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高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3例人及5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内皮素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患者内皮素水平与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视网膜病变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NIDDM患者馒头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于各时相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的升高幅度则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A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选择18例IDDM患者和76例NIDDM患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Lp(a),并用20例非糖尿病作对照。结果:IDDM患者的Lp(a)水平与非糖尿病对照无明显差异,NIDDM患者的Lp(a)水平仅有上升的趋势,而其中高胰岛素组患者的Lp(a)水平则明显升高。在两组糖尿病患者中,伴有微量蛋白尿者的Lp(a)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者。提示胰岛素水平较高和早期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有较高水平的Lp(a)。  相似文献   

4.
正常血压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霖  陆菊明 《北京医学》1997,19(6):323-326
为观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我们对57例血压正常的NIDDM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发现,NIDDM患者白天血压和24小时血压无明显改变,但夜间血压升高,昼夜血压差值明显降低,该改变与自主神经病变计分、UAE、偶测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选择18例IDDM患者和76例NIDDM患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Lp(a),并用20例非糖尿病作对照。结果:IDDM患者的Lp(a)水平与非糖尿病对照无明显差异,NIDDM患者的Lp(a)水平仅有上升的趋势,而其中高胰岛素组患者的Lp(a)水平则明显升高,在两组糖尿病患者,伴  相似文献   

6.
对25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同时进行了24h尿白蛋白测定和眼底检查,结果: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尿白蛋白排泄增加而显著增高和加重;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背景型和增殖型DR发生率分别为8.8%和1.5%;67.5%和25.3%;40.7%和59.3%,同样,白蛋白尿(微量加大量)发生率也随DR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②伴白蛋白尿、而无DR者常存在其他肾脏病变。结果表明NIDDM患者DR和尿白蛋白排泄显著相关,揭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的病变机理。方法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4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7例。生长激素水平和胰岛素(INS)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结果NIDDM患者的GH无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3.3±1.2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1.0±1.2μg/L),合并微血管病变者(5.7±1.9μg/L)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病程延长,GH水平越高,微血管病变发病比例也就越高。血清GH水平与血糖呈平行关系(r=0.173),与INS间无显著相关。IDDM患者GH水平(6.6±3.4μg/L)较NIDDM患者(4.6±1.8μg/L)还高,且均为有微血管病变者。结论GH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晖 《广西医学》1999,21(3):391-393
对2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合并微量白蛋白尿,23例正常蛋白尿及20例正常人在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血清胰岛素(Ins)及雌二醇(E2)、睾酮(T)进行测定,伴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E2与T比值明显下降,且E2/T与空腹血清胰岛素呈负相关,提示NIDDM更年期妇女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谷卫 《浙江医学》1999,21(4):199-200,203
为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对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选择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31例事并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分别用酶免法测定MBP,110例健康助血员作为对照。结果:血清MBP水平正常对照与NIDDM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者无差异(P〉0.05),NIDDM合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前两者均有显著升高(均P〈0.001),10例NIDDM合并多发性周围神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微量白蛋白尿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81例非肥胖、非高血压的NIDDM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所有病人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UAE)分组,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0例正常人及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较未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也明显升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起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并提示血浆内皮素的升高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脉络宁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R1 ) 5 0例和脉络宁治疗组 (R2 ) 86例 ,治疗 3周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内皮素 1(ET 1)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6 酮前列环素 (6 keto PGF1α)及血栓素B2 (TXB2 ) ,并选择 2 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 (N)。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 1、GMP 140、TXB2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 6 keto PGF1α则低于正常人。R1 组治疗后血ET 1水平降低 ,GMP 140、TXB2 及 6 Keto PGF1α,2 4huAER无改变 ,R2 组治疗后ET 1、GMP 140、TXB2 和uAER显著降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变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有关 ,脉络宁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4例糖尿病人的血浆TXB2和6-Keto-PGF1a浓度。各组的TXB2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肾病加重而升高。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中高血压组TXB2水平均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提示TXB2在糖尿病微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合并高血压时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R1)组 5 0例和黄芪治疗 (R2 )组 86例 ,治疗疗程 3周 ,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内皮素 - 1(ET - 1)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 140 ) ,6酮前列环素 (6Keto -PGFla)及血栓素B2 .(TXB2 ) ;并选择 2 6例健康人为对照 (N组 )。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 - 1、GMP- 140、TXB2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而 6 -Keto -PGFla则低于正常人。R1组治疗后血ET - 1水平降低 ,GMP - 140、TXB2 和uAER显著降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变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有关 ,黄芪可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血浆的内皮素(ET)及内毒素水平,并探讨它们对肝硬化腹水形成和肝功能损害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用鲎试验的显色基质法测定内毒素浓度,同时也测定了解肝功能。结果:肝硬化各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腹水组明显高于无腹水组,肾衰组明显高于无肾衰有腹水组。血浆ET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腹水组与无腹水组无显著差异,肾衰组明显高于无肾衰有腹水组。血浆ET-1、内毒素水平随肝功能损害加重逐渐升高,二者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内毒素和ET升高可能在肝硬化病程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引起腹水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并发DR患者、31例2型糖尿病无DR(NDR)患者及16例正常人的血清AGEs水平及脂质代谢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①DR组及NDR组患者的血清AGEs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DR组患者的血清AGEs水平较NDR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NDR组患者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DR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 ③DR患者的血清TCH、HDL-C及LDL-C水平较NDR组显著升高(P<0.05); ④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GEs水平与血清TCH、TG、APOB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5、0.51、0.60和0.60)。 结论:AGEs大量生成和堆积、脂质代谢紊乱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R的重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积极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于延缓和控制DR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皮素(ET-1)、P-选择素、肌钙蛋白I(CTn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测CTn1,共检测23例AMI患、21例UA患及28例健康对照。结果:AMI组的ET-1、P-选择素、CTn1值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5);UA组的ET-1、P-选择素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的CTn1与对照组差异无显性(P>0.05);UA组的P-选择素、CTn1显低于AMI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选择与CTn1相关,相关系数r=0.404,P<0.01。结论:ET-1、P-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测定15例健康对照者,18例2型糖尿病无DR患者(NDR组),27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者(BDR组),及25例2型糖尿病伴增生型视网膜病变者(PDR组)血浆Hcy水平。结果血浆Hcy含量在正常对照组及NDR组、BDR组、PDR组浓度依次增高,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可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NIDDM患者馒头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于各时相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的升高幅度则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A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E-选择素的水平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健康体检者血清E-选择素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DR组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明显高于NDR组(P0.01)。结论E-选择素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检测E-选择素水平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E-选择素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