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于生云 《中州煤炭》2023,(9):158-168
页岩油气地质研究对于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陆相页岩油及相关概念,岩石分类、岩相划分、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研究现状做了评述。页岩油定义方面,围绕页岩油及相关概念做了对比和分析;岩石分类方面,学者主要从物质组成和成因方考虑划分岩石类型;岩相划分方面,主要考虑岩石颜色、构造、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既兼顾生产实践,又要做到深入精细剖析;成岩作用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成岩作用中的矿物和成岩物理模拟,涉及到矿物成因、来源、变化和产出方式,指出了成岩物理模拟注意事项、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页岩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对孔隙类型划分方案作了总结,并做了相应评价,表征页岩孔隙结构的方法主要分为3类,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分形理论用于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储层具有超低渗特性,液氮(LN2)致裂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储层增透技术备受关注。以四川南部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含水页岩岩芯在受低温流体——液氮冻融循环下的物理响应。针对含水状态下的页岩进行LN2冻融循环处理,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LN2冻融循环前后的页岩样品进行微观孔裂隙结构的定点观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分形理论对同一位置的孔隙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测试了孔隙度和渗透率,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展示了页岩样品随LN2冻融循环的宏观断裂破坏过程,探讨了液氮冻融的致裂机理。结果表明,液氮冻融循环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孔隙、裂隙的萌生和扩展。液氮冻融时页岩在热应力和冻胀力的作用下产生新裂纹,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页岩孔裂隙稳定发展,冻融循环下页岩孔隙度累积增长幅度为54.6%,渗透率的提高非常显著(高达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包申旭  陈波  张一敏 《金属矿山》2020,49(10):20-33
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在钒页岩提钒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选矿预富集、焙烧、浸出、净化富集及 沉钒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典型难处理云母型钒页岩焙烧、浸出、净化富集和沉钒技术的研 究工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一些新兴强化钒高效提取的方法在钒页岩提钒领域的应用及机理。空白焙烧 工艺适用于钒赋存形式简单且多赋存于氧化物中的钒页岩,而对于钒赋存形式复杂的钒页岩,钒的转价率较低;添 加剂焙烧工艺能够有效破坏含钒矿物晶体结构,强化低价态钒的释放和氧化。直接酸浸工艺能有效浸取以吸附形 式存在的钒页岩中钒,而对于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云母类矿物中的页岩适用性较差;助浸剂及新兴外场浸出 工艺能进一步强化含钒矿物晶格破坏,显著提高钒的浸出率;新型净化富集技术能实现钒与杂质离子的高效分离 富集,提高分离过程的适用性和环保性;新型无铵沉钒工艺可从源头消除传统铵盐沉钒工艺过程的氨氮及大气污 染等环境问题,并获得高附加值钒产品。后续应基于钒页岩工艺矿物学研究,进一步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提钒技 术;同时,探讨提钒技术基础理论,阐明提钒工艺过程控制因素,优化提钒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钒页岩 提钒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之下,煤系页岩气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贵州凤冈区的海相页岩和沁水盆地的煤系页岩为例,通过干酪根类型、总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孔隙等四方面进行储层特性对比,分析海相页岩气储层和煤系页岩气储层差异,查明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储层特点,为煤系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两者既有相似又有所区别:海相页岩和煤系页岩干酪根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Ⅰ型、Ⅱ型为主,后者主要为Ⅲ型干酪根;海相页岩较煤系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高;两者均发育有机质孔,且以中孔(2~50nm)为主,低温氮气吸附曲线都为Ⅳ型,但海相页岩孔隙比表面积较高。加之煤系页岩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因此对煤系煤岩的勘探开发不能完全照搬海相页岩的开发模式,可以考虑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一起勘探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5.
陈福明  尤宏 《非金属矿》1994,(5):38-40,29
通过对小兴安岭轻质页岩的改性,研究了改性页岩作为糖液脱色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改性页岩对糖液具有较好的脱色能力,并由此获得了最佳改性条件和最佳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6.
夏新川  王学众 《煤》1997,6(2):39-40
白集煤矿在延深三水平巷道施工时遇到了砂岩、砂质页岩、页岩和砂页岩互层等各种松软岩层。通过对照比较,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施工的巷道砂页岩互层巷道破坏最严重,后来在维修时采取了特殊措施而且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白集煤矿在延深三水平巷道施工时遇到了砂岩、砂质页岩、页岩和砂页岩互层等各种松软岩层。通过对照比较,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施工的巷道砂页岩互层巷道破坏最严重,后来在维修时采取了特殊措施而且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地区页岩气储层地温通常在60℃以上,采用超临界CO_2强化其开采效率是研究前沿。通过试验模拟不同温度超临界CO_2作用于页岩,分析其力学性质变化,并探讨不同温度超临界CO_2对页岩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温度升高和浸泡时间增长,页岩抗拉强度、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弱化,其中抗拉强度的损失率最大,这3种力学参数与浸泡时间均呈负指数变化,浸泡温度加速页岩弱化速度并在浸泡初期起主要作用。分析表明:浸泡温度通过提高溶蚀速度增加页岩矿物的溶蚀程度,增大页岩孔隙度和降低胶结强度,通过页岩升温膨胀,促进微裂隙生成,浸泡时间通过累积溶蚀提高了页岩矿物的溶蚀程度;另一方面,通过页岩吸附CO_2膨胀累积增长,促进微裂隙萌生,进而劣化页岩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比之下,煤系页岩气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贵州凤冈区的海相页岩和沁水盆地的煤系页岩为例,通过干酪根类型、总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等四方面进行储层特性对比,分析海相页岩气储层和煤系页岩气储层差异,查明不同沉积环境下页岩气储层特点,为煤系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既有相似又有所区别:海相页岩和煤系页岩干酪根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Ⅰ型、Ⅱ型干酪根为主,后者主要为Ⅲ型干酪根;海相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较煤系页岩高;两者均发育有机质孔,且以中孔(2~50nm)为主,低温氮气吸附曲线都为Ⅳ型,但海相页岩孔隙比表面积较高。加之煤系页岩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对煤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不能完全照搬海相页岩气的开发模式,可以考虑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一起勘探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巨大成效,不同沉积类型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不清,制约了四川盆地页岩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选取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自流井组陆相页岩TOC>1%的富有机质页岩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结合的方法,了解了不同沉积类型页岩孔隙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多呈圆形、椭圆形,黄铁矿晶间孔形态不一,以大于100 nm的孔隙为主;自流井组陆相页岩主要以原生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多呈狭缝形、楔形,孔径主要集中在<15 nm区间内;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主要发育微裂缝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多呈狭缝形,孔隙主要集中在30~120 nm和250~1 300 nm两个区间。有机质和矿物组成的原始差异以及在页岩沉积埋藏过程中热演化和成岩演化的不同是孔隙结构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