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择四种典型的新型水泥粉磨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即辊压机+V型选粉机+球磨机开路水泥粉磨工艺、辊压机+V型选粉机+球磨机闭路水泥粉磨工艺、立式磨作为水泥终粉磨工艺和立式磨+球磨机闭路水泥粉磨工艺,通过筛析法测定细度,利用罗辛一拉姆勒一本尼特(Rosin—Rammlat—Bennet)表达式计算水泥的均匀性系数和特征粒径,分析水泥的粒度分布情况,同时还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水泥的粒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1)所研究的四种粉磨工艺的水泥产品的颗粒分布比传统球磨机开路粉磨工艺的更加均匀;(2)所研究的四种粉磨工艺有利于水泥有效利用率的提高;(3)在传统球磨机粉磨工艺中增设由辊压机和V型选粉机组成的预粉磨系统,缩小了球磨机开路系统与闭路系统在粒度分布特征上的差异;(4)立式磨作为终粉磨工艺的产品粒度分布特征和辊压机或立式磨与球磨机组合系统产品的粒度分布特征相近。  相似文献   

2.
没有配置管磨机的水泥料床终粉磨系统,备选的高效率料床粉磨设备有辊压机、立磨(内循环立磨或外循环立磨)、筒辊磨以及BETA磨。水泥料床终粉磨系统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水泥成品温度低、粉磨效率高、系统电耗低等技术优势。我国辊压机+管磨机组成的水泥粉磨系统应用十分广泛,研究辊压机水泥料床终粉磨系统,对我国水泥粉磨系统的优化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辊压机属于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除了能够有效节能外,还能降低噪声污染,在现代水泥生产工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辊压机主要用于水泥粉磨系统,包括水泥挤压混合粉磨、水泥联合粉磨、水泥半终粉磨等多种形式。辊压机生料终粉磨系统近几年才发展起来,已经体现出其优势,对水泥生产企业节能和降低成本的效果显著。与立磨相比,电耗低是最大优势。受原料水分、含泥量、烘干能力和辊套使用寿命影响,仍未达到全国推广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各种水泥辊压机预粉磨系统的优缺点。针对当前业内热议的水泥粉磨系统电耗指标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水泥辊压机预粉磨系统的电耗评价方法,供粉磨系统项目策划、选型设计、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粉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粉磨物料的特性、产品的要求出发,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装备对干法水泥生产的主要粉磨设备及系统进行分析评述,提出各粉磨作业比较适宜的粉磨系统;生料粉磨应尽量采用辊磨系统;水泥粉磨以带辊压机或预粉磨的联合粉磨系统为优选方案;煤粉制备采用辊磨煤磨和带高效选粉机的风扫磨系统均可作为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水泥(矿渣)粉磨技术的进展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长明 《水泥》2000,(4):41-45
水泥工业致力于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其主要关键在于提高粉磨效率 ,降低粉磨作业电耗。现今水泥生料粉磨已广泛采用立式辊磨 ,其优越性已获得公认 ,市场占有率远超过传统的球磨系统。然而在水泥粉磨领域 ,无论是传统的球磨系统 ,还是辊压机、立式辊磨、筒辊磨、环形磨系统等等 ;它们都各有所长 ,但又有所不足。本文将根据笔者近年在国内外考察访问时搜集的资料 ,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际生产数据和经验 ,结合国际上最新的信息和动态 ,对现代水泥粉磨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向进行述评 ,同时对我国今后水泥粉磨系统的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辊压机、辊磨和筒辊磨等料床粉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水泥料床终粉磨系统的工业应用现状,展望了水泥料床终粉磨系统未来的发展前景。水泥料床终粉磨系统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系统电耗低等优点,是目前节能效果最好的水泥粉磨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时至今日,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粉磨效率,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泥的粉磨性能。比如立磨水泥终粉磨、辊筒磨水泥终粉磨、分别粉磨,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遗憾的是,在原理上粉磨效率最高的辊压机,在进军水泥终粉磨时却落到了裹足不前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辊压机问世,标志着粉磨技术的重大进步,也是水泥工业经历的又一次技术变革。近几年来,我国辊压机装备和工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国产化的辊压机已能满足水泥粉磨生产需求,挤压粉磨工艺也发展到预粉磨、联合粉磨、终粉磨等多种系统形式,天津振兴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兴公司)第二条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即采用了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下面介绍此系统在振兴公司的应用及改进,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比HOROmill水泥粉磨系统与球磨机+辊压机联合闭路粉磨系统台时产量、电耗、产品质量以及水泥性能,结果表明:HOROmill水泥粉磨系统吨水泥电耗相比球磨机+辊压机联合闭路粉磨系统低4~5 kWh,同比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减少6 ml,混合材掺加量偏低。联合粉磨系统电耗偏高,水泥使用性能略差,但力学性能较好。通过闭流改造可有效改善联合粉磨系统水泥力学、使用性能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水泥工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线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泥粉磨系统产量的增加和能耗的降低——即实现高产低耗,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因此辊压机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水泥粉磨系统中。目前在诸多辊压机粉磨系统中。联合粉磨系统最受青睐。中材国际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设计的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5000t/d生产线#1线的水泥粉磨系统。就采用了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本文就这一系统的主要配置和运行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康宇  顾春丽  钟根 《水泥工程》2018,31(1):42-43
正0前言目前,水泥粉磨装备主要有管式磨、立式磨和辊压机三种,尤其在中国水泥工业中,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辊压机和管式磨组合成的预粉磨、联合粉磨系统。就辊压机联合粉磨而言,磨制P·O42.5水泥时,其系统粉磨电耗大多数在30 k Wh/t以上;近几年水泥辊压机半终粉磨系统推向市场并获得应用,系统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电耗降低至25~28 k Wh/t(磨制P·O42.5),比内循环立磨(带选粉机与喷嘴环的  相似文献   

13.
<正>辊压机与球磨机相比,有着明显的节能效果,是20世纪80年代粉磨技术的先进代表。辊压机的技术优势使其很快被广泛用于水泥、生料、矿渣等的的粉磨。在我国,辊压机粉磨系统用于水泥的粉磨,发展十分迅速。辊压机水泥粉磨系统的效能的发挥,离不开科  相似文献   

14.
王庆  周强  杜明星  徐建根 《水泥》2012,(9):30-31
浙江新都水泥有限公司150万t水泥生产线2号水泥粉磨系统,采用的是HFCG180-160国产大型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是近年新推出的、也是目前投用于水泥粉磨系统的处理能力最大的国产辊压机.众所周知,辊压机的能量利用率远高于球磨机,因此针对国家节能降耗产业政策,将国产化大型辊压机应用于水泥粉磨系统,使物料的细破及粗粉磨均在辊压机系统完成,球磨机负责完成细磨并形成一定的水泥颗粒分布,以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进一步节能降耗.实际使用中通过增加物料在辊压机的循环次数,来增加辊压机料饼中细粉量,从而为提高入磨物料的比表面积、降低入磨物料筛余创造条件,实现水泥粉磨系统的高产降耗.  相似文献   

15.
刘景洲 《水泥》1992,(7):2-6,16
本文主要讨论利用辊压机对原有的水泥粉磨系统改造后,如何通过计算求出新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粉磨电耗可以达到的水平;在不同粉磨流程中与水泥磨相配套的辊压机和选粉机的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刘建超  万华  汪伦  赵勇康 《水泥》2020,(5):37-39
在水泥粉磨工艺中,辊压机承担着预粉磨的作用,为减少水泥过粉磨现象,近年来水泥工艺改造上采用了半终粉磨技术,将辊压机碾压的成品选粉入库.结合半终粉磨系统的特点,在该系统上进一步改造、优化以实现将辊压机作为终端粉磨,在保证水泥性能的前提下,探讨节能降耗的思路,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5 水泥粉磨系统的比较 目前用于水泥终粉磨的系统有多种形式:球磨机终粉磨(分开路、闭路系统);辊压机+球磨机组成的辊压机预粉磨、辊压机混合粉磨、辊压机半终粉磨以及由辊压机直接组成的终粉磨系统;各种型号  相似文献   

18.
水泥粉磨系统在水泥企业是重要的耗电环节,实现节能降耗是每个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水泥粉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开路磨→一级闭路磨→辊压机联合预粉磨→辊压机联合半终粉磨和立磨终粉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过程。逐步实现了磨机系统的集约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文章介绍采用了辊压机+球磨机组成的半终粉磨系统后,磨机产能大幅提升,运行可靠性高,节电效果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为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采用的是由辊压机、打散机、选粉机和球磨机组成的半终粉磨系统,辊压机在水泥粉磨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认为是半终粉磨和部分终粉磨,从另一个角度看辊压机生产半成品,球磨机生产成品,二者联合生产成品.也可以称之为联合粉磨。  相似文献   

20.
柯盛稳 《水泥》2008,(3):23-25
GOLDSUN(福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400万t,是我院的EPC工程.2006年9月一次点火成功.水泥粉磨采用HFCG辊压机 V型选粉机 高细高产筛分磨 O-Sepa选粉机的联合粉磨工艺,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水泥粉磨系统,具有单机产量高、粉磨电耗低、单位产量投资低、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和产品质量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