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比较青海省河南县和刚察县两地生长期牦牛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选取两地年龄在4岁左右的阉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方法对其背最长肌肉样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干物质、胆固醇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各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找出两个地区幼年牦牛肉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上,除了河南县牦牛肉的灰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刚察县牦牛肉(P0.01),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和胆固醇含量上,两地牦牛肉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各组分含量上,两个地区牦牛肉差异较大。河南县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和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刚察县牦牛肉(P0.01)。脂肪酸含量上,两个地区牦牛肉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刚察县牦牛肉中SFA和UFA含量均稍高于河南县牦牛肉。由此可见,河南县牦牛肉品质优于刚察县牦牛肉。但两地牦牛肉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且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地区淘汰母牦牛肉营养成分差异,以青海省河南县、青海省刚察县、新疆省巴州、云南省迪庆县、四川省九龙县和四川红原县6个地区淘汰母牦牛的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各地区淘汰母牦牛肉之间的异同,为不同地区淘汰母牦牛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各地区除灰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其中,四川九龙县淘汰母牦牛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青海河南县淘汰母牦牛的蛋白含量最高,为22.01%,而四川红原县淘汰母牦牛的胆固醇含量最低,仅82.65 mg/100 g;各地区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和总脂肪酸(T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云南迪庆和四川九龙县的淘汰母牦牛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青海河南县和青海刚察县两个地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1);除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外(P>0.05),其他氨基酸均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胆固醇、MUFA、必需氨基酸(EAA)、EAA/TAA、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五个指标对淘汰母牦牛肉营养品质的方差贡献较大;6个地区的淘汰母牦牛肉按营养成分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包含青海省河南县和青海省刚察县两个地区,第二类为新疆巴州、四川九龙县和四川红原县,第三类则是云南迪庆。第一类地区淘汰牦牛的脂肪含量较低,MUFA、EAA/TAA、EAA/NEAA均低于其他地区;第二类地区的氨基酸比例适宜,且脂肪酸、胆固醇含量适中;第三类地区的脂肪含量较高,MUFA含量最丰富,且胆固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分析测定3个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群体(深黄大斑鳝(A)、浅黄细斑鳝(B)、青灰鳝(C))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结果显示,3种体色野生黄鳝水分含量74.77%~77.20%,粗蛋白含量17.84%~18.52%,粗脂肪含量2.51%~4.32%,灰分含量0.96%~1.01%。其中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C与A、B差异显著(p0.05),灰分含量C显著高于A(p0.05)而与B差异不显著(p0.05);A与B群体仅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16.68~17.99 g/100 g,且C与A、B差异显著(p0.05)而A与B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7.16~7.25 g/100 g,3个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含量ABC。21种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均较高,两者之和的含量为9.47%~9.99%,且ABC。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K、Na、Mg、Ca、Zn、Fe、Cu、Mn、Cd、As的含量C与A、B差异显著(p0.05),而A与B间仅K、Mg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比较:两黄色群体(A、B)间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小,而两黄色群体(A、B)与灰色群体(C)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兔肉营养成分与质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丰富我国兔肉营养数据库,测定并分析四川、山东两地伊拉兔、伊高乐兔和伊普吕兔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以及硬度、弹性、胶着性等质构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和品种兔肉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山东地区伊高乐兔肉水分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最高,四川地区伊拉兔肉脂肪含量最低;不同地区和品种兔肉灰分、矿物质含量以及脂肪酸、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无明显差异;山东地区伊高乐兔肉硬度低、弹性好、咀嚼性高,口感最好,四川地区伊普吕兔肉硬度高、胶着性高,口感最差。兔肉的营养成分与质构特性存在品种和地区差异,山东地区伊高乐兔肉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优于其他5种兔肉。  相似文献   

5.
甘南牦牛肉与中国西门塔尔牛肉营养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南牦牛肉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中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旨在为高品质肉品的开发提供依据及指导消费者合理膳食。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肉比中国西门塔尔牛肉蛋白质含量高2.05%(p0.05),脂肪含量低0.47%(p0.05),两者总糖、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甘南牦牛肉比中国西门塔尔牛肉的Fe、Ca、P、V_E含量分别高0.74、0.83、7.11、0.12 mg/100 g(p0.05)。甘南牦牛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中国西门塔尔牛肉高4.10%,其中γ-亚麻酸、α-亚麻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中国西门塔尔牛肉(p0.01)。甘南牦牛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其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国西门塔尔牛肉(p0.05),两者Ile氨基酸评分分别为81.53和71.17。相较中国西门塔尔牛肉,甘南牦牛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更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高营养肉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甜荞和苦荞籽粒部分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7种苦荞和6种甜荞籽粒为原料,分别测定其中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多酚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甜荞中的水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苦荞(p0.05),而灰分含量则低于苦荞。甜荞和苦荞淀粉、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丰富,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苦荞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分别是125.33 mg/g和107.24 mg/g,分别是甜荞的15.23倍和2.68倍。苦荞还含有丰富的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功能活性物质。甜荞中的低聚糖含量,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均显著高于苦荞(p0.05)。结论:甜荞和苦荞的氨基酸、脂肪酸、淀粉等营养组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功能性组分黄酮、多酚和功能性低聚糖等含量方面,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生长环境下鱼类的品质差异,分别对野生和养殖许氏平鲉主要营养成分、质构及FTIR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许氏平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许氏平鲉(p0.01),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许氏平鲉(p0.05);野生许氏平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都显著高于养殖许氏平鲉(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也高于养殖许氏平鲉;野生许氏平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及ARA、EPA都显著高于养殖许氏平鲉(p0.05),而DHA显著低于养殖许氏平鲉(p0.05);在质构特性上,野生许氏平鲉的黏附性显著低于养殖许氏平鲉(p0.05),而弹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养殖许氏平鲉(p0.05),FTIR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许氏平鲉脂肪酸特征峰峰形差异明显,这是两者脂肪酸差异显著的一个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等特性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其品质评价与分级研究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潞江坝藿香茎、叶、花穗的水分、总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为潞江坝藿香食用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发展特色农产品。结果表明,藿香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水分含量:叶花穗茎。总灰分含量:叶花穗茎。粗蛋白质含量:花穗叶茎。粗脂肪含量:花穗叶茎。还原糖含量:叶茎花穗。藿香三个部位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9.
佛罗里达鳖与中华鳖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罗里达鳖(Apalone ferox)与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肌肉、裙边与脂肪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佛罗里达鳖肌肉组织中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华鳖(p0.05)。佛罗里达鳖裙边组织中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华鳖(p0.05)。佛罗里达鳖肌肉组织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药效氨基酸(PAA)含量显著低于中华鳖(p0.05)。佛罗里达鳖裙边组织中的总氨基酸(TAA)含量、鲜味氨基酸(DAA)含量、PAA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华鳖(p0.05)。在肌肉组织和裙边组织中,佛罗里达鳖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小于中华鳖。佛罗里达鳖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少于中华鳖(p0.05)。可知,佛罗里达鳖与中华鳖的肌肉组织和裙边组织中的氨基酸组成均衡,均属优质蛋白质。佛罗里达鳖肌肉、裙边和脂肪组织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低于中华鳖,但其裙边组织的食用风味优于中华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低盐养殖对黑鲷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黑鲷低盐养殖养殖模式推广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对低盐(3‰~5‰)和海水(20‰~21‰)池塘养殖140 d的黑鲷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显示,低盐和海水黑鲷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低盐黑鲷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海水黑鲷(P<0.01),但二者脂肪酸组成相似,仅部分脂肪酸有较大差异。低盐黑鲷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显著高于海水黑鲷(P<0.05),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显著低于海水黑鲷(P<0.05)。研究结果表明,黑鲷肌肉是优良的脂肪和蛋白质来源,低盐养殖黑鲷较海水黑鲷口感更佳,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但风味可能略差于海水黑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别测定杏鲍菇培养基、菌糠、子座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比较生态转化前后营养成分变化,以探讨其生态转化规律,为菌糠作为免疫饲料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国标方法分别测定4组样品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营养素生态重组使得4组样品中水分、灰分和粗多糖含量都有所增加,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5.136,p=0.000);粗脂肪(F=20.778,p=0.000)和粗纤维(F=2 224.935,p=0.000)含量都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氨基酸总量由转化前的49.60 mg/g增加到52.99 mg/g,子座和子实体中分别为82.91 mg/g和128.77 mg/g;脂肪酸含量由转化前的196.15μg/g下降到189.86μg/g,子座和子实体中分别为2 377.53μg/g和2 209.61μg/g。杏鲍菇菌种作为一种生态转化工具,有效转化了培养基的相应成分,增加了菌糠、子座和子实体的营养价值,实现了营养素生态重组,并为菌糠作为饲料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卵巢发育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长江刀鲚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粗蛋白、水分显著上升(p0.05),灰分含量先升后降,说明长江刀鲚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优先分解供能的脂肪酸,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呈下降趋势,但各生殖阶段含量最丰富的均为C16:1和C18:1,可能是主要的供能脂肪酸。卵巢发育Ⅱ期至Ⅴ期,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n-3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氨基酸含量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显著上升(p0.05),但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与合理,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39.65~40.93%,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为59.07~60.35%,且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00,可以作为氨基酸的良好来源。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常量元素含量K最高,其次为Na和Ca,微量元素中Cu和Mn在Ⅱ期~Ⅴ期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种皮大麦和7种裸大麦,测定其灰分、蛋白质、脂肪、淀粉和脂肪酸等营养组分,β-葡聚糖、总黄酮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对比分析皮大麦和裸大麦之间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差异,并对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大麦中的灰分和粗蛋白含量与裸大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裸大麦(P0.05);皮大麦中的总淀粉、快消化淀粉及抗性淀粉含量、慢消化淀粉含量与裸大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大麦中除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裸大麦外(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功能组分含量方面,皮大麦与裸大麦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β-葡聚糖含量皮大麦显著低于裸大麦(P0.05);不同品种大麦,除脂肪酸和淀粉外,主要营养组分和功能活性成分含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比较2个不同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肌肉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核苷酸、甜菜碱和胆固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并针对营养组成、风味物质含量同产地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不同海域的三疣梭子蟹在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等营养组成上差异显著.浙江台州海域野生雄蟹肌肉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山东日照海域野生雄蟹,差异显著(P<0.05);浙江台州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甜菜碱含量均显著高于山东日照海域(P<0.05).研究发现,2个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风味及营养价值产生影响,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基因、摄食饵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反复冻融对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反复冻融5次对猪背最长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析猪肉冻融过程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猪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W_(TAA)、W_(EAA)和W_(NEAA)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氨基酸组成W_(EAA)/W_(TAA)在40%左右,W_(EAA)/W_(NEAA)在60%以上;冻融处理1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其余冻融次数均为Val,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71~77.42;SFA和PUFA在第1次解冻后变化不显著(p0.05),在第2次解冻后极显著降低(p0.01),而MUFA无显著变化(p0.05);除了必需微量元素Mn和Mo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余元素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与冻融次数有关。因此,反复冻融会显著影响猪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黑藏羊骨的营养价值,采集青海省贵南县黑藏羊肱骨,分析骨硬度、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多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并与湖羊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黑藏羊骨与湖羊骨硬度无显著差异;黑藏羊骨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湖羊骨(P<0.01),多肽含量显著高于湖羊骨(P<0.05),灰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湖羊骨(P<0.01);黑藏羊骨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湖羊骨(P<0.01),且黑藏羊骨具有较高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黑藏羊骨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湖羊骨(P<0.01),n-6/n-3比值也显著高于湖羊骨(P<0.05)。  相似文献   

17.
对发酵纳豆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对大豆粉、纳豆和纳豆菌制剂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纳豆发酵过程中各种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大豆粉相比,纳豆冻干粉的氨基酸态氮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与纳豆菌液体培养产物相比,纳豆菌制剂中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氨基酸态氮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水分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经发酵过程后,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的纳豆激酶含量增加,纳豆冻干粉的大豆异黄酮和植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维生素K2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证明,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比大豆粉更具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藏种萨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萨牦牛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并与西藏犏牛肉与鲁西黄牛肉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牦牛肉中水分含量为73.03%,比犏牛肉高3.01%,比鲁西黄牛肉低1.81%;干物质含量为比鲁西黄牛肉高1.72%,比犏牛肉低1.17%;灰分含量比鲁西黄牛肉牛略高0.11%,比犏牛肉低0.29%;蛋白质含量为23.29%分别比鲁西黄牛和犏牛肉高0.85%和0.81%,差异显著(P0.05)脂肪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牦牛肉中K、Fe、Mn和Cu与V_(B_1)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黄牛肉(P0.05)。牦牛肉中的V_(B_2)含量(0.15mg/100g)显著高于鲁西黄牛肉V_(B_2)含量(0.11mg/100g)(P0.05)。牦牛里脊肉与犏牛里脊肉中氨基酸(AA)含量除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具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种萨牦牛肉与犏牛和黄牛肉相比,营养更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箬竹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箬竹叶资源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以现有的11种箬竹叶资源为原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黄酮、多糖、多酚、挥发油等功能组分进行含量及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最后对数据进行权重分析并综合评分.结果: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箬竹叶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四种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鸡种及不同产蛋阶段所产鸡蛋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海兰褐鸡、苏禽青壳鸡、仿土蛋鸡,比较产蛋前期(21周)、中期(43周)、后期(67周)所产鸡蛋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结果不同鸡种所产鸡蛋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兰褐鸡蛋的干物质、粗脂肪、胆固醇、磷脂、磷、铁、硒等含量均显著小于仿土蛋鸡蛋和苏禽青壳蛋(P0.05),仿土蛋鸡蛋和苏禽青壳蛋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前期鸡蛋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P0.05);仿土蛋鸡和苏禽青壳产蛋前期鸡蛋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P0.05);产蛋前期鸡蛋的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显著高于产蛋后期(P0.05),产蛋后期显著高于产蛋中期(P0.05),不同产蛋阶段鸡蛋的粗蛋白、磷、铁、铜和硒含量差异匀不显著(P0.05);不同鸡种在不同产蛋阶段所产鸡蛋的钙、镁、锌、锰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青壳蛋和仿土鸡蛋营养成分要优于海兰褐鸡蛋,初产蛋除了磷脂含量较高,其他营养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