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
记者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丰富多采的生活饱含着许许多多的新闻背景,下面记述的留心“几例”绝非奇遇、偶得,而是我的日常生活写照,也是我新闻生涯的点点足迹。晨炼我的睡眠时间不多,每天早晨都醒得很早,一觉醒来就不愿再睡,所以养成了个早晨长跑、打球的习惯。星期天、节假日从不间断,就连农历大年初一也未停止过。下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早间时段服务性新闻节目的“征战”早已拉开,A·H·B·elo公司的高级主管马蒂·哈歌说:“早间服务性新闻的重要性紧次于晚间新闻,这表现在新闻本身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人们起得越来越早了,于是早晨也有了观众。没有一个电视台愿意成为第三、第四个才开始播出新闻的。所以,如果播出的竞争从6点开始,我至少也会在6点开始,也可能从5点半开始。如果竞争从5点半开始,我可能从5点开始播出。”  相似文献   

4.
我原在一家企业当通讯员,如今我当上了记者。从通讯员到记者,我感到关键是要完成从局部到全局的转变。通讯员报道的新闻事实,大都是一个点——其所在单位出现的人和事。所以,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通讯员很难摆脱局部对他的制约。记者报道的新闻事实,大都是从面上筛选出来的典型和对面上情况的综合。所以,不论是从主观  相似文献   

5.
打开川报,首先进入眼帘的当然是一些大手笔们的大块文章,它们就像城市建筑中的高楼大厦。但就在这些“高楼大厦”之间,我发现,也很有一些值得一读的通讯员的小稿,犹如珍珠翡翠,小巧玲拢,很逗人看。读得多了,渐渐对它们有了一些玩味和探究,触及到新闻业务方面的认识。下面,就是我在最近半个月(1999年12月1日至16日)中,对部分通讯员见报稿边读、边记下的几点感想。 关注新闻信息“新”得好 新闻首先要新。如今信息时代,报纸上的新闻,当然要强调是人们欲知未知或应知未知的信息。通讯员这些稿件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他…  相似文献   

6.
勤奋出新     
我是市报社、电台、电视台的一名特约通讯员。两年前我还不懂怎样写新闻,但通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勤奋写作,不断提高和丰富了我的写作水平和经验。截止1989年7月18日,我已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399篇。要写好新闻,我最深的体会是要“勤奋”。在新闻写作上,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要突出“新”意 1988年度,我被伍家岗百货商店聘请为名誉柜长之后,接触商店的工作多了一些。该店经理胡兆英白天脱产参加中专班学习,晚上和星期天仍坚持站柜台,一心扑在工作上。我想写篇稿子,可类似这方面内容的稿子,报纸上见的多,如何使这篇报道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通讯报道的。全年,只在县广播站发表了四篇稿子,省级新闻单位就别想。经老通讯员介绍:要想搞好通讯报道,首先要熟悉新闻业务知识,向‘哑巴’老师求教。于是,我就订阅了一九八四年度《新闻通讯》,其中《新闻业务研究》、《采访札记》、《通讯员生活》等专栏,办的生动活泼,有比有  相似文献   

8.
改革把竞争机制引进新闻事业领域。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纷纷以丰富内容、独家新闻、新颖版面、活泼节目,以及别具一格的风姿来吸引受众。在这一形势面前,广大通讯员应采访什么态度呢?一些通讯员以往养成了拖拉、不认真的作风,习惯抓第二手材料;写稿不思考不琢磨,喜“老三段”,唱“四季歌”,放“马后炮”这种作风与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因此迫切需要广大通讯员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通讯员把采写的稿件寄给编辑部供选用,实际是参与了一次竞争,其对手是诸多的记者和其他通讯员,其竞争的条件就是看稿件有无竞争力。而这起码要看三点,其一是新闻事实是否新。现在,各新闻单位对新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10年了的老通讯员,有650多篇各类新闻稿件被地级以上的新闻单位采用。我深知,通讯员的稿件与记者的稿件是有区别的。记者的稿件,就象大型国营企业的产品一样,有包销单位,本编辑部的编辑非看不可;而通讯员的稿件,就象乡镇企业的产品一样,没有包销单位,完全靠自身的质量赢得“市场”。所以,通讯员的稿件首先要打动编辑;然后才能通过编辑的劳动进而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现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受到地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分散在各地的通讯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驻地记者的职能,这些通讯员所提供的新闻稿件,是媒体的另一重要新闻资源.它不仅使媒体的新闻触角伸得更远,报道的内容更丰富,还能避免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同时,通讯员为报社供稿,相对而言成本要大大低于报社的正式记者.因此,很多的报社特别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重视通讯员的来稿.  相似文献   

11.
张文芳 《新闻前哨》2009,(7):101-102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传统通讯员队伍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战线通讯员正逐步减少.因势而生一批新闻报料人。其特点是:分布广,无战线,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争夺新闻报料人之战已在媒体间展开。针对通讯员队伍的变化,如何搭建通讯员队伍建设新平台,如何保护新闻报料人的积极性?三峡晚报在实践中努力搭建通讯员队伍建设新平台。  相似文献   

12.
珍惜荣誉     
在我的书柜里,已珍藏和保存着一百多本荣誉证书。这些荣誉证书人部分是新闻单位颁发给我的。我一直都很珍惜。 翻看证书,最早的一本是原随县广播站颁发的模范通讯员证书。那是1983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我,忽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采写讴歌农村新人新事的新闻稿件投寄县广播站,当年我被评上模范通讯员。1984年我被《新农民》杂志评为模范通讯员。不久我在村小学任教,后来又干起了幼教。由于在新闻报道中干出了点成绩。后来我又被招聘到镇广播站从事宣传报道。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在中央、省地、市级报纸和电台采用。仅1986年我就被《湖北日报》、《襄樊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或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13.
李文同志 :  你好。来信收到。你在来信中说,看了我上次给你的信,增强了你当一名好通讯员的信心。但是,你看到许多通讯员采写的新闻稿件源源不断地在报、台发表,自己却为“没有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是初涉新闻报道的通讯员大都会遇到的事,这封信打算从怎样获得新闻信息和如何以“土”制胜谈谈自己的体会,供你参考。   通讯员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呢 ?我是通过采访活动广交朋友来实现的。不少新闻同行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社会上多交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耳目,也就多开辟了一条新闻信息的来源。通讯员交朋友,首先要放下架子,…  相似文献   

14.
勿忘知音和挚友———通讯员星海我是从通讯员走进新闻单位的,所以对通讯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当一份份通讯员来稿,我总要提醒自己一定要慎重处理;对通讯员来访,也总要让他们满意而归。可是,我也看到,近年来在新闻单位普遍存在忽视通讯员的现象。有些宣传部门和新...  相似文献   

15.
若问通讯员是否会取消?我认为永远不可能。因为世界上只要有新闻和新闻单位,就需要通讯员。通讯员是报社通向四面八方的神经。广大通讯员生活和工作在基层,对身边发生的新闻素材最了解,可以避免遗漏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如果失去通讯员这些“神经”,则新闻就会失去主心骨。通讯员是专业新闻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同盟军。只有专业记者和“编外记者”(通讯员)携手并肩,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去年第十一期,刊登了一篇《对报纸通讯工作的三点意见》,其中第二点讲的“应该改变通讯员一稿多投现象”,我十分赞成。但我以为,这首先要从编辑部和记者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8.
从1985年起,我正式踏上新闻之路,现巳成为新华社等全国30多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有些人很羡慕我,认为我有一个得“水”独厚的好单位,稿子总也写不完,但要使自己所采写的稿件质量高,现场感强,就必须深入生活,如果光凭闭门造车,苦思冥想,必然是一条死路。近几年来,我几乎没有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不是跑码头、进车间,就是下港站、上驳船,进行  相似文献   

19.
怎样当好通讯员?我的体会是要过好“三关”。一、毅力关。写稿见报.是我们每个业余通讯员的共同心愿。最近,有几个通讯员对我说,写了一年的稿件,连豆腐块、火柴盒都没有见到,有点失去了信心。觉得见报如登山,真难。要说难,新闻写作有一定难度,我认为,要克服困难,提高稿件见报率,就应坚持一学、二勤、三提高、四树立的思想,即一学,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提高新闻敏锐意识;二勤,要勤写、多写.反复修改。稿件写好后,要善于多征求同志们的意见;三提高,要提高敏锐地捕捉新闻的能力,注意在社会生活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