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董进梅 《临床医学》2009,29(2):85-86
目的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参数,探讨肾性贫血患者的铁代谢状况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组不同阶段患者的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Hb、Hct、SI、TIBC、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F、IL-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肾性贫血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转铁发生障碍,有铁超负荷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部肌注右旋糖苷铁(科莫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科莫菲深部肌肉注射和口服右旋糖苷铁片剂,同时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指标,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用药后4周、8周与用药前相比Hb、HCT、RBC、Ret、SF及TS显著升高。结论:深部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参数,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况及重组EPO(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对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血液透析和接受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常规及血清EPO、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BBC、Hb、Hct、SI、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SF、sTrFR和TIBC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sTrFR和血液透析组的SF显著升高(P〈0.05)。血清EPO的检测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贫血伴缺铁及铁代谢紊乱。给予rh-EPO治疗可改善肾性贫血,同时改善铁代谢紊乱。rh-EPO的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内EPO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测定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诊断妇女早期铁缺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铁染色是诊断铁缺乏的金指标,但具创伤性,操作繁琐,价格昂贵.目前临床诊断铁缺乏主要依赖Hb、MCV,以及SF(铁蛋白)、SI(血清铁)、TS(转铁蛋白饱和度)、TIBC(总铁结合力)等检查,但如果仅根据Hb<110g/L及MCV<80 fl等作为判断指标,容易漏诊已缺铁尚未发生贫血的患者.而SF、SI、TS、TIBC的常规检测又受到很多限制.为此,本文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水平对早期诊断女性铁缺乏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铁代谢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收集38例非输血依赖性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和28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铁代谢相关指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外铁分布,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组的血清SF、SI、TS值低于AA组,血清SF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I、TS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血清SI、TS水平与SF水平呈正相关(r=0.281,P=0.007;r=0.338,P=0.001)。MDS组的血清TIBC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Tf值高于AA组和正常对照组,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MDS组铁粒幼红细胞比例(57.19%±19.11)%高于AA组(35.00±20.67)%。MDS组细胞外铁(+++~++++)比例(24%)低于AA组(33%),且细胞外铁增多(+++~++++)患者显微镜下观察到骨髓小粒可染铁主要呈球菌状分布,而AA组患者主要呈小珠或块状分布。此外,19例MDS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15例(79%),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WPSS分组,MDS组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铁代谢指标均无差异。结论:非输血依赖MDS患者铁负荷明显增高,体现在SF、Tf、细胞内外铁,但较AA患者减低,提示MDS患者在铁利用、储存、排出过程中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6.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菊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7):696-698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简称静脉组)与口服右旋糖酐铁片(简称口服组)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19例,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组6例(31.6%)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孕妇各妊娠期及产后铁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于该院产科就诊的133例妊娠小于12周的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及产后检测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TR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水平。比较各妊娠期及产后孕妇铁代谢指标水平,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各妊娠期和产后孕妇铁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t-He水平在妊娠中期最高,在产后最低;SF、TS水平随妊娠期进展逐渐降低,在产后升高;sTfR水平随妊娠期进展逐渐升高,在产后达到最高;SI水平随妊娠期进展逐渐降低;TRF、TIBC水平随妊娠期进展逐渐升高,在产后降低。Ret-He、SF、sTfR、SI、TRF、TIBC及TS在各妊娠期及产后的参考区间范围均不同。Ret-He在妊娠晚期的参考区间范围最宽,为26.2~41.0pg;TS在妊娠晚期的参考区间范围最宽,为5%~65%。结论健康孕妇各妊娠期和产后铁代谢指标水平及参考区间存在差异。可通过建立健康孕妇各妊娠期及产后的铁代谢指标参考区间,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对临床缺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缺乏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贫血的原因,临床上可分为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缺铁性贫血.目前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早期明确(区别合并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缺铁性贫血)诊断.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骨髓小粒可染铁,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测定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诊断铁缺乏症的指标,但它们在反映缺铁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其中SI,TIBC,TS并不能早期反映铁缺乏的指标.SF骨髓小粒可染铁检查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早期反映贮存铁缺乏的良好指标,是缺铁检查的金指标,但是创伤性检查,难为无贫血症状的患者接受,无法用于铁缺乏症的筛选.血清铁蛋白易受多种病理因素干扰而升高.1986年kohgo应用放免法检出人血清中存在的少量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来,sTFR被认为是继血清铁蛋白之后诊断贫血性疾病的又一重大进展,无性别,年龄差别,亦不受妊娠,感染,肝病和其它慢性疾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SI、SF TIBC、sTFR的测定探索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对临床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产期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和转运蛋白总铁结合力(total‐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的变化反应贫血程度及铁贮存水平。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原子吸收法,亚铁唪比色法对随机抽取40例围产期贫血患者(Ⅰ组),围产期无贫血患者40例(Ⅱ组),妇科炎症或手术治疗无贫血40例(Ⅲ组),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Ⅳ组)患者血细胞的S F、S I和TIBC水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贫血程度为轻度贫血,占60.5%。 HGB(90.8±8.5)g /L ,SF(9.5±8.9μg/L),SI(8.20±4.21μmol/L)、TIBC(67.1 ± 8.65)。结论围产期以轻度贫血为主。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TIBC)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有重要的价值。应及时诊断纠正贫血,以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索(rHuEPO.简称EPO)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组用药前HCT显著降低(P〈0.01),Ret、IRF显著增高(P〈0.01)。与用药前比较.CRF患者用药48h后,HCT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Ret、IRF显著增高(P〈0.01);与48h水平比较,CRF患者用药1周后,HCT水平略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Ret、IRF水平进一步增高(P〈0.01)。结论由于IRF比HCT更为敏感.对监测CRF患者EPO疗效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缩唇膈式呼吸对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由护士指导进行缩唇膈式呼吸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呼气容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干预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膈式呼吸对促进COPD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缩唇膈式呼吸对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由护士指导进行缩唇膈式呼吸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干预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膈式呼吸对促进COPD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缩唇膈式呼吸对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由护士指导进行缩唇膈式呼吸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呼气容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干预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缩唇膈式呼吸对促进COPD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通阳活血汤足部护理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六字诀呼吸操锻炼,观察组采用通阳活血汤足部护理联合六字诀呼吸操锻炼。两组患者治疗14d。比较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PaO2、SaO2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阳活血汤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血气水平、血栓前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6月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切口裂开的原因分布,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腹部伤口裂开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与患者基础疾病,术中麻醉,缝合技巧,术后护理等有关。结论从患者入院开始就应注意与切口裂开的有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缝合技巧均有助于降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测量膈肌运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型超声测量膈肌头尾向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变化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 运用M型超声观察68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膈肌头尾向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比较两组间平静呼吸与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分析膈肌运动幅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判断M型超声诊断COPD的效能。结果 平静呼吸时,COPD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大于对照组;深呼吸时,对照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大于COPD组;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对照组右侧的膈肌运动时间均大于COPD组(P均<0.05)。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诊断COP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0.858;膈肌运动时间诊断COPD的AUC分别为0.620、0.678。结论 M型超声可通过判断膈肌运动情况快捷地评估膈肌功能,可辅助诊断COP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联合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62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AL联合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血气分析[动脉血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肺功能[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2组干预前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PaO2、SaO2、VC、FEV1、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AL联合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改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肺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由护士进行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2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缩短,P〈0.01。结论呼吸训练和促进有效排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 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稳定期气虚痰瘀型COP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肺功能各指标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指标的组间差异和治疗前后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3% vs 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比值均高于对照组[(57.71±9.79)% vs(50.53±8.62)% ;(62.18±9.80)% vs(56.52±8.71)% ;(67.77±13.01)% vs (61.77±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62、2.872、2.423,P<0.001、=0.005、=0.017)。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27.55±8.60)分vs(35.12±9.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75,P<0.001)。 结论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型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了松静内养功辅以保健功及松静内养功缩唇嘘气法康复治疗研究。松静内养功辅以保健功康复治疗3个月后,运动耐力明显增强,即定运动量时呼吸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均明显减少,在松静内养功锻炼过程中功能残气量、呼吸频率和代谢均明显减少,伹气体交换无改善?作者结合松静内养功和缩唇呼气提出了松静内养功缩唇嘘气法,应用于患者后可进一步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弥补了松静内养功的不足,说明这是又一新的行之有效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