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验证分析实验室对奶粉样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方法 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N/T 1059.7-2010《进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改进,参照能力验证计划参试指导书来进行测定和结果判断。结果通过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快速初筛,初步判断样品含有阳性沙门氏菌;传统平板法结合生化鉴定套装和VITEK2进行复筛,将可疑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检出2种血清型O:4,12 H:i,2和O:9,12 H:g,m:-,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同时采用Ribo 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对可疑单菌落进行确证性鉴定,结果 与血清分型一致。结论 本次实验室的奶粉样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参加编号为CFAPA-375的食品中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提高检验技能,验证实验室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方法 采用国标法对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作为辅助方法。对分离出的可疑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全面鉴定。结果 样品N1和N3中检出沙门氏菌,样品N2中未检出沙门氏菌,实时荧光PCR法与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次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验证了实验室沙门氏菌的检测能力。实时荧光PCR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可与国标法配合使用,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参加NIFDC-PT-098乳粉中沙门氏菌检验的能力验证,提高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的方法,对2份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和血清学鉴定。并以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MINI VIDAS)进行快速初筛,利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2)对分离出的疑似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编号CODE423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血清分型为O:4,5,12,H:I;1,2。编号CODE484未检出。结论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发现以国标法为基准,优先选用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和XLD平板为参照,同时使用VITEK2和MINI VIDAS作为辅助进行检测,综合这几种方法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为以后检验使用辅助方法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本次能力验证也促进了实验室保持较高的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参加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验的能力验证,提升本机构微生物实验室沙门氏菌检验检测能力及质量控制水平。方法样品前处理按照考核方作业指导书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要求进行操作,并对可疑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与鉴定。结果 3个样品均检出沙门氏菌,CODE-0392、CODE-0481样品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CODE-0397样品检出肠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3个样品结果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反馈的报告相符。结论通过本次能力验证提高了实验室对沙门氏菌检验检测及整个实验室的检验检测水平,确保了实验室质量控制、以及对能力验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升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速度和准确性。方法 依据《GBS4789.30-2016S食品安全国家标准S食品微生物学检验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和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 同时利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能力验证中的2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采用VITEK2 Compact3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可疑菌落。结果 GB 4789.30国标法和实时荧光PCR快速筛查法检测,结果均为样品CODE:FC0222002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阳性, 样品CODE:FC02220098阴性。结论 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质量检定研究院组织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能力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巧克力中沙门氏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实验室对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实验与结果。方法 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对巧克力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参照能力验证计划参试指导书来进行测定和结果判断。结果 通过平板法结合生化鉴定实验结果可知, 编号CODE:384有可疑目标菌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 CODE:544、CODE:699的可疑目标菌落均未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结论 本次实验室对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合格, 为提高相关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品能力验证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血清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参加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血清分型的能力验证,以加强实验室整体水平与能力。方法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将生化试验与VITEK2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编号的样品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编号CODE 1样品检出巴尔多沙门氏菌,CODE 3样品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余8个样品均未检出沙门氏菌。本实验室顺利完成能力验证实验,与组织方结果一致,结果为满意。结论参加能力验证是提高检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室持续维持较高的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出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SN/T 1870-2016《出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验。首先进行2次前增菌,再按照国标法进行选择分离、纯化、生化鉴定进行检验;同时利用增菌液进行实时荧光PCR方法检验。结果国标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验结果均为CODE 40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CODE 61样品未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结论组织者对本实验室此次能力验证试验结果评价满意,说明本实验室同时具有传统国标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参加编号为NIFDC-PT-220的能力验证,考核从乳粉中检出沙门氏菌及血清分型能力。方法参照国标方法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的随机乳粉样品(CODE140、CODE121)进行沙门氏菌的检验,并将荧光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辅助方法。对分离出的疑似菌进行生化鉴定,并且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全面鉴定。结果编号CODE140血清分型为O:4,5,12, H:i; 1,2被确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编号CODE121未检出。结论荧光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缩短了检测时间,特异性和敏感性好,与国标方法配合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塔里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项目中沙门氏菌检测的技术水平。 方法 实验样品前处理方式按照考核方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处理, 沙门氏菌分离鉴定的能力验证工作按照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并结合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将生化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阳性特征的样品进行血清学鉴定及分型。结果 3 个样品中, 样品1 检出斯坦利沙门氏菌,样品2 检出肯塔基沙门氏菌, 样品3 未检出沙门氏菌, 3 个样品能力验证结果均与组织方一致。结论 通过此次能力验证, 本测试中心的微生物检验能力和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有效验证和提高, 提升了本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4-2010,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和血清学鉴定,联合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2-compact)对分离出的疑似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编号为CODE1样品+CODE1奶粉混合样检出纽波特沙门氏菌和科林德尔沙门氏菌,CODE3样品+CODE3奶粉混合样检出维普拉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埃科沙门氏菌,其余8个样品未检出。结论顺利完成本次能力验证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升实验室检测乳粉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速度和准确性。方法依据GB4789.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和经优化的SN/T1632.3-2013《出口奶粉中阪崎肠杆菌(克罗诺杆菌属)检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PCR方法》以及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对乳粉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进行检测和结果判断。结果通过实时荧光PCR法的快速初筛,初步判断样品CODE29为阴性,样品CODE95为阳性;再经显色平板分离和VITEK2生化鉴定,结果显示:样品CODE29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样品CODE95检出阪崎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结论本次乳粉样品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合格,为提高相关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A collaborative study including 13 German laboratorie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wo non-patented real-time PCR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milk powder targeting the ttrC/ttrA- or the invA gene. The enrichment procedure and sample DNA preparation method prior to the real-time PCR was the same for both systems and the identical DNA extraction samples were analys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method according to EN ISO 6579:2002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food was performed in each laboratory as the reference. The participants received twelve coded milk powder samples each of 25 g for the analysis. Four of them were Salmonella negative (level L0), four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with <3 MP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level L1) and four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with 3.6 MPN/g S. Typhimurium (level L2)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Of the 13 laboratories 12 used various models of real-time PCR blockcyclers conducting both real-time PCR assays and three laboratories the Light Cycler 2.0 system (Roche Bioscience) conducting the ttr-based real-time PCR assay only. The relative accuracy for both real-time PCR assays performed on blockcyclers was for level L0 97.5%. For level L1 the relative accuracy was 94.1% and for level L2 it was 100% for both assays. The relative accuracy on the Light Cycler 2.0 system was 100% for all levels applied to the ttr-real-time PC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实验室用传统生化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 用空白添加法和交叉试验检查培养基性能后,以奶粉样品为材料,用传统生化培养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在传统生化检测技术中,对于排除非沙门氏菌来说,BS板作用突出,XLD和沙门氏菌显色平板容易受干扰菌影响。W样品检出沙门氏菌,Q样品未检出沙门氏菌;V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G样品未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 通过该研究,本实验室的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传统生化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