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酶解玛咖粗蛋白制备玛咖多肽的工艺,同时通过·OH、DPPH·及O2-·清除实验研究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玛咖醇提液以及在最适条件下制得的玛咖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玛咖多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玛咖粗蛋白的最适酶是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玛咖多肽的最适条件是酶解时间4 h、酶解pH为10.5、酶解温度55℃、加酶量1.6×104 U/g,在此条件下,玛咖粗蛋白的水解度为(31.55%±0.74%)。稀释一倍的玛咖醇提液对各自由基清除率为最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44%,对·OH的清除率为85.05%,对O2-·清除率为53.85%。玛咖多肽对·OH、DPPH·及O2-·的IC50值分别为0.85、0.44、0.86 mg/mL,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另外,玛咖多肽中Tyr、His、Lys、Pro四种氨基酸含量为16.98%,其氨基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关系。该结果说明玛咖醇提液及玛咖蛋白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郝晓丽  张霞  李磊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3):187-194,201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水解酶对驼乳和牛乳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向驼乳和牛乳乳清蛋白中添加不同蛋白水解酶,探究乳清蛋白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从3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佳用酶,在此基础上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同时研究了驼乳和牛乳乳清蛋白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能力最强,水解度可达15%。驼乳乳清蛋白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pH6.4,酶解温度55 ℃,底物浓度2.73%,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1.9%。牛乳乳清蛋白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pH6,酶解温度54 ℃,底物浓度4%,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69.9%。在最佳酶解条件下,驼乳乳清蛋白酶解液的·OH清除率为58.2%,O2-·清除率为67.2%;牛乳乳清蛋白酶解液·OH清除率为52.2%,·O2-清除率为60.7%。驼乳乳清蛋白酶解液的抗氧化性在不同程度上均高于牛乳乳清蛋白酶解液,驼乳和牛乳乳清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其次是O2-·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葵花籽粕蛋白粉为原料,获取双酶酶解葵花籽粕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多肽的最优工艺。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等七种蛋白酶对葵花籽粕蛋白进行酶解,以抗氧化性及水解度为指标对酶制剂进行筛选。以抗氧化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获取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为最适酶制剂且最佳酶解工艺为:p H7.6、复合酶比例为2.5∶1、底物浓度2%、[E]/[S]为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0min,在此条件下,葵花籽粕多肽对O-2·和·OH清除能力分别为68.06%和50.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应用响应曲面实验优化挤压豌豆蛋白的酶解条件,以期得到最优的抗氧化肽和准确的酶解预测模型。方法:以O2-·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曲面实验优化中性蛋白酶对含水量为25%的豌豆蛋白挤出物的酶解条件,通过透析纯化酶解物,得到抗氧化肽,并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分子量。结果:酶解最佳条件:加酶量11.80%、温度37.50 ℃、pH6.90、底物浓度8.00%,此条件下,O2-·清除率为55.29%±0.20%。透析发现分子量小于1 ku的酶解液抗氧化活性最强,达60.18%,其分子量集中在200~800 u左右,为2~8肽。结论:经验证,所建预测模型准确可靠,酶解产物抗氧化性高,可为相关生产和工艺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价值。且经显著性分析发现透析可显著提高肽的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以乌饭果花色苷含量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乌饭果花色苷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并分析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乌饭果花色苷复合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34 U·g-1原料,纤维素酶:果胶酶配比2:1,pH4.0,料液比1:30 g·mL-1,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18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乌饭果花色苷的含量最高,为136.08 mg·100 g-1。同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乌饭果花色苷对·OH、O2-·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2.23、23.93和303.1 μg·mL-1,与同质量浓度抗坏血酸相比,其·OH、O2-·清除能力弱于抗坏血酸,但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优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鸡蛋壳膜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小分子肽,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蛋白酶种类、酶解时间、料液比以及酶添加量等因素对壳膜多肽水解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Box-Behnken design,BBD)对酶解条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优化;通过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测定酶解后壳膜多肽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并测定壳膜多肽对DPPH·、ABTS+·、·OH、O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AP-200a),酶添加量2.4%,料液比1∶9.5(g/mL),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壳膜多肽水解度为27.15%,水解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 Da的小分子肽所占比例为90.9%;且壳膜多肽对DPPH·、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3.03±0.51)%、(94.53±0.92)%,与 VC的效果相当;但对·OH 和 O2-·的清除率分别为(43.33±1.10)%和(53.40±0.70)%。因此,通过该法酶解得到的壳膜多肽中小分子肽占比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赵宇  王铮  高晓晨  孙尧  高冷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3):195-201
以双阳梅花鹿鹿鲜胎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鹿鲜胎多肽酶解工艺;采用超滤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对鹿鲜胎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对鹿鲜胎多肽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鹿鲜胎多肽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4.5 ℃,pH7.0,加酶量5100 U/g,水解度为34.97%;从鹿鲜胎多肽中分离纯化出3组分子量10 kDa以下的多肽组分:DFP1、DFP2、DFP3;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DFP1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81.47%、79.43%。综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鹿鲜胎多肽酶解工艺方便可行,制备得到的多肽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为双阳梅花鹿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清料法腌制成熟的皮蛋清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物料比(皮蛋清与蒸馏水质量比)、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得出皮蛋清抗氧化性多肽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物料比1:10.4 g/mL、酶解时间4.1 h、酶添加量0.57%,该条件下的水解度为11.2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9.76%,最佳工艺下的酶解液具备一定的抗氧化性。当酶解液浓度为10.4 mg/mL时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为0.599、66.78%和79.63%。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亚麻籽饼粕为原料,通过对8种蛋白酶的筛选,经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料液比、酶解时间对亚麻籽饼粕酶解液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和多肽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亚麻籽多肽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优化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4 060.17 U/g、酶解pH10.5、酶解温度49.59℃、酶解时间5.18 h、料液比1∶20(g/mL),此条件下酶解多肽得率为67.24%,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为60.04%,·OH清除率为90.65%,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2.68%。对比常用抗氧化剂,在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亚麻籽多肽低于维生素C,在·OH清除能力方面,亚麻籽多肽已接近维生素C水平。通过抗氧化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的亚麻籽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皂化反应结合有机溶剂对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皂化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及NaOH浓度;同时以β-胡萝卜素、VC及VE为对照,测定了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对DPPH·、O2-·、·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通过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皂化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58 ℃、皂化时间21 min、NaOH浓度0.06 mol/L,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得率为(1.620±0.011) mg/g,比未皂化时提高了38.4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当其浓度为250 μg/mL时对DPPH·及O2-·的清除活性最强,分别为86.43%、90.21%;当其浓度为1200 μg/mL时,对·OH的最大清除率为85.83%。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泥鳅肉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泥鳅蛋白进行酶解,在此基础上,加入单种糖或者混合糖与酶解产物以质量比1:1进行美拉德反应,并以产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单种糖进行反应的产物抗氧化性能低于混合糖,其中又以木糖和乳糖质量比1:3混合效果最佳,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7.13%±2.24%、58.27%±2.19%、68.09%±1.33%。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在pH7、80 ℃下反应45 min的产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效果最佳,为58.86%;在pH6、100 ℃下反应45 min的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佳,为70.63%;在pH8,温度90 ℃下反应60 min的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佳,为85.40%。研究表明,采用混合糖参与美拉德反应可显著提高泥鳅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泥鳅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树莓、蓝莓、黑果腺肋花楸及蓝靛果四种小浆果浆汁进行初步活性评价,测定了四种小浆果浆汁的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色苷及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蓝靛果的多酚(4.659 mg/mL)、SOD(115.38 mg/mL)及总黄酮(10.717 mg/mL)是其他三种小浆果含量的1.5~7倍,花色苷(3.768 mg/mL)则是黑果腺肋花楸含量的14倍左右。以VC作阳性对照,蓝靛果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优,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2.066 mg/mL、61.342 μg/mL和181.590 μg/mL,对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并没有明显优势。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四种小浆果浆汁中多酚、花色苷、SOD及总黄酮含量与对·OH、O2-·、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均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四种小浆果浆汁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蓝靛果显示了最佳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Fe2+/VC系统诱发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刺参粗多糖(Stichopus japonicuscrude polysaccharide,SJCP)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SJCP对Fe2+的螯合作用、三种主要活性氧(ROS)(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 O2))的清除作用和对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JCP对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 < 0.01);当SJCP浓度为0.333 mg/mL时,其螯合率才达到30.86%,远不如EDTA组;随着SJCP浓度的升高,其对线粒体O2-·、·OH、H2 O2三种主要ROS的清除率也逐渐增大,还原力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弱于BHT组。说明SJCP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线粒体发生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Fe2+螯合能力;能通过温和的抗氧化作用及清除ROS作用来保护线粒体,从而维持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以黄秋葵为原料,制备黄秋葵超微粉,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黄秋葵超微粉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g/mL)、微波时间2 min、超声波时间14 min、超声波功率800 W,此条件下黄秋葵超微粉多糖的得率为27.68%±0.42%。黄秋葵超微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四种体系中的IC50值分别是1.53、4.12、6.38、2.49 m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蓝刺头多糖(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polysaccharide,ETP),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ETP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蓝刺头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蓝刺头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100 ℃。在最优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1.191%。清除自由基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蓝刺头多糖对DPPH·清除率最高达93.69%,对·OH清除率最高达97.44%,对O2-·清除率最高达67.96%。研究表明,响应面对ETP的提取优化条件合理,同时保留了该多糖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桃胶多糖体内外抗氧化的作用,实验采用体外测定桃胶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等的清除率及对铁的还原能力,体内通过建立D-半乳糖小鼠氧化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2、4、6 g/kg)桃胶多糖灌胃,测定血清及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显示,桃胶多糖体外对DPPH·、ABTS+·、·OH和O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95、0.56、1.10、0.11 mg/mL,且对铁还原力随着浓度(0.02~0.14 mg/mL)的升高而增大;在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连续服用不同剂量(2、4、6 g/kg)的桃胶多糖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提高T-AOC能力、增强SOD及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同时剂量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桃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申报成为新型的食品资源,应用于制药与食品工业中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保健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