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01/08在佛山市南海妇儿医院婚前检查中心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妇女637人进行筛检试验.受观察者均知情同意.测量纳入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和腰臀比.对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检妊娠期糖尿病.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对数据间关系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妇女63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1]纳入的体检妇女637人中34人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组),设其余603人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612,2.697,2.932,P<0.01).[2]腰臀比是对糖尿病发病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OR=2.491,P<0.01),体质量指数影响相对较小(OR=1.186,P<0.05).结论孕前腰臀比与体质量指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01/08在佛山市南海妇儿医院婚前检查中心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妇女637人进行筛检试验.受观察者均知情同意.测量纳入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和腰臀比.对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检妊娠期糖尿病.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对数据间关系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妇女63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1]纳入的体检妇女637人中34人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组),设其余603人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612,2.697,2.932,P<0.01).[2]腰臀比是对糖尿病发病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OR=2.491,P<0.01),体质量指数影响相对较小(OR=1.186,P<0.05).结论孕前腰臀比与体质量指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种人体测量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预测青岛港职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00年青岛港健康研究横断面调查的18~54岁11359名(男性8758名,女性2601名)职工完整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的不同水平识别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测量指标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并确定腰围的最佳截断点。结果:①男性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②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男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增高。然而相对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随着腰围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的增加更快。在女性中有与男性相似的现象。④采用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都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腰围截断点,女性分别为76cm,76cm,72cm,79cm;男性分别为85cm,85cm,83cm,85cm。结论:腰围较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腰围最佳切点为85cm,女性为79cm。  相似文献   

4.
烟台成年人身体形态与营养健康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烟台成年人的体质与营养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1/2002-12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烟台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随机抽取20~45岁成年男女1 299人作为测试对象.每5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20~24,25~29,30~34,35~39,40~45岁5个年龄组.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监测人员均经国家规定的培训,选择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等8项形态指标作为测量指标,同时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与营养状况.以人体标准体质量指数为胖瘦的判定标准,当体质量指数<20 kg/m^2为偏瘦,(20~24)kg/m^2为正常,(25~29.5)kg/m^2为一级肥胖,(30~40)kg/m^2为二级肥胖,>40kg/m^2为三级肥胖.结果:调查对象1 299人均完成形态指标测试和问卷调查,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烟台成年人身高男171 cm,女160.6 cm,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男69.4kg,女60.4kg,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3045岁年龄段,城市非体力工作者男性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群体.②克托菜指数男406.15,女376.11,高于全国男女均值.女性克托莱指数随年龄增长比男性明显.城市男性非体力克托莱指数高于城市体力工作者,农村及城市体力工作者女性均高于城市非体力工作者.③腰臀比高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腰臀比低的群体,农村腰臀比为0.85,高血压发生率7.8%,城市体力者腰臀比为0.84,高血压发生率6.2%,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腰臀比为0.87,高血压发生率13.2%.④随年龄的增长肥胖发生率增加.男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98~24.53)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6.2%,35~45岁体质量指数(24.2~25.1)kg/m^2,肥胖发生率51.6%,而女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6~24.1)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4.2%,35~45岁体质量指数(25.1~26.72)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49.5%,35~45岁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20~34岁,男性高于女性.⑤依据皮褶推算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男子15%、女子25%,特别是男性城市非体力工作者25~45岁均超过1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16.1%~16.9%),女性城市体力工作者30~45岁均超过2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25.36%~28%).结论:身体形态与健康关系密切,随体质量及腰臀比的增加,血压增加,男性比女性明显,特别是35岁后体质量及腰臀比和血压增加较快.腰臀比高,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01/08在佛山市南海妇儿医院婚前检查中心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妇女637人进行筛检试验。受观察者均知情同意。测量纳入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和腰臀比。对孕妇进行50g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检妊娠期糖尿病。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对数据间关系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妇女63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纳入的体检妇女637人中34人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组),设其余603人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612,2.697,2.932,P<0.01)。②腰臀比是对糖尿病发病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OR=2.491,P<0.01),体质量指数影响相对较小(OR=1.186,P<0.05)。结论孕前腰臀比与体质量指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烟台成年人的体质与营养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1/2002-12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烟台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随机抽取20~45岁成年男女1299人作为测试对象。每5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20~24,25~29,30~34,35~39,40~45岁5个年龄组。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监测人员均经国家规定的培训,选择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等8项形态指标作为测量指标,同时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与营养状况。以人体标准体质量指数为胖瘦的判定标准,当体质量指数<20kg/m2为偏瘦,(20~24)kg/m2为正常,(25~29.5)kg/m2为一级肥胖,(30~40)kg/m2为二级肥胖,>40kg/m2为三级肥胖。结果:调查对象1299人均完成形态指标测试和问卷调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烟台成年人身高男171cm,女160.6cm,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男69.4kg,女60.4kg,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30~45岁年龄段,城市非体力工作者男性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群体。②克托菜指数男406.15,女376.11,高于全国男女均值。女性克托莱指数随年龄增长比男性明显。城市男性非体力克托莱指数高于城市体力工作者,农村及城市体力工作者女性均高于城市非体力工作者。③腰臀比高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腰臀比低的群体,农村腰臀比为0.85,高血压发生率7.8%,城市体力者腰臀比为0.84,高血压发生率6.2%,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腰臀比为0.87,高血压发生率13.2%。④随年龄的增长肥胖发生率增加。男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98~24.53)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6.2%,35~45岁体质量指数(24.2~25.1)kg/m2,肥胖发生率51.6%,而女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6~24.1)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4.2%,35~45岁体质量指数(25.1~26.72)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49.5%,35~45岁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20~34岁,男性高于女性。⑤依据皮褶推算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男子15%、女子25%,特别是男性城市非体力工作者25~45岁均超过1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16.1%~16.9%),女性城市体力工作者30~45岁均超过2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25.36%~28%)。结论:身体形态与健康关系密切,随体质量及腰臀比的增加,血压增加,男性比女性明显,特别是35岁后体质量及腰臀比和血压增加较快。腰臀比高,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腰臀比值、体质指数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8月深圳市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职业人群1 5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质指数进行分层分析各组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受检者肥胖患病率为27.9%,超重的患病率为21.6%,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24.8%.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55.3%(男性:63.9%,女性:39.8%),高血压患病率为10.7%(男性:13.3%,女性:6.1%).中心性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肥胖组(按BMI分型)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P<0.01).中心性肥胖的高脂血症、高血压患病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P<0.01).中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肥胖、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导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质指数都可作为高血压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质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进行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腰臀比值、体质量指数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04-09/2005-08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特诊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深圳市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职业人群1515例,分别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质量指数进行分层分析其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的相关性。将观察对象按腰臀比值分为向心性肥胖[≥0.90(男),≥0.85(女)]和正常体型[<0.90(男),<0.85(女)],按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23)、超重(23~24)和肥胖(≥25)3类。结果:受检者肥胖的患病率为27.9%,超重的患病率为21.6%,向心性肥胖的患病率为24.8%,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55.25%,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69%,高血糖的患病率为7.92%,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3.07%。向心性肥胖和外周肥胖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质量者。向心性肥胖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向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呈正相关(r=0.597,0.531,P=0.000)。结论: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以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表现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向心性肥胖比外周性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质量指数都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维持正常的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值,可有效防治代谢综合征及其所诱发的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脉僵硬度增高引起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和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性措施.因此,研究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和影响因素对重大疾病有一级预防意义.探讨几种评价超重、肥胖的形态指标如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及腰围对动脉僵硬度改变的危险性影响,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年在南京市生活的不同社区40~70岁中老年人共907例,男423例,平均年龄(51±8)岁;女484例,平均年龄(50±7)岁.纳入标准:健康,无各种急性疾病,受试者自愿参加.②试验方法:由专业人员通过问卷收集试验对象一般情况、疾病史、吸烟状况、体育锻炼状况、营养饮食状况及其他生活方式资料,然后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形态指标测试.评价标准: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 400 cm/s 为外周肱踝动脉硬化;体质量指数< 18.5 kg/m2 为过轻,18.5~23.9 kg/m2 为标准,24.0~27.9 kg/m2 为超重,≥ 28.0 kg/m2 为肥胖.③试验评估:分析超重和肥胖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及危险度.结果:纳入受试者90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腰围4种指标评价的肥胖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外周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②年龄、腰臀比、腰围、性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在外周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③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腰围4种指标评价的肥胖者外周动脉硬化优势比(OR)值分别为1.800、男1.902和女1.850、男2.014和女1.898、男1.517和女1.553.结论:①以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腰围4种指标评价的肥胖程度越高,外周动脉僵硬度越高.②高龄、男性、高体质量指数、高体脂率、高腰臀比、高腰围均是外周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与无高血压病的成年肥胖男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关系.[方法]体检无高血压成年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4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非杓型血压检出率为54.2%.非杓型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及腰臀比(WHR)均高于杓型组(P均<0.01).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WHtR为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β=-85.310,P=0.000)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β=-109.726,P=0.00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HtR与肥胖人群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密切相关,WHtR可作为识别非杓型血压的简便身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首钢水钢员工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与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2496名首钢水钢员工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同时对2496名首钢水钢员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SBP、DBP)、身高、体质量及腰围.结果 2496名员工中,BMI(23.18±3.34)kg · m-2,超重与肥胖占38.22%(954/2 496),腹型肥胖占36.26% (905/2 496),腰围(80.37±10.02)cm.男性BMI为<18,≥ 18~<24,≥24~<28,≥28 kg·m-2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腰围为<75,)75~<85,≥85 cm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BMI<24 kg·m-2,腰围<85 cm,BMI<24 kg·m-2、腰围≥85 cm,BMI 24~27.9 kg " m-z、腰围<85 cm,BMI 24~27.9 kg·M-2,腰围)85 cm,BMI>,28 kg·M-2,腰围≥85 cm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BMI< 24 kg·m-2,腰围<80 cm,BMI< 24 kg·M-2,腰围≥80 cm,BMI24~27.9 kg·M-2,腰围<80 cm,BMI 24~27.9 kg·m-2,腰围≥80 cm,BMI>,28 kg·m-2、腰围≥80 cm(P<0.05或P<0.01).结论 首钢水钢员工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控制BMI和腰围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顺德容桂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现况。方法:对顺德区容桂街道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2个社区,对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全部进行调查,总人数1503人,被调查且资料完整的1377人。调查的项目有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既往史,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结果:(1)高血压总现患率为72.84%,男性现患率为73.37%,女性现患率为72.47%;60~69岁组现患率为66.82%,70~79岁组现患率为80.62%,80岁以上组现患率为92.78%。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明显(P<0.01)。(2)与非高血压者相比,高血压者年龄、FPG,TG,BMI,WC,WHR,WHtR更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发现,高血压与年龄、TG,BMI,WC,WHR明显相关(P<0.01),与WHtR及TC无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年龄越大现患率越高。高血压与血糖、血脂、肥胖相关,在关注血压的同时也要关注相伴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降低总体的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自然人群的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发病率,探讨并比较3种人体测量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体脂肪率(FAT%)及其与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在常州市社区自然人群中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抽取研究样本,采用格式化调查表收集人群信息,并检测血糖、血脂、血压、BMI、WHR、FAT%、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常州地区自然人群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41.6%、28.2%和10.7%。调整年龄差异后男女的BMI、WHR和FAT%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BMI、WHR高于女性,女性的FAT%显著高于男性。在自然人群中BMI和WHR在预测血脂紊乱和高血压的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并都显著高于FAT%的预测能力,但在男女分层后无差别。3种人体测量指标的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SBP、HDL、LDL、UA。年龄是BMI和WHR的影响因素。结论常州地区自然人群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BMI、WHR和FAT%不仅是肥胖的指标,对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脂紊乱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亦有预报作用。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发现,指导人群改变生活习惯,控制BMI、WHR和FAT%的上升发展趋势的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体检科确诊的624例IGT患者检测其血糖、BMI、WHR及血压、血脂等项目,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BMI、WHR与男女两性的舒张压呈正相关,与收缩压无显著性相关。BMI、WHR均与血脂有独立的相关性。WHR与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均强于BMI。结论:不同的BMI、WHR对患者的血压、血脂有着不同的影响,BMI≥27kg/m2、WHR≥0.92是高血压、高血脂的高危人群。WHR与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均强于BMI。  相似文献   

15.
1355例公务员超重肥胖及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方法:2007年对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取样调查1355人测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男女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川省直机关省厅级公务员的男女肥胖率分别为9·3%、12·2%,超重率分别为43·7%、46·1%,肥胖组及超重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性收缩压、舒张压与BMI、WC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防治高血压,控制肥胖及腹型肥胖甚为重要,体重指数、腰围的控制也为防治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711人(平均年龄为63.28±6.25岁;男性占57.8%)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内容中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脉搏等。结果: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超重及肥胖所占比重较大(约45%),按BMI分组(〈18.5 kg/m~2,18.5~23.9 kg/m~2,24~27.9 kg/m~2,≥28.0 kg/m~2)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是31.6%,54.8%,64.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年龄、性别、腰围及尿酸等后,BMI对高血压的患病率有独立影响。在整个人群及女性病人中,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所占比重较大。BMI可以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女性病人的血压水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清红  袁新建  王红心 《临床荟萃》2012,27(21):1847-1849
目的 探索焦作地区回汉族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2010~2011年对焦作地区部分回族及汉族人群年龄在30~81岁居民共663人(回族337人,汉族326人)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血压、血糖等指标.结果 回族在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WC、臀围、腰臀比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汉族(P <0.05或<0.01).焦作地区回族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8.6%(130/337),明显高于汉族的患病率8.3%(27/326)( P<0.01);回族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全国的患病率9.7%(4 949/46 329)(P<0.01).回族腹型肥胖的糖尿病患病率及非腹型肥胖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汉族,分别为腹型肥胖的糖尿病30.0%(101/337) vs 8.0%(26/326)( P<0.05),非腹型肥胖的糖尿病8.6%(29/337) vs 0.3%(10/326)(P<0.01).结论 焦作地区回族的糖尿病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而汉族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全国水平接近.BMI和WC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BMI和WC升高对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腰臀比值、体重指数与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年9月~2005年8月深圳市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职业人群15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腹部B超、血脂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重分层分析各组与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受检者肥胖患病率为27.9%,超重者患病率为21.6%,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24.8%。高脂血症患病率为55.25%(男性63.89%,女性39.78%),脂肪肝患病率为21.19%(男性28.09%,女性8.84%)。中心性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型肥胖组(按BMI分型)的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P<0.01)。中心性肥胖的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P<0.01)。中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肥胖、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重指数都可作为脂肪肝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重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进行可明显提高脂肪肝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部CT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V/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 )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部CT内脏脂肪分布与LVH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入选者行上腹CT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上腹CT的V/S及心脏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记录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WHR和WHtR,应用统计学方法观察各参数与LVMI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与非LVH组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组V/S、BMI、WHR和WHtR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V/S、WHtR、WHR和BMI与LVMI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且V/S回归系数最大。结论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有促进作用,内脏脂肪聚集与LVH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school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to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indicators of obesity measure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weight, h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waist‐to‐height ratio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as measured by bio‐impedance were evaluated in 192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BMI, 26% of the children were overweight or obese. An excess of body fat was measured in 44.9% of the boys and 47% of the girls. Excess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 high waist‐to‐height ratio) was identified in 26.4% of the boys and 36.5% of the girl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high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these children and the heightened risk of developing comorbidities due to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Professional staff should be warned of these potential health problems: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xcess body fat is the best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obesity and comorbidities in adulth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