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 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mRNA的表达量,分析品种间差异。【结果】莱芜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肌肉失水率、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莱芜猪背最长肌MyHCⅡa、Ⅱ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MyHCⅡb 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于杜洛克猪,酵解型肌纤维比例低于杜洛克猪。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利用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能力较高,即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代谢功能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与其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多汁相关,这一结果可为通过肌纤维类型的选育提高肉品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评估,并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性别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同一批次杜洛克三元杂交猪203头,其中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118头,包含50头阉公猪和68头母猪;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85头,包含57头阉公猪和28头母猪。统一饲养至(110±5)kg,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其宰前活体质量、胴体净质量、眼肌面积、背膘厚、眼肌厚度等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色、大理石纹、PSE(Pale,soft,exudative)值、电导率等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除瘦肉率以外的胴体性状均极显著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1),且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肉色主观评分、电导率、a*值也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PSE值、剪切力均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就性别而言,阉公猪较母猪具有更高的背膘(P0.01)和更低的瘦肉率(P0.05);此外,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母猪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L*值(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阉公猪的大理石纹则显著高于母猪、且眼肌面积更小(P0.05)。【结论】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整体上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部分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就性别而言,上述2种群体母猪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阉公猪。  相似文献   

3.
对64头杜洛克、长白、八眉和关中黑猪的二、三元杂种猪的主要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杂种猪的肌肉pH、系水力、嫩度、总色素和熟肉率等与其母本品种(八眉猪和关中黑猪)比较,无明显差异;以杜洛克为父本、八眉猪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较以长白为父本、关中黑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肉质性状、尤其在肌纤维和品味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4.
以荣昌猪保种核心群为基础,对荣昌猪不同组合的两系和三系杂交后代进行繁殖、生长、胴体及肉质 性能方面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繁殖性能上,大约克× 荣昌(YR)二杂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3.07(±2.5),与 母猪长白× 荣昌(LR)二杂母猪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优于纯种荣昌猪,繁殖性能的杂交优势明显;在生长速度方 面,LR 的日增重为635.28 g,显著高于YR 的日增重593.41 g;杜洛克×长白× 荣昌(DLR)三系杂交商品猪的日增 重和达100 kg 日龄分别为775.88 g、190 d,极显著高于杜洛克× 大约克× 荣昌(DYR)商品猪的相应指标。在胴 体和肉质方面,LR 和YR、DLR 与DYR 在大多数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扬翔Ⅰ号猪配套系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的生长性能,试验选取日龄、体重和健康状况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商品猪250头进行育肥,分析了扬翔Ⅰ号猪配套系3个杜洛克亚系终端父本(丹系YX101、扬翔华系YX102、美系YX103)后代商品猪生产性能的差异,所有商品猪在同一养殖场进行饲养,饲养管理均一致。结果显示: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生长速度和料肉比存在显著差异,YX101杜洛克三元商品猪校正115 kg日增重在不同阶段均显著高于YX102系和YX103系(P0.05),最大日增重可达1 006.54 g·d~(-1);YX101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料肉比2.45.1显著低于YX102系的2.52.1(P0.05);各亚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30~115 kg体重阶段的平均料肉比为2.48.1。对于肌内脂肪(IMF)含量和活体背膘厚,YX102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显著高于YX101和YX103(P0.05),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扬翔Ⅰ号猪配套系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生长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选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和利用金华猪的优良肉质和抗逆性,以金华猪为母本开展二元杂交试验,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肉质,保留其优良的抗逆性。研究试验利用金华猪Ⅱ系与巴克夏、大约克、杜洛克二元杂交,三个杂交组合较纯金华猪在生长肥育性能、屠宰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提高,根据试验性状,结合市场消费者喜好,选用2种金华猪杂交利用开发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简洁、高效的种猪分子育种方法,检测和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1、IGF-2)和肌生成抑制素基因(MSTN)在大约克公猪、杜洛克公猪和长白公猪耳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目的基因在种猪耳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表达量数据分析及其与种猪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大约克公猪中IGF-1基因与MSTN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GF-2基因表达量(P0.05),杜洛克公猪中IGF-1基因与IGF-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长白公猪中目的基因表达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IGF-1基因和MSTN基因在长白猪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IGF-1基因在长白公猪耳组织表达量与生长性状(饲料利用率、总耗料、日耗料和生长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5),MSTN基因在耳组织表达量与大约克公猪(体长、胸围、胸深、日增重、总耗料、日耗料和生长指数)、杜洛克公猪(体长、半腿臀围)、长白公猪(生长指数)生长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联合分析显示目的基因在不同猪种耳组织中表达量与其生长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IGF-1、IGF-2和MSTN基因可能在猪生长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调控作用,为种猪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父本对‘八眉’猪年生产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作父本与‘八眉’猪杂交,测定‘八眉’猪的繁殖性能,同时选取所产仔猪进行生长育肥试验,测定其胴体品质与肉质,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长白’作父本试验组总产仔数(11.14头)显著高于‘杜洛克’作父本的(P0.05),‘大约克’作父本试验组产活仔数(9.43头)显著高于‘杜洛克’作父本的(P0.05),‘杜洛克’作父本试验组断奶成活率(97.92%)极显著高于‘长白’和‘大约克’作父本的(P0.01).试验全期不同试验组日增重、料肉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长白’作父本试验组胴体瘦肉率显著高于‘杜洛克’作父本的(P0.05),‘大约克’作父本试验组脂肪率显著高于‘长白’作父本的(P0.05),而其他胴体性能和肉质指标3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来评价八眉猪年生产能力,‘大约克’和‘杜洛克’作父本的要高于‘长白’作父本的;用母猪年提供肉量来评价‘八眉’猪年生产能力,‘杜洛克’作父本的最高,其次‘大约克’,‘长白’作父本的最低.  相似文献   

9.
对 2 4头不同基因型肥育猪 (淮猪、大白×淮、长白×淮、杜洛克×淮各 6头 )的眼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及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淮猪、大淮、长淮、杜淮 4种不同基因型育肥猪的眼肌纤维直径 (FDL)分别为 5 1.74、5 7.2 8、5 4.71、5 4.11μm ;股二头肌纤维直径 (FDB)分别为 5 7.0 7、5 5 .95、5 9.6 4、5 9.34μm ,其中仅大淮的FDL显著高于淮猪 (P <0 .0 5 ) ,其余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 2 4头育肥猪FDL与肉质性状相关不显著 ,而与胴体性状中的瘦肉率、眼肌面积、眼肌全重、眼肌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脂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由于基因型组合的不同 ,相关系数的高低随品种而异 ,在大淮、杜淮、长淮、淮猪品种内 ,FDB分别与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胴体重、眼肌面积、眼肌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宁乡猪(宁)与中型约克夏(约)、大白猪(大)长白猪(长)、杜洛克(杜)的七个正反交组合和四个纯种对照组的肥育对比试验,在屠宰测定时分别采样测定了各组合的肉质,肉成分以及肉中氨基酸含量,分析了宁乡猪在二元杂交时的肉质和肉成分的杂交效果,发现各杂交组合在肉的酸碱度、系水力、柔嫩度。熟肉率以及肉的化学成分等性状上大多无显著水平杂种优势,表现为中间型遗传方式,仅部分组合肉的大理石纹状、肉色等性状表现出显著水平的负优势率,呈小值亲本显性遗传。分析比较还发现,宁乡猪肉具有PH值适宜,肉色鲜红,系水力高,肌束及肌纤维间脂肪较多,肉中干物质、祖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但从肉中氯基酸含量分析,目前尚不能说明宁乡猪有肉味鲜关的特点,用外来品种与宁乡猪二元杂交,不会引起肉质变劣。就肉质及肉成份性状而言,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是较理想的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选取皖南野猪F1、F1×D、加系杜洛克D和杨山猪H各9头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对4组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发现F1与杜洛克等引进品种的再次杂交,有助于提高其在这两个性状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对成年兴义鸭进行肉质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袁并对所测性状和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兴义鸭雄性和雌性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公鸭的球蛋白、白球比值、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与母鸭的差异显著(P约0.05),其中只有白球比值公鸭低于母鸭,其他各差异显著性状均为公鸭高于母鸭。肉色与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约0.01),与嫩度呈显著正相关(P约0.05);总蛋白与白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呈极显著正相关(P约0.01),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呈极显著正相关(P约0.01);酸度与白球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与乳酸脱氢酶呈显著正相关(P约0.05), 失水率与乳酸脱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约0.01)。该结果对鸭肉质的改善起到参考作用,为更深入开展血清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兴义鸭的生化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杂种野猪F1×D杂交后代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取皖南野猪F1、F1×D、加系杜洛克D和杨山猪H各9头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对4组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发现F1与杜洛克等引进品种的再次杂交,有助于提高其在这两个性状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微卫星标记与猪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筛选应用6个猪微卫星标记估测了长白公猪×大白母猪(长大)、大白公猪×长白母猪(大长)、大白公猪×长大母猪(大长大)和杜洛克公猪×长大母猪(杜长大)4个不同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它与猪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日增重、料肉比等生产性状均呈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6,0.3899,与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率和熟肉率等胴体性状均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59,-0.5396,-0.9930和-0.6679,因而可作为预测这些性状杂种优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选取皖南野猪F1、F1&#215;D、加系杜洛克D和杨山猪H各9头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对4组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发现F1与杜洛克等引进品种的再次杂交,有助于提高其在这两个性状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旨在对国外引进猪种杂交后生产及肉质性状进行评估,以筛选优秀的杂交组合模式。选取长白(Landrace)、大白(Yorkshire)、杜洛克(Duroc)和巴克夏(Berkshire)为研究对象,对其纯繁及不同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及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杜巴二元猪的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及初生窝重均高于亲本(P < 0.05)。杜巴二元猪的达100 kg校正日龄、校正日增重及背膘厚均显著优于亲本巴克夏,达30 kg校正日龄显著低于亲本杜洛克(P < 0.05)。杜巴长大的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均优于亲本及杜长大(P < 0.05)。结果提示杜巴二元猪遗传了杜洛克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及瘦肉率高等特点,同时遗传了巴克夏的繁殖性能。其杂交后代杜巴长大在生长、繁殖和屠宰性能等方面均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三元杂交猪肥育效果及肉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杜洛克、A系作三元杂交终端父本,分别与 (长白×大约克)、(大约克×长白),(B系×C系)、(大约克×C系)作母本杂交产生的8个杂交组合的仔猪为试验材料,对其安排活质量20~90 kg的肥育试验,并进行屠宰测定和胴体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全期日增质量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最高(为704 g),显著的高于杜洛克×(B系×C系)、A系×(长白×大约克)、A系×(B系×C系),同时与A系×(大约克×C系)有极显著的差异;从表现值看,料肉比最小的组合为A系×(长白×大约克)。通过对肥育性能较好的几个组合的肉质比较,初步确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大约克×C系)为较理想的三元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影响,将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n=60)、大杜民(大白×杜洛克×民猪n=60)和杜长民(杜洛克×长白×民猪n=60)育肥猪分别饲养在富集和贫瘠环境圈舍,测定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畜舍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富集环境中育肥猪屠宰后24 h肌肉p H(p H24)显著高于贫瘠环境(P0.05);与大杜民和杜长民相比,杜长大生长至100 kg时间短(P0.001),日增重和胴体眼肌面积较大(P0.05),胴体平均背膘厚较小(P0.05);大杜民和杜长民p H24显著高于杜长大(P0.05)、肉色亮度(L*)显著低于杜长大(P0.05)。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改善肉质。民猪杂交育肥猪生产性能稍差,胴体脂肪比例偏高,肉多汁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5个组合,每个组合挑选体重30 kg左右的仔猪20头,进行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以法系大约克猪为主选育的ZFY系和以丹系杜洛克为主的选育的ZFD系为父本种猪与以莱芜猪选育的ZML系为专门化母本的三系杂交组合,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ZML系♀×ZFD系♂组合,生长速度较快,肉质性状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