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是由锋面系统引起,后汛期强对流则多由热力系统引起。利用2004—2006年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指示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到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的物理量指数的阈值,为进一步做好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强对流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4—2006年前汛期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大气温湿类(整层比湿积分IntegralQ)、层结稳定度类(K指数)、动力类(潜在下冲气流指数MDPI)、热力动力综合类(瑞士第一雷暴指数SWISS00)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数的参数估算值,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得到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因子P,从而制作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未来12小时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2003—2006年3—6月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P值大于0.9的准确率可达77.5%,P值小于0.5出现强天气的概率仅为3.8%。由于资料有限,对2007年3—4月发生的7次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不明显,但P值小于0.5时不发生强对流的经验检验效果明显。此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前汛期发生在梧州地区的各类强对流天气在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短时强降雨回波常表现为块状回波,回波顶的外形比较平滑整齐,回波中心的强度在45d Bz以上;在速度特征上,在径向速度图上常出现逆风区;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速度特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存在较强的暖平流,在高仰角的速度图上(一般仰角在4.3°)有大风核存在;而冰雹等冷式切变回波,在速度特征上,零速度线出现90°折角,风向随高度逆转,可分析出存在冷平流。  相似文献   

4.
2003年广东省前汛期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地区分布、降水的时间长短以及降水的强度大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造成本季度内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03年前汛期内无明显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前汛期分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2012年前汛期广东和香港五个探空站资料计算得到的物理量,选取各个探空站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物理量的参数估算值,分别建立五个探空站的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得到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因子P,从而制作广东省未来12 h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了2009—2012年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对于P的值进行预报质量评定,以CSI评分为标准,选取五个探空站的P值的阈值,并以各个站的阈值对2013年前汛期的强对流天气进行预报质量评定,结果表明,进过拟合后的潜势预报预报因子P比单个物理量的CSI评分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1958~2002年共计44a内,前汛期(2~6月)南宁雷达责任区内的冰雹、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分析,以及分析了强对流天气对应的影响天气系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气候时空分布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8.
南宁雷达责任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陆春菊 《广西气象》2005,26(2):16-17
对1958~2002年共计44a内,前汛期(2~6月)南宁雷达责任区内的冰雹、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分析,以及分析了强对流天气对应的影响天气系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气候时空分布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9.
西江流域强对流天气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统计分析2002—2006年发生在西江流域的73次强对流天气,其年平均15次与前人统计的1971~1983年数据基本持平,但开始月份和结束月份均有所推迟,秋冬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把西江流域的强对流天气形势分成7个类型,前汛期的复合型和后汛期的东风型是重要的强对流天气类型。对比4个复合型和东风型的典型个例的异同点,得出一些对强对流天气预报有指导意义的结论:逆风区的出现可作为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重要判据;弓形回波、中气旋的速度特征预示在其附近和下游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和冰雹;快速移动的回波(v〉50km/h)对雷雨大风的产生非常有利;小尺度的气旋式涡旋(辐合)、钩状回波、V形回波与灾害性大风、短时强降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前汛期大暴雨预报系统介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前汛期(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一般出现在一定的天气形势背景下,是动力、热力、水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时间上,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而在空间上,其分布与地形和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了解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情况,无论对短时预报还是预警业务系统的制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2~5月各类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前汛期(2~5月)的强对流天气一般出现在一定的天气形势背景下,是动力、热力、水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时间上,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而在空间上,其分布与地形和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了解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情况,无论对短时预报还是预警业务系统的制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天气学和物理量场角度,分析了1992年7月6日梧州地区一次全区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和成因,证实了低空急流及地面例槽对暴雨的作用。得出了对梧州地区后汛期暴雨预报的一些粗略指标。  相似文献   

13.
广西前汛期区域性暴雨落区判据的若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引进了螺旋度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计算两个强对流天气个例的螺旋度值,认为螺旋度可作为用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个参数,其次利用吴国雄提出的P坐标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方法,讨论前汛期锋面暴雨落区的预报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能力,本文对1985-1994年汛期我省强对流天气713雷达回波源地、结构及回波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统计规律对我省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梧州地区南部地处桂东南的亚热带气候区,山地多,河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暴雨降水差异很大,局地性强,预报难度大,本文利用日本模式输出的FSFE02图进行分型来建立起报场,作梧州地区南部的暴雨落点预报。 一、预报思路和天气学意义及起报场的建立 (一)预报思路及天气学意义 从天气分析与预报实践中,梧州地区南部三县前汛期的暴雨降水主要是南支气流与北支气流相遇影响的结果,模式输出预报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源雷达站的历史观测数据,挑选不同灾害天气(台风、前汛期暴雨、大范围强对流)下对应的天气系统,采用VAP方法对这些天气系统的风场进行反演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前汛期暴雨类型天气系统能够较好反演出整体风场分布及切变线的位置、移动趋势等;对于台风系统在台风一二象限反演效果较好,但反演出的风场只能指示回波的移动方向,对于台风内部风场结构反演效果则不佳;对强对流天气系统能够很好反演出环境风场以及指示系统的移动方向,但对于系统内部中小尺度系统反演方法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异同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对流天气是闽北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通过分析闽北春季(3—4月)、汛期(5—6月)、台风季(7—9月)三个不同季节的强对流天气的一些异同点,找出不同季节闽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气候特征,为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14年苏南地区深秋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运用雷达、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分别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新探测资料对于强对流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提示作用。本次天气过程主要是在前期回暖明显,西南气流强盛,有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冷空气的入侵导致了局地强对流的发生。深秋强对流发生的各种潜势与汛期强对流形成的阈值明显不一样,虽然不稳定能量没有春夏高,但在动力条件下触发低层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空气,继而引发局地冰雹。雷达数据与汛期强对流的各种指标对比表明:无锡地区冰雹回波结构与汛期发生的冰雹个例相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明显下降,这与季节的不同有明显关系,热力条件已无春夏好,季节的原因导致回波顶高偏低。通过闪电资料的统计表明:闪电频数的突然上升说明超级单体有较强的上升气流。雨滴谱资料的应用说明,降水过程中不同雨强下雨滴谱分布均呈单峰型,随着雨强增加,雨滴谱谱型在大粒子端逐渐上抬。对流云降水谱宽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阶段的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有预报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常规、新型观(探)测资料,对2010年6月13~16日广西梧州市出现的连续暴雨天气过程,特别是15日梧州北部强对流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及预报技术难点等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暴雨主要由一个中尺度雨团在梧州北部附近活动而造成,冷空气与低层切变辐合配合使得强回波带在梧州北部近似静止,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判断为降水落区和预警预报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每年5~6月是广西的暴雨前汛期,在这期间,当受到有利于降雨的天气系统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日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大范围的暴雨往往会造成部分地区的涝灾。例如,1977年5月中旬和6月下旬,桂中、桂北的大范围暴雨使桂林、柳州、梧州等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