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紫菜多酚是紫菜中的1种功能性成分。本文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菜多酚的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紫菜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紫菜粉末为材料,研究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对紫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菜多酚的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菜多酚的工艺是:超声时间11 min,超声功率463 W,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1∶30(g/mL)。此条件下紫菜多酚提取量6.803 mg/g,比用乙醇溶液浸提的多酚提取率提高8.62%。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多酚的方法操作简便,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
以紫果西番莲果皮为原料,研究乙醇提取和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果皮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以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各个因素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30:1 mL/g,提取时间150 min,浸提温度为40 ℃,多酚得率为(11.648±0.118) mg/g;酶法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为25 mg/g,液料比为35:1 mL/g,酶解温度40 ℃,酶解时间为60 min,pH=5,多酚得率为(15.096±0.0948) mg/g。比较两种工艺条件下多酚最大得率可知,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比乙醇提取法的多酚得率高出29.6%,证明纤维素酶对西番莲果中细胞壁的破碎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果皮中多酚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辣椒叶总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考察6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辣椒叶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影响多酚得率的主要因素是乙醇体积分数、pH、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为溶剂乙醇体积分数60%,pH1,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45℃,超声功率200W,提取时间40min;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2.72mg/g。结论: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辣椒叶总多酚超声波辅助的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且此工艺提取的辣椒叶多酚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渣多酚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工艺,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质量体积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苹果渣中多酚物质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料液质量体积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 g:20 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4min;此条件下苹果多酚的提取率为3.80 mg/g.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粕中多酚,分别考察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粕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液料比20∶1,超声时间98 min,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温度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牡丹籽粕中多酚提取量为17.42 mg/g。  相似文献   

6.
敬思群 《食品科学》2010,31(18):147-152
以沙棘叶为原料,多酚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沙棘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沙棘叶多酚对天然苹果汁VC 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时间25min、料液比1:16。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沙棘叶多酚提取量为7.385mg/g。沙棘叶多酚在苹果汁中的添加量为0.10%(质量分数)时,保鲜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醇提法分别对凤凰单丛茶叶籽的果皮和种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 L9(34)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凤凰单丛茶叶籽果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120 min,此条件下果皮总黄酮的提取量为(7.56±0.04) mg/g;茶叶籽种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种皮总黄酮的提取量为(9.72±0.05) mg/g。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黑加仑多酚的提取效率,采用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对黑加仑果中多酚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黑加仑果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黑加仑果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得到的黑加仑果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功率300 W,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10 g/mL。在上述提取条件下,黑加仑果多酚提取量为538.00 mg/100 g。抗氧化活性表明,黑加仑果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7.97、7.92和5.26 mg/mL,表明黑加仑果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黑加仑果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波与超声波提取杨梅汁多酚类物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杨梅汁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对杨梅汁中的多酚类物质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最佳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微波功率500 W,处理时间25 s,液料体积质量比为4 mL∶1 g;提取多酚提取量为514.837 mg/L;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声波功率500 W,处理时间35 min,液料体积质量比为4 mL∶1 g,多酚提取量为609.256 mg/L。超声波提取的杨梅多酚类物质的量多于微波提取的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枣果皮中的多酚: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枣果皮中多酚得率的影响根据考察结果,运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多酚得率的条件进行优化,然后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1∶35 (g/mL),提取时间为2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达到13.62mg/g 该工艺与超声波提取相比,简单、迅速、得率高,可用于枣果皮中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花椒多酚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酚收率为优化指标,对花椒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处理温度、提取时间、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液pH值对多酚提取过程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乙醇溶液、溶剂体积分数48.23%、料液比1∶29.34(g/mL)、处理温度48.99?℃、提取时间1.75?h、提取液pH?3,在此条件下进行5?次平行实验,预测的多酚收率为55.06?mg/g。此外,研究不同温度下总酚的传质动力学,通过平板模型以Fick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花椒多酚提取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出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及活化能等关键模型参数,为花椒多酚提取的工厂放大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荷叶多酚提取优化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荷叶多酚提取工艺提高荷叶资源利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和pH等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5%乙醇溶剂提取荷叶多酚较好;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优化工艺为:乙醇浓度45%,提取时间35.3min,液料比64.6mL/g、提取温度52.3℃、pH4.7,荷叶多酚得率为19.83mg/g·干粉.荷叶多酚提取物清除DPPH·的IC_(50)为125μg/mL.  相似文献   

13.
闵勇  王洪  姚立华  刘卫  杨金 《食品科学》2009,30(12):66-68
采用正交试验对石榴籽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石榴籽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石榴籽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50% 乙醇、浸提温度50℃、提取时间2.0h、料液比1:20,在该条件下石榴籽多酚提取量可达12.07mg/g。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辅助提取红菊芋色素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对红菊芋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扫描确定在pH值0.98的乙醇体系中,红菊芋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提取功率和对红菊芋色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2%HC l-6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g∶mL)为1∶30,微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50 s,其提取率达29.84 mg/g。红菊芋色素在自然光下稳定性较好,温度超过60℃,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雪莲果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雪莲果叶为原料,采用醇提方法提取其多酚物质。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料液比1: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h,提取2 次。在最佳条件下多酚的提取量为32.92mg/g,此结果可为雪莲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优化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谷氨酸钠(lauroyl glutamate sodium, LGS)辅助微波萃取杜仲叶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提取物(水提物、LGS水提物、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对酪氨酸酶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以总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杜仲叶LGS辅助微波萃取总多酚进行工艺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不同工艺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酪氨酸酶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杜仲叶LGS辅助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为:LGS浓度2.4×10-2 mol/L,料液比1:27(g/mL),静置时间78 min,微波功率 200 W,微波时间2.6 min,提取2次,得到的LGS提取液总多酚得率为(60.20±0.65 mg/g),显著优于水提液(45.75±0.38 mg/g,P<0.05),更接近醇提液(76.62±0.52 mg/g)。杜仲叶多酚特征成分绿原酸在提取物中的含量为醇提液13.18±0.33 mg/g) > LGS水提液(12.40±0.24 mg/g) > 水提液11.18±0.27 mg/g),与总多酚提取得率一致。三种提取物对DPPH?、ABTS?、?OH、PTIO?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 > 0.05),均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强。三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醇提物> LGS水提物>水提物,与总多酚/绿原酸提取得率保持一致。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绿原酸能增强酪氨酸酶与左旋多巴的结合力,改变左旋多巴与酪氨酸酶的结合位点,从而推动左旋多巴氧化进程。结论 所选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LGS辅助微波提取可提高杜仲叶总多酚得率,得到的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可提高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利用短梗大参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本文对影响短梗大参多酚提取量的工艺参数(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了优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了短梗大参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0 (g/mL)、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 ℃,在该参数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0.320±0.02)mEq GA/g;短梗大参多酚对DPPH、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其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43.4 μg/mL和37.6 μg/mL。短梗大参多酚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优化金柑多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金柑为实验材料,对金柑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和液料比等)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多酚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金柑中游离态多酚以及结合态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金柑游离态多酚及结合态多酚的工艺的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好,均可用于预测游离态多酚以及结合态多酚含量。优化后的游离态多酚提取条件如下:丙酮浓度77%,液料比33 mL/g,提取时间48 min,此条件下的游离态多酚平均含量为11.03 mg/g DW;优化后的结合态多酚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6.5 mol/L,液料比10 mL/g,提取时间18 h,此条件下的结合态多酚平均含量为1.79 mg/g DW。最优条件下的游离态多酚以及结合态多酚含量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的金柑多酚提取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