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保证堤防道路满足实际需要,分析了堤防道路的功能发展进程,根据堤防道路主要功能、堤防工程级别、道路所在区位以及与地方道路网的联系,将堤防道路分为防汛性、综合性、交通性和景观性等4类;参考堤防工程的级别和交通量,将堤防道路的建设标准分为2个或3个等级;构建了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2.
堤防道路涉及水利与交通2门学科,发挥着防洪和交通运输的双重作用。结合我国近年来堤防道路发展历程,在已建堤防道路工程概况基础上,总结我国堤防道路的建设特点:道路类型取决于地理位置,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道路功能逐渐扩展且设计更加灵活。阐述目前我国堤防道路建设在堤路结合形式、设计速度、功能分类分级体系、横断面形式、堤防加宽稳定措施、填筑材料和压实标准、堤基处理、路面防裂、管理和维护机制9个方面的技术进展,指出了仍需深化研究的3个问题,即堤防道路关键设计指标体系、加宽堤防的渗流稳定性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7,(12):47-49
目前我国堤防道路在管理上存在缺乏横向协调机制、规划目标模糊、管理归属不明、限行措施不当、道路附属设施不完善和出入口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堤防道路的功能、制定灵活的管理措施、建立堤防道路功能分类分级体系、合理设置上堤入口。提出了融入周边路网、充分发挥交通作用,转变建设思路、优化整合各类功能,结合当地特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树立还岸于民、尊重自然理念的堤防道路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4.
针对堤防道路的特点,分析与普通道路在功能、交通环境和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引入生态堤路的建设理念,设计指标要与功能相适应、沿线环境相协调,并兼顾防洪与交通服务、体现滨水特色的设计思路,建设过程中要采用绿色节能、弃渣资源化、生态绿化与水文化融合等生态技术。结合卫河生态堤防建设的工程实践,总结了堤防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其他生态堤防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境内堤防总长128.6公里,新中国成立以来,靖江市十分重视堤防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高标准堤防。自199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先后投资近2亿元,兴建了护坡及挡洪墙工程、土方修复工程、配套建筑物翻修建、堤防灌浆、防汛道路、坍江处理等江堤达标建设工程。1998年汛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江堤达  相似文献   

6.
浅析生态堤防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堤防不仅应具有防洪功能,同时还应具有生态保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结合生物岛生态堤防设计实例,对生态堤防设计理念、功能与作用和建设原则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涂勇 《中国水利》2002,(12):23-25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为实施环境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堤防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加强堤防建设,完成堤防达标,提高抗洪能力的同时,要发挥堤防工程在非汛期造福于民的多方位功能,武汉市结合自身的实际,对堤防建设绿化、美化、公园化、生态化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致力于全面打造城市新型堤防,努力挖掘滨江环境的综合功能,更加突出城市滨江特色,展示城市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黄河河南段标准化堤防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准化堤防建设是把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由分散建设改为集中建设的一种新的建设思路。黄河河南段目前仍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形势,并存在堤身隐患多、河道整治工程不完善、生物防洪工程规模小、堤防管护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迫切要求进行标准化堤防建设。黄河河南段标准化堤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加固工程、险工改建工程、堤顶道路及防汛抢险道路工程、堤防管护设施、生物防护工程等。  相似文献   

9.
防洪堤设计的一般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堤防工程是城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满足现有防洪功能和防洪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也要求堤防建设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建设生态旅游的规划相结合,因此提出了堤防整修加固的措施,以发挥其保护城市与美化环境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堤防维修养护现状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了堤防较好段、中等段及较差段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制约堤防维修养护标准化建设的原因,总结目前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堤防道路作为堤防和道路的结合体,一侧临江挡水、另一侧临布置有市政建筑物、防洪设施等构造物,以及农田、林地等自然资源土地,其地理位置特殊、环境因素多变,堤防道路改造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解决防洪、交通等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道路与堤防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堤防道路属于交叉学科,目前关于堤防道路的改造技术要求研究较少。以严格执行堤防防洪标准、保障行洪安全、不影响堤防原有功能为原则,按道路位于堤顶和道路位于堤脚2种工况、向背江侧拓宽和向临江侧拓宽2种方向,提出了4种堤防道路改造技术方案,研究了路基高度、路基控制不均匀沉降的改造技术、与压浸台结合的路基结构,并提出了堤防道路改造全要素理念。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江北快速路、长江主轴右岸大道,可为类似堤防道路的改造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堤防建设与城市滨江道路建设能否有机结合,一直是业内研究探讨的课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从平面布置、路基处理、岸坡防护、路面设计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对采用堤路结合形式修建滨江大道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堤路结合可采用的一般布置形式、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及压实度采用标准等工程设计建议。可为同类建设工程设计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汾河三坝堤防内坡培厚土方填筑的碾压试验情况、土料运输车型的选择、料场内施工道路的规划、河滩土料筑堤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作实际,对堤防道路工程堤身填筑控制干密度进行了思考。强调堤防道路工程堤身填筑质量既要满足堤防工程要求,又要满足路基工程要求。通过对堤身填筑标准和路基填筑标准对比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差异,给出了确定堤防道路工程堤身填筑控制干密度的方法和步骤,并用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理念,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建设大堤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现阶段东莞大堤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分析了东莞大堤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了东莞大堤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大堤信息化总体构架的详细分析,明确了东莞大堤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最后,根据所提构架分步探讨了东莞大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探索构建大堤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东莞大堤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城市防洪堤与城市道路结合工程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设计原则、堤路布置、堤基处理、路堤、路面结构、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堤路结合工程的设计要点及技术措施作初步探讨,提出以防洪为主、兼顾交通的原则,路堤可用河砂填筑,路堤压实优先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道路路面结构优先采用改性沥青路面等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同马大堤堤基结构分类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子福 《人民长江》2009,40(13):11-12
同马大堤属长江一级堤防,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安徽省境内。由于大堤修筑在长江和皖河Ⅰ、Ⅱ级阶地或高漫滩上,堤基土体类型复杂,因而有必要对堤基结构进行分类,以利于堤防除险加固。根据堤基土体类型及地质特征,进行二级堤基结构分类,第一级将堤基分为粘性土堤基和砂性土堤基,第二级根据粘性土、砂性土的分布与组合关系进行分类。堤基结构分类为堤基渗透变形、堤坡稳定性分析和堤基工程地质分段评价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港清三线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东淀北大堤的施工工艺特点及可能引发的堤防质量隐患问题,分析了充填灌浆技术在加固提岸中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隔流堤是三峡通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前完工,直接关系到1997年大江截流,本文从介绍隔流堤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抓难点、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加强现场管理,提前7个月完成隔流堤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