配产品从上至下的变型设计过程,并以装配产品承载轮系为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零件信息模型和装配产品构成零件之间的尺寸关系模型满足变型设计过程中尺寸传递的需求,可以支持装配产品的变型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针对航天运载工具普遍存在的定制化零件难于制造问题,文中提出在设计阶段既考虑其可制造性的集成设计思路.讨论了一类定制化零部件的几何特征和描述方式,依照其特点对其特征参数进行了定义;构建了考虑制造设备信息的可制造性评估模型,包括制造资源模型、制造过程模型、特征关系模型和制造对象模型.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集成设计过程的可制造模型部分结果.结果表明:模型兼顾了设计和制造信息,设计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4.
DFA中零件对称性特征自动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件的对称性等形状特征是可装配性设计(DFA)中评价其可装配性好坏的重要指标。针对零件对称性的自动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探测”的新方法。主要论述了射线探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将其运用于对称性识别的实现过程,并对识别程序的运行结果做了评测,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基于加工能力约束的并行混合公差优化设计系统方法和模型.根据制造过程中尺寸误差、角度误差和形位误差的分布特点,研究用加工能力指数来表示加工能力的方法.在装配公差到零件工序公差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利用零件的加工规划信息和并行设计环境,研究了直接把装配公差分配给零件工序公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设计和装配过程的装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DFA)中的产品装配建模技术,提出了一种以装配体为对象并能充分反映设计过程和装配过程特点的二叉树装配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数据结构,为可装配性评价奠定了基础;建立该装配模型的应用框架,为并行工程提供了支持工具,此外,该装配模型还可作为通用的产品装配模型应用于CAPP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为将SolidWorks装配模型转换为虚拟装配模型,提出把虚拟装配系统模型转换划分为零件模型转换和装配约束模型转换两部分.使用虚拟仿真标准格式OpenFlisht数据库表达零件的层次化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化模型表达零部件间的装配约束模型,零件模型和装配约束模型通过结点编号实现映射.在基于OpenGL Performer的虚拟装配系统中实现了装配模型的重构,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方式是实现客户定制的大规模定制思想的一种方法。分析了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方式的特点及现有的生产系统的不足,提出了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方式下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生产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顾客化定制的演进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将大量生产运作模式和个性化需求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发展十分迅速。回顾了大规模定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大规模定制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从大规模定制向顾客化定制演进是必然的;并将顾客化定制与其他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时间竞争的环境下,即时顾客化定制将成为顾客化定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适合计算机表示的产品信息模型 ,提出了面向设计过程的产品自适应装配信息建模理论和方法。初始装配设计 :从产品的功能需求出发 ,初步确定实现产品功能的主要零部件 ,主要零部件的装配约束关系 ;零件详细设计 :继承初始装配设计中确定的零件结构和尺寸信息 ,对零件结构进行详细设计 ;自适应装配重构 :随着零件结构的细化 ,或零件之间的约束关系的改变 ,相应的装配模型在继承初始装配设计的过程信息和约束信息的基础上 ,进行零件约束关系的搜索和匹配 ,自适应重构装配体。各设计阶段反复、循环地进行 ,每一次设计循环都更趋近目标设计结果 ,直至达到产品的所有设计需求。实践证明 ,自适应装配信息建模方法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Stamping process,which is widely used in automobile,aerospace,machine-building industries,and etc.,is a creative process needing time and experiences.The lead time is mainly spent on stamping di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As the ba- sis of die design,process design is a non-linearity and creative process,which can be solved by using the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the potential o f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or dealing with stamping process design was explored.The influencing factor set,factor weight set,evaluation set,single factor fuzzy evaluation matrix,and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scheme were studied.Finally,the washer part,considering forming equipment,part dimensions and other factors,was selected to testify the evalu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培训效果评估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柯克帕特里的培训评估模式,但其各层次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培训效果模糊综合评估模式的建立可通过建立评估因素集、建立评估因素权重集、建立评估因素档次集、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估和进行模糊综合评估等五个步骤来完成。这一评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评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装配序列进行合理评价,确保装配序列优选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一种装配序列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调研及专家知识构建装配序列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定义各指标的量化方法;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对关系,以获取较准确的装配序列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计算可行装配序列各指标的初始值,并结合指标相应权重使用消除和选择转换法综合评价不同装配序列的优势值和劣势值,根据优势值和劣势值排序结果,从正反两方面综合选择出最佳装配序列.以某企业机床传动系统X轴装配序列优选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可行装配序列综合评价结果合理,优选出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效率.装配序列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实用性强且评价结果合理,可用于一般机械产品的装配序列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产品装配结构和装配过程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产品装配效率和产品装配复杂度等评价指标,建立产品装配性综合评定体系,采用知识库和网络技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产品装配结构分析和再设计。在实现产品装配的相关设计知识及网络环境共享的前提下,支持设计者在网络环境下针对装配结构问题进行协同分析改进,能够有效克服面向装配的产品结构设计和装配过程设计的孤岛化问题,实现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协调与并行。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时,用统计法求得评价因素集合到评语集合的模糊关系的隶属函数后,需要再将评价因素的权因子集合与此模糊关系做综合合成。本文拟探讨这一加权综合合成的正确方法,并对使用最大——最小法则进行这一合成提出商榷。本文还将探讨在模糊评判时用统计法求取模糊事件概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可装配性的特性,分析了影响可装配性的12个因素;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提出了针对可装配性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的实现方法,并以CB型齿轮泵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从而对产品的可装配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集对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集对分析是一种应用于方案决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一般的模糊评判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时,如果量化细微,不仅增加计算工作量,而且也会与其模糊性相悖,导致评定结果可信度的降低;如果量化粗糙,亦会导致评定结果可信度的降低;模糊隶属函数的确定本身就是模糊数学理论在工程中应用的难点。结合集对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方法对事物进行综合评判,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状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配电网特征,建立配电网评估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幂法分析权重,得到权重模部信息,采用灰点评估模部信息的不可靠度,进行权重灰部确定;利用隶属函数来描述各评估指标与评判等级间的隶属关系,即指标模部,结合信息充裕程度和专家经验,确定各评估指标的灰部,进而对配电网安全风险进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可靠地评估配电网的安全风险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可转位铣刀片槽型和温度场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切削性能优良的可转位铣刀片和对铣刀片槽型进行实时优化,进行了铣削试验;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了铣削温度场的模糊综合评判,以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为驱动和刀片性能评价依据;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铣刀片槽型的优化算法.利用Visual C++开发平台和OpenGL技术开发了槽型优化设计系统,对铣刀片槽型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解析方法和研究结果,在提高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基础上,对铣削温度场解析、铣刀片性能评价和铣刀片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助力控制模式的控制器设计。在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控制,提出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助力控制模式;应用TruckSim和Simulink建立EPS联合仿真模型;采用常用的操纵稳定性开环和闭环两种评价方法进行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仿真对比试验,研究模糊PID助力控制模式对EPS性能及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开环评价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的助力性能较好,但操纵稳定性略差一些。闭环对比试验表明:EPS助力控制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转向系转向轻便性,模糊PID控制器作用下的操纵性和汽车行驶安全性较好。认为模糊PID控制器下的助力控制模式助力性能好于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更适合EPS助力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