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情况。采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分析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发现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丰富多样,包括针刺、艾灸、电针、耳穴、穴位埋线等多种方法,其疗效较好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PUBMED中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治疗的目的、辨证特点、选穴特点、针灸方法、频次、疗程及疗效等。结果纳入的114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分为缓解常见症状、观察总体疗效和缓解单一主症、观察特定疗效为治疗目的两大类文献。辨证特点以辨病为主,可结合辨证(症),常取三阴交、肾俞、肝俞、太冲、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方法最常用的是针刺疗法,亦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每周5次,总疗程多在4~8周。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较好,能缓解相关症状,可能有一定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袁婷  熊俊  杨骏  王雪 《江西中医药》2021,52(3):43-47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收集高质量证据,以便做出科学的临床决策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利用计算机全面检索CNKI、VIP、WF、CBM、PubMed、Cocha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的临床研究文献,针对针灸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根据新版循证医学5级标准,以从高到低的标准选择相应的临床问题证据,并利用RevMan5.3.0软件统计结局指标。结果:纳入185篇研究。已有3项1b级证据支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3项1a级证据表明针灸与西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针灸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6项1b级证据表明穴位贴敷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目前尚没有针灸结合西药对照西药的临床试验。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是肯定的;针灸和西药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很可能等效,因此,需设计严格的高质量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针药结合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近10年有关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报道,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结果针灸常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其方法有单纯针刺、电针、温针、腹针、耳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灸法以及综合治疗等。结论针灸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诸多症状,良性调节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才巳握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总结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搜集1996年以来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9篇。灸法以隔盐灸和温针灸使用较多;最常用的经脉是任脉、督脉、脾经、肾经;穴位以神阙、关元、命门、隐白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目前的研究热点、趋势,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 Space 5.8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谱。结果:共纳入530篇文献,近二十余年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形成了以孟方、于心同、任秀亚、吕梦亮等为核心的多个合作团体,以及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为核心机构。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针灸、耳穴压豆、艾灸等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注重从肝论治进行辨证施护、改善睡眠质量。结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方式多样,研究方式以临床观察为主;基础研究、临床创新能力、学科间交流与合作有待提高,以促进中西医多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定义及发病机制目前暂无统一的共识。既往研究表明,针灸对高血压病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针灸对该病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对未来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该疾病的作用机制及进行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红沁  朱晓宏  丁春华  张晴 《光明中医》2014,29(11):2458-2460
通过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研究文献,回顾非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针灸、推拿、心理干预、体育锻炼、食疗等多种非药物方法已逐渐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且有一定的疗效及较高的依从性,丰富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且治疗方法简廉,风险低,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