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9,(4):41-46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由于可以有效储存流域植被信息、反映流域气候变化过程、流域碳循环以及沉积物年代测定,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综述了近年来植硅体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并进一步简述了植硅体在年代测定和化学元素分析研究上的应用进展与实例,提出当前湖泊湿地植硅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为植硅体在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重建古环境、环境考古等领域提供科学的证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以流域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尺度和载体,流域生态学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学科支撑作用日益重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机制-调控”是流域生态学的研究范式,其中空间结构量化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是流域生态学开展定量研究的一个关键途径。尽管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指标体系涉及到淡水生态学、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农业环境学和水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但仍未在流域尺度上形成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整合量化框架体系。基于此,总结了多个关联学科在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着重分析了流域生态学在流域尺度上量化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难点,并重点以等级结构和集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流域整体指标、各结构成分指标和结构成分间关系指标,为量化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结构成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新方法,对尝试推动流域生态学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定量研究及评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水生态失衡、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仍然严重,要尽量控制人为干扰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涉及对生态系统进行管理。运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对我国生态系统管理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把保护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立法的目的,在立法中把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具体化;完善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体制的立法等。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监测由于能对污染物低剂量长期暴露的早期损伤做出预警,能对个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影响作出预报,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水文情势、生态环境条件,繁衍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着珍贵的物种基因,是我国陆地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基因库,也是世界六大著名湿地之一。然而,鄱阳湖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比如乐安河中下游的德兴铜矿、信江中游的永平铜矿等等,这些矿产在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大  相似文献   

5.
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工业园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并用模糊评价法对工业园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通过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模型构建,分析模型各个组成要素以及构建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模型的原则与方法,最终实现模型的可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公路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公路与生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接着分析了公路对生态系统的响应机理,提出了公路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7种措施,并给出了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系列监测数据和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梳理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节律、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文节律在过去十几年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秋季退水期(10-11月)的变化最为明显;江湖关系的变化是导致鄱阳湖秋季水位快速变化的主要原因,鄱阳湖地形结构的变化加剧了鄱阳湖的枯水情势;鄱阳湖水文节律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湿地植被的分布、生长和演替;受湖泊水文特征变化和入湖污染物负荷的影响,鄱阳湖水环境质量在局部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研究成果对于系统认识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更好地制定相应的修复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格尔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用水结构不合理、效率低,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生态环境用水与经济社会用水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应采取构建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昌水专学报》2016,(6):85-89
在分析鄱阳湖流域径流序列特征的基础上,对鄱阳湖流域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趋势性分析,并用滑动秩和法、有序聚类法和Pettitt法等对突变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径流整体上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综合各种方法可知,鄱阳湖流域代表水文站径流突变年份分别是1972年、1976年、1977年、1982年、1984年和1991年。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作为能够较好克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科学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这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鄱阳湖地区应当抓住国家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将空间布局和其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拘于自身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和模式选择,敢于创新并探索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对无锡市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把无锡市自然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湿地、河流湖泊、农田生态系统四大类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这四类生态系统进行经济价值量化评估,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使自然生态资产理念进入无锡市城市开发决策视野,对无锡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南流江是广西南部独流入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受水量、水质、工程等因素影响,南流江流域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依据南流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从流域层面涉水规划、流域水量分配、用水统计方法和水资源监控、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等6个方面剖析了该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流域内部各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开发方式、水循环特征、水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将流域划分为生态区、农村区、城市区3类区域,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细化分解、水资源红线管理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流域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考核评估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研究进展,按照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适宜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借鉴的生态修复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水土保持产业基地模式,期望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被大大拓宽,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生态质量管理将成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模式。在探讨生态质量观和生态质量管理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工程实施生态质量管理应遵循的“5R 1C”原则,以及将此原则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生态质量管理方法,以期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其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与水的消费效率、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废弃物的排放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反映了该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水平及问题。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水平仍不高,原因是缺乏生态化的观念、政策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生态链条没形成。因此,要从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的财税及金融政策、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的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破解该区产业生态化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健康的水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维持地下水环境健康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方向,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将生态系统健康理念引入地下水环境系统,探讨了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内涵与特征、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基本结构,开展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理论体系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居环境与开放性生态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从人居环境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特点论述了人居环境开放性生态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从现代人居环境存在的生态危机到现代人居生活的改变,城市人需求的变化以及现代人居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特点,都说明了人居环境开放性生态系统的建设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现代住区到城市空间的建设,现代人居环境无不体现着开放性生态系统的观念,因此,本文主张用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进行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加剧的严峻形势。要实施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需要我们重视城市环境与经济和社会保持统一、协调和共同发展。具体对策是改革环境管理制度 ,实行科学决策 ,把城市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以洪泽湖这一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例,分析了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湿地坡坏,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科学研究、退田还湖、加强宣传等四条建议和对策,使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协调,从而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