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通过与金属拱型屋顶的对比,分析了有支撑与无支撑情况下金属拱型波纹屋顶的应力与位移分布。认为对已经建好的金属拱型波纹屋顶中部附加一个支撑,是简单有效的加固方法,可避免恶劣环境下金属拱型波纹屋顶的屈曲破坏。  相似文献   

2.
18M跨W666金属拱型波纹屋顶试验中的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拱型波纹屋顶是一种新的拱型薄壳结构,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理论研究还中够成熟和深入。1997年,武汉工业大学结构试验室对武汉钢铁公司开发的18M跨W666金属拱型波纹屋顶的承载力和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将介绍试验内容和相关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3.
18M跨W666金属拱型波纹屋顶承载力试验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平  蒋沧如 《工程力学》1998,(A02):322-326
金属拱型波纹屋顶是一种新型的拱壳结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但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介绍了新型W666金属拱型波纹屋顶18M跨竖向静载试验方法。结果和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枢纽车站结构一般由大跨空间屋盖结构和下部混凝土框架结构组成,还包括管道系统等非结构部件,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的枢纽车站复杂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对于保证其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经过大量调研选取4个典型枢纽车站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其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枢纽车站结构呈“上柔下刚”的特点;从结构基底至屋盖结构顶部地震响应经历2次放大,屋盖结构为竖向地震敏感型结构,下部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分布规律与普通框架的不同;考虑场地土后,枢纽车站结构自振频率均降低,屋盖结构变形增大、杆件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对于不同的枢纽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最不利地震动震源机制不同;下部结构框架需考虑地震动行波效应的不利影响,屋盖结构可不考虑行波效应;屋盖吊挂管道系统地震响应从车站结构基底到管道系统经历3次放大,枢纽车站中管道系统抗震性能分析必须考虑主体结构对其地震响应的放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壳体屋盖结构设计方法和结构计算的理论,特别是装配整体柱面壳体屋盖结构在构造上的处理和计算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全面介绍了新编行业规范《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的主要内容。针对多种屋盖主体结构的风振响应计算分析和抗风设计,采用平均风压与脉动风振等效静力风压之和表达主体结构的风压标准值,提出了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风振响应极值的单目标、多目标等效静力荷载表达方式;采用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分析方法,给出了平面桁架、张弦梁、网架、球壳、柱壳、鞍形屋盖和悬挑屋盖的风振等效风压系数图表及体型系数图表。采用围护结构风压系数极值表达围护结构的风压标准值,规定了长/短时距的风压极值估计方法,给出了低矮房屋单坡/双坡类屋盖、四坡屋盖、中高层房屋屋盖、开敞屋盖、悬挑罩蓬的风压系数极值图表。《屋盖结构风荷载标准》引入屋盖主体结构风振等效风压系数和围护结构风压系数极值的概念,完善和发展了我国屋盖结构抗风设计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马军  赵才其 《工程力学》1997,(A01):524-529
本文首先以四个工程实例说明板片结构体系屋盖的力学性能;而后又通过与其它屋盖结构对比论述了板片结构体系屋盖所具有良好的结构特性中观的综合效益;最后说明了该类屋盖结构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基于杆系机构原理的径向整体开合屋盖结构,分析其组成、可展机理及运动特点。基于多体动力学原理,运用ANSYS及ADAMS对径向整体开合屋盖结构的运动全过程进行精细化联合仿真分析。系统考察固定屋盖刚度、轮轨间摩擦系数、轮轨间隙等参数对活动屋盖运动中固定屋盖及活动屋盖挠度、驱动力、活动屋盖连杆弯矩等指标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屋盖刚度对闭合状态下屋盖挠度影响较大,对展开状态下屋盖挠度基本无影响;驱动力随摩擦系数增大、轮轨间隙减小而增大;各响应指标的动力现象普遍存在,波动幅度大小与摩擦系数及轮轨间隙呈正相关趋势。相关结论可为开合屋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平屋盖表面的风压脉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跨度平屋盖表面的风压脉冲特性是屋盖风压脉动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大跨度平屋盖结构的风洞试验研究,结合风压脉冲的形成机理及利用过界峰值法研究屋盖表面风压脉冲对风压脉动的贡献及其出现的频率和峰值的大小,并从中找出反映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场绕流特性和风压脉动特性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原方 《工程力学》1996,(A01):659-662
本文针对金属薄壳拱型建筑,通过讨论其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然后建立其经济选型和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经过一定的简化,并采用适当的优化方法,最终得到最优设计-具有确定失跨化的悬链形拱型结构,而使造价低(钢板重量小,拱脚水平推力小,拱截面内压力小),而内部空间大的最优设计方案,结合拱跨为36m的金属拱型薄壳建筑,进行了定量计算,且给出了不同跨度情况下,悬链线拱矢高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1.
突然开孔结构的风致内压及屋盖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阐述开孔结构的内压瞬态波动理论及屋面结构风振响应问题的基础上,对开孔瞬间的脉冲内压、气流稳定后屋盖结构所受的最大净风压进行了估算;同时讨论了内压作用下的屋盖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建筑物突然开孔时的内压脉冲对结构安全威胁很大,对于已经存在开孔的结构的屋盖由于受到内外压的共同作用要比开孔前承受更大的风荷载,从而解释了台风或者飓风期间建筑物门窗突然破坏时容易进一步造成屋盖破坏的现象。屋盖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当开孔结构的H e lm ho ltz频率、弹性屋盖的固有频率以及来流中所包含的涡脱落频率,三者接近时,屋盖将发生较大的共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沈阳市铁西新区体育馆的抗风安全需要,进行了表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实验研究。详细介绍了试验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了在有、无临近建筑物干扰情况下的体育馆屋盖表面风压分布的等值线图和结构典型测点在不同风向角下的风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施扰建筑位于上游时能减小风对体育馆屋盖的升力作用,在平行位置将增加对屋盖的升力作用,在下游时可减少对屋盖的升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属拱型波纹屋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锡良  张福海 《工程力学》1998,(A02):589-593
本文对金属拱型皮纹屋顶结构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指出我国在推广应用这种结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的问题的深入分析,对这种结构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均匀风场中对平屋面结构进行内外压同步测量风洞试验。由内压功率谱分析认为,该试验须严格遵守内压相似定律以获得正确的Helmholtz共振频率。在此基础上将平屋面结构设计成典型平板网架结构,并进行内外压作用下屋盖风致响应分析,研究开洞面积、背景孔隙、风向角及结构阻尼比等参数对屋盖竖向位移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开洞面积及减小背景孔隙,屋盖竖向位移均方根值呈增大趋势;结构阻尼比对屋面竖向位移影响极小;迎风开洞时屋盖竖向位移远大于其它风向;脉动内压对屋盖位移响应贡献主要体现于背景分量。  相似文献   

15.
罗小青  陶燕 《工程力学》2000,2(A02):319-322
圈梁结构的力学性能是限制悬过屋盖跨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一个受力好的圈梁,才可能设计出跨度更大的悬索屋盖结构。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圈梁结构形式-双层双圈空间桁架式钢筋砼曲线圈梁,经计算分析,此种圈梁具有抗弯性能好,绝大部分梁上仅受压应力作用,变形小,自重轻,造价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宽频谱特性与极值风压估计方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带宽修正的高斯转化法求解非高斯风压峰值因子,结合大跨屋盖结构风洞试验,采用该方法和现有极值风压评估方法对大跨屋盖结构表面极值风压开展了系统的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斯峰值因子法估算的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压峰值因子明显偏离了非高斯风压的峰值因子;忽略带宽参数的Hermite矩模型高估了非高斯风压的峰值因子;相对于修正带宽的Hermite矩模型和目标概率法,提出的修正带宽高斯转化法与Sadek-Simiu法估计的大跨屋盖结构风压峰值因子更为准确,与试验观测值整体上最接近,且提出的修正带宽高斯转化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及离散性均较小,能够高效合理地提供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非高斯风压峰值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体育场主看台悬挑屋盖结构的表面风压分布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为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首先对一具有风压风洞试验结果的主看台平屋盖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作了比较。然后对浙江温州地区一主看台悬挑屋盖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屋盖倾角为0°和16°两种情况;通过对两个最不利风向角0°和180°的模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这类屋盖表面风压的简化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并与国外相关规范建议的公式作了比较。该简化计算方法可直接供同类结构抗风设计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结构应变能等效,推导了大跨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表达式,解决了大跨屋盖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中需要兼顾多个等效目标的问题,并赋予了其明确的物理意义,即将其与脉动风荷载下结构的应变能联系起来.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家体育场屋盖结构背景响应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以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张玉虎  刘辉 《安装》2011,(3):4-I0002
2011年1月20日15点28分,随着第九块钢结构屋盖网架滑移缓缓到位,南京南站站房工程屋盖网架滑移工作比计划工期提前十天完成,圆满实现节点目标。至此,南京南站九块屋盖网架单元全部滑移到位,南京南站结构封顶进入倒计时阶段。  相似文献   

20.
对开孔位置和开孔率不同的7个屋盖开孔近地空间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了屋盖升力系数,屋盖中线测点和立墙测点的点体型系数,以及屋盖的块局部体型系数分布规律,并与当前规范取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屋盖中心开孔减小了屋盖向上的净平均风吸力,屋盖轴线测点最大正体型系数可达+0.32,中心开孔屋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正风压作用;屋盖角部开孔时的正风压较中心开孔工况大,对结构受力不利;中国规范对于屋盖中心开孔工况的角部块Ra的局部体型系数取值偏于不安全;屋盖角部开孔后局部块受风的压力作用显著,会导致屋盖的进一步破坏;屋盖中心开孔增大了迎风面立墙正风压86%以上,减小了侧墙和背风面立墙的吸力,使得在全封闭状态下承受风吸力的背风面墙转而承受风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