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海流图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盆地结构、沉积盖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述了盆地内沉积盖层主体李三沟组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沉积体系,呈同期异相特征。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成矿条件和铀矿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找矿目的层,圈定了有利砂岩型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为一大型沉积盆地,基底为双层结构,基底构造具两坳夹一隆及断凸断凹特征。盆地盖层由中泥盆统—第三系组成,盖层中褶皱、断裂发育,具分带性,主变形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盆地经历长期演化,早期为拉张型盆地、晚期为挤压型盆地。盆地生油条件良好,具多种构造圈闭和良好盖层,构造圈闭形成时间与烃源岩排烃时间基本同步,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3.
该盆地位于西藏中南部,是冈底斯山脉东部的断陷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瓦纳北缘特提斯构造域。通过区内资料的收集和综合研究、开展地质调查、物化探、遥感和水文地质工作,大致查明了盆地及基底形态,盖层地层、构造发育特征;查明盆地盖层喷发—沉积旋回、地层层序、岩性组合、砂体规模、产状及后生氧化特征,进一步确定了找矿目的层。通过各种地质、水文和放射性物探技术,针对盆地进行了系统的成矿条件分析,从大地构造条件、铀源条件、盖层条件、后生改造条件及铀异常和矿化特征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解析,认为该盆地具备了良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和铀成矿远景,通过系统的勘查,有望成为西藏地区铀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4.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9,15(4):198-203
本文在综合分析古河道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克鲁伦河盆地、呼查乌拉-呼伦湖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基底与沉积盖层特征,指出了盆地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和电法解释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平岗-辽源盆地白垩纪以来的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坳陷、挤压逆冲3 个阶段。通过进一步分析盆地沉积充填对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形成的影响,认为残留盆地成藏的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条件和保存条件。根据盆地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云顶凹陷区、泉太凹陷和共安凹陷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古河谷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杰敏 《铀矿地质》1996,12(6):336-340
本文概述了俄罗斯古河谷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包括大地构造、盆地基底和沉积盖层、古河谷特征、古气候、后生地球化学分带和铀矿化特征等方面,并说明其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双幸  师志龙 《铀矿地质》2000,16(4):193-198
本文从盆地结构、沉积盖层的构造特征、岩相岩性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还原介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层间氧化带形成的地质背景 ,认为该区具有丰富的铀源条件及适合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地层组合。区内普遍发育次生氧化砂体 ,其前缘存在还原障。基底的抬升使盖层具备了次生活化改造条件 ,盖层中发育明显的后生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依据IHS数据库2009年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北海南、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油气成藏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北北海盆地的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基末利黏土组页岩,南北海盆地主要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主要储层北北海盆地为中下侏罗统砂岩,南北海盆地为下二叠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以泥、页岩为主,南北海盆地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北海盆地圈闭类型多样,而南北海盆地则类型较单一。控制其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是北海南、北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埋藏史和盐岩对油气成藏作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耦合关系分析--以楚雄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积盆地的波动过程分析是建立在成因研究基础之上的全新的含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方法,它能够定量地重塑沉积和间断的空间分布,恢复无沉积记录时间段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不整合的剥蚀量,分析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建立波动周期与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内在联系,揭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要素的相关性,进而从全新的角度探讨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结合楚雄盆地井和剖面波动过程分析实例,归纳总结出了生、储、盖层的纵向分布规律与沉积-剥蚀波动过程曲线的耦合关系,揭示了沉积盆地波动特征与生、储、盖层以及油气运移通道(不整合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四种相应的耦合关系模式,这对于预测含油气盆地有利生油层、储集层、盖层时空分布规律和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生储盖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山地区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古生代浅变质岩、火山岩基底之上发育了一系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内沉积了厚度较大的侏罗——白垩系,发育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两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系组合在中口子盆地、公婆泉盆地和扎格高脑盆地发育较好,是本区寻找侏罗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下白垩统组合在中口子盆地、公婆泉盆地、扎格高脑盆地和黑鹰山盆地发育较好,但埋藏浅,缺乏区域性盖层,其石油地质条件不如侏罗系组合。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该区含油气远景取决于油气保存条件和区域盖层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孙泽轩 《铀矿地质》2000,16(2):79-84
本文介绍了盈江盆地的构造格架及构造分区、晚第三纪盆地沉积特征 ,对盆地盖层发育的氧化带进行分类 ,论述了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认为阻水断裂上方的潜水顺层氧化带及遭受后期潜水顺层氧化的古潜水氧化带铀矿化是区内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林双幸  王果 《铀矿地质》2003,19(5):264-270
本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以及该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乌伦古河组和红砾山组的沉积环境、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层间氧化带发育规律和砂岩型铀矿化的产出特征。笔认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的发现,对于在该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形成机理及找矿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天柱 《铀矿地质》2002,18(1):22-27,51
伊勒门盆地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文中分析了盆地盖层下白垩统巴彦花组的沉积体系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认为辫状河、三解洲砾岩、砂砾央及砂岩层是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层位,初步确定达来隆起带北西侧、查干台格布其狭长凹陷带及包林布其南部地区3片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松辽盆地东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中生代构造演化、白垩系沉积建造研究,结合石油部门地震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地区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主要找矿目标层为上白垩统泉头组兼顾浅部姚家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松辽盆地东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中生代构造演化、白垩系沉积建造研究,结合石油部门地震连井剖面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松辽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研究,认为盆缘的富铀花岗岩体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生代后期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渗出提供了通道.研究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地区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主要找矿目标层为上白垩统泉头组兼顾浅部姚家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东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贵华 《铀矿地质》2001,17(2):70-75
本文从盆地构造演化、各演化期相关沉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沉积盖层中后生改造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条件,认为该区有利于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西南部铀矿化特征与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西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为一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上在温湿气候条件下超覆沉积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体为一套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地层泥-砂-泥结构发育良好,砂体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长石质砂(砾)岩、岩屑砂(砾)岩;岩石为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组内层间氧化带广泛发育,总体可划分为完全氧化亚带、其不完全氧化亚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岩石带,砂岩型铀矿化完全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内。目前已在区内找到了十红滩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构造地质背景、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区内已发现铀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区内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找矿前景。认为十红滩地区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基地,主攻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一、三岩性段;迪坎儿地段为下一步普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三岩性段;白咀山、八仙口地段为下一步预查远景区,主攻层位为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