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瑛  岑波 《沈阳部队医药》1994,7(5):432-432
本报告2例输血致疟疾。例1固胃癌行根治术,术中输血1500ml;例2因直肠粘膜下脓肿出血行急谚手术,术中输血800mL。2例分别于术后第10天和第15天突起寒战、高热,外周血中查到疟原虫,经氯喹治疗治愈。事后调查发现,这2例的6名供血中1名疟原虫阳性。这名供血员给2例病人各供血400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在颅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颅内手术患者78例,根据术中采用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记录、分析两组术中输血量;术前、术后24h、术后7d患者的Sp O2、RBC、Hb变化及PT、APTT、ALT、AST、TBIL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h至术后7d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红细胞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4h检测RBC、Hb、Sp O2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携氧能力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毕24h、术后7d PT、APTT、ALT、AST、TBIL指标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技术安全、有效,携氧功能良好,输血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与止血敏联用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前3天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50mg,每日1次,并于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ml加止血敏2g.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24h血红蛋白浓度.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率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术后24h血红蛋白浓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与止血敏联用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缩短手术时间,且用药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术中大量快速输血.我们制作了气囊式加压输血袋。自1992年6月以来.用于大手术输血100例.效果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血液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其在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因脊柱疾患而需行脊柱内固定手术,预计出血量在800~1600ml的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A组)和同种异体输血组(G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前,输血前,输血后,术后1d,3d,7d血常规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观测,记录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引流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比较术前、输血前、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间RBC、HGB、HCT、WBC均无统计学意义(P〉0.1)。A组输血后,术后1天RBC、HGB、HCT、WBC低于G组。组内比较RBC、HGB、HCT各个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有3例自体血液回输患者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3d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两组血气PH值,电解质,乳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都低于G组(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有效地减少围术期自体血的丢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量,与异体输血比较有更好的效果,脊柱内固定手术出血量大,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外科止血,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这一类手术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的刺激、出血、内脏牵拉反射,麻醉所造成的生理功能的紊乱,往往造成病情瞬间万变,意外突然发生。静脉通道的建立,是输血输液、麻醉给药的重要途径,而术中管理好输血输液,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唐桂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81-2082
近年来,为减少术中出血及缓解库血的紧缺,自体输血备受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就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观察其对术中出血、输血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2组平均术后出血量、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术后出血量、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及安全易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手术切除是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输血有时是完成手术的重要条件,但输血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术中输血极其必要.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施行了104例消化道肿瘤手术,现就其输血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现代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同种异体输血可能导致受血者免疫状态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癌症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术后感染率的升高。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23例胃癌患者术中输血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院胸外科住院患者22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患者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的术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出血量800 mL或以上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为同种异体输血方式,每组18例;对两组用血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平均输血量之比为8∶9,术后3 d观察组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4.2%,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7.8%;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观察组患者的1.35倍;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为观察组的11.1倍(观察组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疗效,经济实用方面均优于异体输血,建议此输血方式在髋关节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中规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6例按照术中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接受规范护理,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胸术,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术中未出现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输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实施规范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的情况,并分析导致其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春柳院区)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输血情况将其分为未输血组(43例)、输血组(57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导致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的主要病种分布,测定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红蛋白(Hb)水平,回顾性对比分析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凝血指标及主要病种等数据与患者术中输血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妊娠剖宫产患者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胎盘早剥、宫缩乏力、子宫肌瘤和瘢痕子宫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患病率和PT、APTT、TT、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b(β=-0.975,OR=0.377,95%CI=0.198~0.719)水平升高是影响术中输血的保护因素(P<0.05);合并前置胎盘(β=1...  相似文献   

14.
输血、补液是抢救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控制因输血所造成的危害,减少输血,节约用血,成为休克患者围术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列举2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4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入的74例行剖宫产出现术中出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传统方法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术后2h出血量及术后12h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无差异;试验组住院天数、术中输血、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术中5835输血方案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中应用自拟“5835”输血方案降低异体输血量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术前ASAⅠ~Ⅱ级,择期行消化系统癌根治手术患者120例,以术中输血方案不同分3组:A组传统输血方案组;B组卫生部输血指南方案组;C组自行设计“5835”输血方案组,每组均观察40例。应用金科威UT4000F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NIBP、SpO2、ECG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分别于术前24h、术中输血前、术后24h测定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1)三组术中出血量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血量分别为(197±57)ml、(91±35)ml和(99±42)ml,A组与B或C两组对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而B与C组间对比虽然C组数值大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Hb与HCT组内不同时段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组间对比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输血前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C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期间应用5835输血方案可最大限度地落实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关于“手术创伤输血指南”确定的输血标准,具有简便实用、易操作、易推广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围手术期患者需要输血原因,采取综合措施予以纠正。如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最佳麻醉状态;术中彻底止血;开展无输血手术;术前药物替代输血;自体输血;免输血医学。科学合理输注各种血液制品;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降低输血风险;科学合理用血,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缓解目前的血液供应紧张,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与异体输血进行比较,观察分析老年骨科患者术中运用自体回收式输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1~12月143例进行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患者,将采用自体回收输血的患者63例定为试验组,其中,仅进行自体输血的44例患者定为试验组1;除自体输血外又进行异体输血的19例患者定为试验组2;仅采用异体输血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年龄、异体血的用量、术前与术后的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细胞比容(H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揪.01);实验组异体血平均输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在术中采用自体回收式输血可降低异体血的输入量、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可在条件适合的老年骨科患者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此乃方法探讨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2种输血方式对肺癌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癌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组(A组,22例)和异体输血组(B组,20例)2组.A组术前采血(400&#177;50) ml,术中回输给患者;B组术中输异体血(455&#177;50) ml.随访1、2、4年的生存率.结果 A组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9%、86.4%、72.7%;B组分别为85.0%、55.0%、40.0%.2组术后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输异体血所致的免疫抑制,延长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张瀚  陈世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186-1187
<正>控制性降压有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使手术野"干净"、利于手术操作的优点。但控制性降压有脑血栓和脑缺氧等不良影响。本文通过观察术后头痛来评价输注1,6-二磷酸果糖(FDP)预防控制性降压后不良反应的效果,积极探讨防治控制性降压的不良反应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