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庄馨雨 《四川建筑》2009,39(4):48-49,52
介绍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美学特征及风水理论对于中国建筑美学的积极影响,针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提倡尽快地促进风水学的现代化,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从而将传统风水学中的精华有机地融入运用到当代建筑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风水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它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风水建筑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翟振威 《山西建筑》2006,32(6):21-22
风水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它把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等融入建筑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突出了人类应该尊重环境的思想。风水建筑中的科学理论和超前的环境意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建军 《华中建筑》2010,28(6):111-115
该文通过传统建筑的考察,联系到中国传统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规程,讨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理论中"水口"观念在建筑选址定向与布局时与自然环境中水系的关系,论证了风水"双山三合五行"和"十二长生宫"理论与水口的关系,试图解释中国传统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风水意匠。  相似文献   

5.
谢空  韩立新  王海燕 《山西建筑》2008,34(10):51-53
分析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对佛教建筑的影响,探讨了佛教建筑与世俗建筑在风水方面的异同之处以及两种不同文化在建筑上的交流与碰撞,从选址、朝向和布局三方面研究了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风水的关系,从而促进佛教建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建筑风水理论的起源开始,概要介绍了建筑风水在营造领域的应用。建筑风水作用的三个方面:"风应流动、水应洁净和应有阳光照射",从风水渊源与思想体系、建筑风水要素与相地方法、阳宅与阴宅、美学与建筑风水以及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水等角度分析和阐述了建筑风水与营造的密切关系。通过建筑风水理论在古建筑营造、古都遗址和城市规划的实例分析,初步探究了建筑风水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风水三大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堂启 《安徽建筑》2009,16(1):18-19
风水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文章从风水理论的三大原则入手,分析这三原则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风水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 要: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建筑的选址、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景观营造无不体现着风水的思想.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奇葩,则完整的表达了民族的传统生态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其最高的价值更在于通过风水表达了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筑风水起源,图腾形象在原始部落的发展以及星象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在中国古代建筑风水理论中作为符号存在的一些图腾的特殊意义,使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能够被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更加多方面的接收和包容。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应友好融洽,这是真理,共则生,抗则灭。回顾20世纪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换取时代文明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痛定思变,激起人们返朴归真,追思古老而又年青追求“天一合一”的风水理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态观就是风水理论。中国传统建筑从选址、营建无不贯穿以自然为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的“天人合一”的风水理论。其理论实际涵盖: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景观学、伦理学、心理学、生理学、美学等综合学科。尽管其有迷信色彩.但有科学辩证合理的一面,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可以有助繁荣我国建筑设计创作不可缺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实地考察,充分掌握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对杨尚昆同志陵园的建筑选址、总体规划、环境、设计作了逐步分类研究,特别根据古代堪舆思想,从现场形法,观砂、察水、点穴、立向、绿化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正确看待古人的选址艺术,现代建筑设计应当借鉴古代堪舆学等理念,为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继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2.
精华还是糟粕——漫谈中国建筑风水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智鹏 《安徽建筑》2004,11(1):19-20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建筑风水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传统的风水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作者对中国建筑风水学的态度: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章 《山西建筑》2006,32(21):45-46
针对山西传统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封建礼制和风水理论、民风民俗和地域特征、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分析了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人们了解历史以及建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天地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这与风水学的主张是一致的。风水学的科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虽然现代环境、空间、生态、心理等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风水理论不谋而合,但风水学中的很多玄学理论仍然充满神秘的色彩。对待风水学的态度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水观念实际受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诸家哲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综合了中国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秦春仙 《山西建筑》2010,36(28):38-38,112
通过对风水及现代建筑风水学的研究,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庭院式传统居民的格局设置、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和功能手法等作了分析,进而揭示了风水学对民居建筑的择地、定位及尺度确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照应古代音乐美学的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王其亨 《建筑师》2005,(4):89-92
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往建筑学界对中国传统建筑和音乐关系的认识,进而从公元3世纪嵇康的《琴赋》入手挖掘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将《琴赋》中“大小”、“单複”、“高埤”等视觉/听觉通感纳入先秦以来的音乐美学思想背景中,并追溯到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模式、时空统一宇宙观和关于“乐”概念的认识。通过比较中国建筑审美和音乐审美的联系,阐释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筑市场日益活跃,大量标志性的优秀建筑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然而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这类结合现代科技,能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作品却凤毛麟角。厦门北站"燕尾脊"屋顶设计构思,意在结合闽南本土建筑文化和艺术特征,以其形态内涵激起人们对我国传统建筑魅力的遐思。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是以中韩传统亭子的建筑符号为基础,结合古亭符号的技术代码、句法代码和语义学代码之特点,在其表现和形式上 以及对人所造成的心理变化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阐明传统古亭符号的表现关、形式美、心理关,同时也揭示出中韩传统古亭的美学 理念。  相似文献   

19.
王辉 《世界建筑》2010,(11):130-133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开展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文章试图通过中西比较发现并建构中国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本文从二元视角展开中西建筑美学的比较研究,提出西方建筑美学发展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的"二元中和"现象,并希望这种比较研究能为未来中国特色建筑美学理论的建构起到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