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年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9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例(13%).结果:伤后有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采用雷尼替丁等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并无预防作用.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应重视原发脑伤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的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对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患实施早期胃肠浅压,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药物治疗及合理饮食,有功于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出血发生,保证患预后。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总结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对颅脑损伤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胃肠减压,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药物治疗及合理饮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出血发生,保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诊手术救治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救治方案。方法本组40例,GCS均〈8分,均进行手术治疗。行开颅手术清赊血肿、挫灭脑组织清除、内减压、去骨瓣减压。结果恢复良好20例(50.0%);轻度残疾9例(22.5%);重度残疾6例(15.0%);植物生存2例(5.0%);死亡3例(7.5%)。结论对于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应争分夺秒,有手术指征的急诊手术,显微手术尽可能的减少副损伤。另外,术后的观察、药物治疗,调整给氧方式、早期高压氧治疗也十分重要,可以减少二次脑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措施预防危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期发生压疮的影响表现,根据临床病案资料对比结果,判断最佳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100例危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期患者,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70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发生压疮的次数,及最终压疮的预防表现。结果研究组,3例褥疮,一期压疮2例、二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4.29%,情况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一期压疮3例、二期压疮1例、三期压疮1例,亚疮发生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发生压疮的频率,即使发生压疮也可控制褥疮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4例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膈肌痉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20例患者中24例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膈肌痉挛,发病率10.9%,治愈21例(87.5%),死亡3例(12.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而合并顽固性膈肌痉挛则病情更重,死亡率更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各种干预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伤因是:交通伤421例(66.72%);坠落伤123例(19.49%)。非手术组240例,死亡101例(41.91%),主要死于原发脑伤过重;手术组391例。死亡82例(20.99%),主要死于延误手术时机。结论 早期气管内插管,尽早清除颅内占位性病灶,合理使用内外减压术,积极进行脑保护,及早促醒,积极防治并发疽等综合治疗是目前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万刚  姜炬芳 《民航医学》1998,8(1):22-2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40%~80%,死亡率达30%~50%。我科自1986年3月以来,共收治各类颅脑损伤病人232例,其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均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管给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早期胃管给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王文浩孔培成张永参林国文郁毅刚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为16%~47%[1],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一旦发生,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因此,笔者从预防着手,以期减少其发生率.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内收住的2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NICU内重型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59例,发生率为19.9%,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昏迷程度(GCS评分)、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否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G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分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重度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 5 1例多发伤患者创伤程度、一期手术治疗的抢救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SS≥2 5者 3 9例 ,1 6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脑损伤后早期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了解昏迷状态下非痉挛性癫痫(NCSE)的发生率。方法 选用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对86例急性中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1周的脑电图(EEG)监测。结果 (1)86例脑损伤患者中7例(8.14%)有癫痫的临床发作,6例(6.98%)为非痉挛性癫痫状态(NCSE)。(2)脑损伤越重特别是有颅内出血者,早期癫痫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NCSE;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重型、特重型脑损伤及颅内出血者是早期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特别是NCSE。脑损伤后昏迷状态即使没有癫痫的临床发作,也应常规进行EEG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损伤特点及其救治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损伤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2002年6月救治的1216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伴休克者液体复苏以平衡盐液为主,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214例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早期复苏阶段补液量达10 000-15000ml/24h以上。手术治疗1185例,1054例行ICU监护及治疗。结果:伤后确诊时间平均4.7小时,早期漏诊率7.6%。损伤脏器依次为:四肢、腹、胸、头等。休克发生率达84.9%,发生脓毒症132例(10.9%),急性肺损伤及ARDS387例(31.8%),MODS125例(10.3%),应激性溃疡137例(11.3%)。1107例(91.04%)治愈,109例(8.96%)死亡。结论:及时控制出血,减轻缺血缺氧损害;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时准确地手术;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内脏并发症是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6例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28)。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48.3%)明显低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23.4%)、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8.8%)均低于对照组(46.9%和34.7%,均P<0.01);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区外引流管、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三个影响因素方面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脑脊液漏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营养四个方面差异更明显。结论 运用PDCA 循环的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的疗效、适应证、并发症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6年5月到2006年5月收治肝脏外伤出血患者33例,其中24例行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再超选择插管至病变部位,根据载瘤动脉受损情况,予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栓塞.结果 24例28枚假性动脉瘤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成功.2例分别在栓塞后48 h、72 h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1例康复,1例在第2次栓塞后1周因再出血和严重腹腔感染死亡.发热9例,均与栓塞无直接相关.结论 经导管栓塞治疗肝脏外伤出血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最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抱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无创的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创伤后脑动脉痉挛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并确定血液流变学因素对TCD诊断脑动脉痉挛的影响。方法:对135例GCS计分为3~15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连续进行TCD监测,同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64例(47.4%)病人有脑动脉痉挛(轻度32例,中度29例,重度3例),1例重度痉挛者发展成为MCA供血区的脑梗塞。无痉挛组、轻度痉挛组和中~重度痉挛组之间的血液粘滞度无显著性差异,排除了血液流变学因素对用TCD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的影响。脑动脉痉挛与CT发现脑池积血或血性脑积液显著相关。脑电图异常与脑动脉痉挛显著相关。结论:脑伤性脑动脉痉挛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个别病例动脉痉挛的严重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当。连续的TCD监测能够及时无创地诊断创伤性脑动脉痉挛、决定治疗策略以防止动脉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间接性视神经损伤19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19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病人,其中无光感11例,光感6例,眼前手动1例,眼前数指1例。16例行额部冠状切开头皮,一侧额部开颅清除眶骨骨折片或出血,矫正额眶骨折错位畸形。有视神经管骨折者,用微钻磨开视神经管,剪开视神经鞘进行神经减压。3例眶尖综合征者行额颞切口,经眶尖外侧壁磨开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神经减压。结果 12例有效,其中3例眼球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的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62例)与死亡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院时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复合伤、吸入性损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全身感染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年龄较存活组患者大(P<0.05),烧伤面积以及Ⅲ度烧伤面积也明显大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在复合伤以及合并吸入性损伤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死亡组患者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烧伤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内脏并发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全身感染等。  相似文献   

20.
The findings of cranial sonography performed before and dur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in 50 near-term infants and CT findings after ECMO in 18 of those patients are reported. Hemorrhage is uncommon in patients being considered for ECMO: subependymal hemorrhage was seen in one case and subependymal cyst possibly due to in utero hemorrhage was seen in five cases. Hypoxic ischemic ischemic injury is more common: severe cerebral edema was seen in two cases, occipital hemorrhagic infarct in one case, and mild cerebral edema in 17 cases. During ECMO, sonograms showed that the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subependymal hemorrhage or cyst before ECMO did not extend while on ECMO. Typical germinal matrix/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was seen uncommonly (three cases). Unusual parenchymal hemorrhage did occur. Hypoxic ischemic brain injury was more common: parenchymal hemorrhage was seen in three cases, severe cerebral edema in three cases, and infarction in three cases. Hypoxic ischemic brain injury probably occurs before ECMO, with a delay in visualization. CT after ECMO detected additional abnormalities, particularly peripheral areas of hemorrhage and infarction not visible on sonograms, and is now being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better screening of infants being considered for ECMO treatment to identify irreversible anoxic brain injury, not just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