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先天性外耳、中耳、内耳畸形在HRCT(高分辨CT)上的特点。方法 观察28例(32耳)外耳道畸形在HRCT上的各类及其合并中耳、内耳畸形的情况。结果 外耳道畸形的32耳分别表现为外耳道闭锁(部分为软组织闭锁)与外耳道狭窄,可合并有听小骨畸形、鼓室畸形及Mondini内耳畸形。结论 HRCT可获得外、中、内耳畸形的可靠影像学资料,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的评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合并中耳畸形的CT征象。方法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病人19例(21只耳),男16 例,女 3例,平均年龄 14岁。选用显示骨算法重建行 CT扫描,层厚1~2 mm,横断面为常规切层方向。 5例病人加做 冠状面扫描。结果①外耳道闭锁:骨性闭锁19耳(90.5%),膜性闭锁2耳(9.5%)。②中环发育畸形:中耳鼓室腔狭 小12耳(57.1%),听小骨畸形12耳(57.1%)。③乳突气化不良者10耳(47.6%),气化良好者11耳(52.4%)。④本组 病例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⑤鼓骨畸形13例(61.9%),面神经管垂直段前移10耳(47.6%)。结论高分辨率CT横 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获得外耳、中耳及内耳的三维影像资料,明确外环道闭锁的程度及类型、鼓室及听小骨畸形的 情况、乳突气化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的位置以及内耳细微结构有无畸形等,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外耳边畸形 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多层CT三维成像在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在多层CT高分辨率颞骨成像中的特点,研讨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耳颞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35耳)先天性耳畸形患进行多层CT扫描,层厚0.5mm图像后处理在东芝Alatoview工作站进行。结果 35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耳道闭锁19耳,垂直外耳道l耳。外耳道先天性胆脂瘤1耳。鼓室狭窄21耳,听小骨先天畸形24耳、破坏消失1耳。面神经畸形10耳。内耳畸形4耳。结论 多层CT高分辨率扫描能清晰显示耳部畸形;结合工作站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直观的三维立体影像,较单层S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合并中耳畸形的CT征象。方法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病人19例(21只耳),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14例。选用显示骨算法重建行CT扫描,层厚1~2mm,横断面为常规切层方向。5例病人加做冠状面扫描。结果 ①外耳道闭锁:骨性闭锁19耳(90.5%)。②中耳发育畸形:中耳鼓室腔狭小12耳(57.1%),听小骨畸形12耳(57.1%)。③乳突气化不良者10耳(47.6%),气化良好者11耳(52.4%)。④本组病例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⑤鼓骨畸形13例(61.9%),面神经管垂直段前移10耳(47.6%)。结论 高分辨率CT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获得外耳、中耳及内耳的三维影像资料,明确外耳闭锁的程度及类型、彭室及听小骨畸形的情况、乳突气化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的位置以及内耳细微结构有无畸形等,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其它异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例先天性外耳道病人的CT扫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患儿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22个月(1个月至6岁).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扫描整个颞骨.层厚1 mm,层间距1 mm.结果 CT证实外耳道闭锁14耳,外耳道以骨样密度组织代之,1 cm以上厚度3耳,小于1 cm厚度4耳;外耳道呈线样狭窄5耳;无骨样组织仅为软组织密度1耳;外耳道前壁缺如1耳;同时伴随中耳结构的异常,如:中耳鼓室狭小变形10耳;上鼓室变形5耳;锤砧骨发育小且形态异常8耳等,内耳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HRCT能准确显示先天性外耳、中耳、内耳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地正确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对婴幼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婴幼儿SNHL患者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MS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感兴趣内耳用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重建。结果63例语前聋组患者中42例(84耳)双侧内耳MSCT表现无明显异常;21例(42耳)显示内耳骨迷路畸形(其中29耳多种畸形共存):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型1例(2耳),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I型(Mondini畸形)4例(8耳),前庭-外半规管畸形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3例(26耳);内耳道畸形3例(3耳);外耳道未发育1例(1耳);其中37耳MSCT横断面图像和MPR, VRT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畸形的部位和程度,5耳Mondini型畸形患者 VRT图像较MSCT横断面图像更能清晰的显示畸形部位;7例(12耳)分泌性中耳炎。11例语后聋组中显示8例(16耳)内耳结构基本正常,3例(6耳)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例(6耳)分泌性中耳炎。结论MSCT结合MPR及VRT可更加准确的对内耳骨迷路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做出诊断,是对婴幼儿SNHL病因诊断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40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HRCT扫描,骨算法成像。结果在本研究的40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中,单纯外耳畸形13例,其中副耳1例,副耳合并外耳道狭窄1例,外耳道狭窄3例,外耳道骨性闭锁5例,外耳道膜性闭锁3例,单纯中耳畸形8例,外耳并中耳畸形17例,外耳、中耳及内耳混合畸形2例。结论外耳畸形及中耳畸形单侧发病常见,外耳、中耳畸形常同时发生。外耳畸形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常见,中耳畸形以听骨链异常常见。HRCT对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能够观察外耳、中耳畸形。  相似文献   

8.
耳残疾患儿不仅是耳廓外观畸形,更主要的是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小耳畸形是孕妇在怀孕最初3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胚胎第Ⅰ~Ⅱ对鳃弓发育障碍所致[1],常合并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少数有内耳畸形、颌面畸形。我科于2004年8月至11月收治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外耳道闭锁患儿,通过手术治疗,患儿听力有所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年龄6~15岁。入院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其中双耳3例、右耳4例,合并下颌发育不良1例。手术采取全麻下行鼓室成形 外耳道成形5例,中耳探查 外耳道成形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患者11例(13耳)。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及鼓室畸形。同期行耳廓、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随访1~8年后,耳廓外观满意,外耳道宽敞,并发症少。结论对严格选择的病例同步行耳廓再造及听力重建,可荻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鼓窦径路48例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的效果及重建耳道再闭锁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8年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病人48例(54耳),所有病人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其中Ⅱ型45耳、Ⅲ型9耳,术后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 54耳均顺利找到鼓窦,开放鼓室行听力重建,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和听骨链畸形,听骨链畸形最多见于锤、砧骨(40耳),其次为镫骨上结构(12耳),伴面神经畸形者占23耳.术后1年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 dB以上者45耳(83.3%),提高25 dB以上者25耳(46.2%).结论 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具有易掌握、安全、效果可靠等特点,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自1975年以来手术治疗8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遇到2例罕见面神经垂直端走向异常。现报告如下,并就面神经与有关中耳发育畸变的相互关系略加讨论。例1.男,9岁。双耳廓严重畸形合并外耳道闭锁,伴有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及左上肢桡骨小头畸形。手术发现相当于颞颌关节浅面,可见较粗大的面神经分支进入腮腺。骨体外耳道为一横行骨缝,凿开暴露鼓室,鼓室小而浅,镫骨、槌骨缺失,砧骨发育不良。面神经重直端缩短,横行前拐,在鼓室底前入颞颌关节浅面。例2.男,29岁。左先天性小耳合并外耳道闭  相似文献   

12.
白霞  沈毅  许军 《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56-357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合并外耳道闭锁行耳廓和中耳一期成形术的疗效.方法耳廓成形术:取自体肋软骨作支架,患耳颡部超薄皮瓣及皮下组织瓣包裹软骨支架形成再造耳廓;鼓室成形术:根据鼓室畸形情况作鼓室成形术,外耳道再造,用全厚皮片移植.结果10例术后随访1~5年,全部病例外耳道宽畅,除1例未行鼓室成形术外,其余9例成形鼓膜完整,语言频率听阈降低均达到应用水平,再造耳10耳成活,外形满意.结论一期整复术是治疗外耳、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并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建技术(VR)和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MPR)显示成人巾内耳结构的方法。方法采用MS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小视野(9.6min)、密集重建(间隔0.3min),细小骨关节(boneplus)重建,对耳鼻咽喉科诊治的患者15例(30只耳)和正常成人11例(22只耳)中内耳分别进行VR和MPR三维成像。结果正常40只耳,其VR图像显示丁内耳骨迷路的细微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异常12只耳,其中3只耳砧骨长腿异常,1只耳外半规管侵蚀,2只耳锤骨发育不全,2只耳砧镫关节消失,2只耳外耳道闭锁伴听小骨发育不全,2只耳镫骨前后脚发育异常,配合中耳MPR可更直观、准确地诊断。病变耳立体显示了畸形部位及程度。VR操作较复杂,图像立体感强;MPR操作相对简单,尤其对听骨链显示简捷明了。结论VR和MPR三维成像相结合能全面准确地观察中内耳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4.
张月敏  李凤提  黄静 《微创医学》2005,24(6):997-998
耳残疾患儿不仅是耳廓外观畸形,更主要的是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小耳畸形是孕妇在怀孕最初3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胚胎第Ⅰ~Ⅱ对鳃弓发育障碍所致[1],常合并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少数有内耳畸形、颌面畸形.我科于2004年8月至11月收治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外耳道闭锁患儿,通过手术治疗,患儿听力有所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耳道、中耳畸形的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3例(24耳)外耳道、中耳畸形.结果 除3例单纯听骨链病变,其余病例均伴不同程度的外耳道畸形,占88%(21/24),其中外伤性外耳道畸形6例;同时有先天性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及中耳畸形14例(15耳);伴有面神经畸形者占58%(14/24).术后随访6~12月听力改善20 dB以上17耳(71%).术后7耳(29%)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外耳道再狭窄或闭锁(5耳)最多见,其次为术腔不干流脓(2耳).结论 通过耳外科手术治疗,可使外耳道、中耳畸形患者听力明显提高;及时处理术后耳道狭窄对术后听力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宾-西本曼(Bing-Siebenmann)型内耳畸形为先天遗传性内耳畸形中罕见类型,其特点是骨迷路发育良好,膜迷路及其感觉终器发育不全或畸形发育。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男,21岁,陕西汉中人,因先天性左外耳道闭锁、小耳廓畸形住院。父母系中均无类似病史,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病史及服药史不详。体检除左小耳廓畸形、耳孔闭锁外,全身未见异常。X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后狭窄或再闭锁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后出现狭窄或闭锁的患者行再次手术,选取耳道后方作切口,切除狭窄或闭锁的瘢痕,扩大外耳道,术腔植皮,7耳同期鼓室成形。结果10耳中2耳外耳道出现再狭窄,经局部注射激素,纱条压迫后缓解,术后语频听力提高15 dBHL者7耳,听力无改变3耳。结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后狭窄或再闭锁病例,再次手术仍是有效的方法,并可同期行鼓室重建。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是罕见疾病,其发生比例约为1:10000,在发病学领域中多数合并小耳症和中耳畸形,同时伴有内耳畸形者少见。病例:男性,12岁,主诉为右耳耳背。既往有小儿哮喘史。诊断为右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伴小耳畸形。  相似文献   

19.
耳畸形的外科治疗体会宁夏自治区医院耳科(750021)尹凤兰庞康先天性耳畸形可在出生时即发现耳廓畸形,中耳畸形,耳道闭锁,少数病人可伴内耳发育异常。后天性可出现耳廓畸形耳道闭锁及中耳畸形等。本文报告11例(13耳)并就外科治疗进行了讨论。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常合并听骨链畸形及内耳功能障碍。明确的术前诊断 ,正确的手术方案及术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1990至 2 0 0 0年我们诊治了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4 9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 9例中 ,男 2 7例、32耳 ,女 2 2例、2 4耳 ,9~34岁 ,平均 2 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