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烧山火、透天凉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复式针刺补泻手法,其通过配合呼吸、提插、捻转、押手等单式手法配合而成,从而起到补热泻寒的效果,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施术过程中机体的肌肉、血管以及呼吸配合,是产生热感和凉感的关键,这对"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教学及临床应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插与捻转手法输入能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西明 《中国针灸》2011,31(1):71-74
从提插与捻转手法能量输入模型出发,运用物理学中的能量密度、能流密度和声强级概念,在次声范围内,分别计算出提插法和捻转法平均能流密度和次声声强随频率的分布。根据分布表进行讨论,发现针刺过程输入的能流密度和声强级都较大,经络实质很可能是富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筋膜组织,烧山火重插的热补手法效应是同位相孤立波能量产生的作用,透天凉重提的凉泻手法效应是反位相孤立波能量产生的作用。说明提插行针输入能量稍大于捻转行针,但差别不大;行针快慢对能量传递效果影响较大;人体经络物质对捻转能量传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4.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是前人在《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则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基础上,经过不断整理和发展,将针刺的徐疾、提插、捻转、九六、开合、呼吸等单式补泻手法综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一种“热补”、“凉泻”针刺手法。其文献记载,始见于明代徐凤所著《针灸大全·金针赋》。赋曰:“一日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日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此后,对“烧山火”、“透天凉”手法,  相似文献   

5.
“烧山火”、“透天凉”的针刺手法 ,是在《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满则泻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基础上 ,经过不断整理和挖掘 ,将针刺的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开阖、呼吸等单式补泻手法综合在一起 ,而组成的“热补”、“凉泻”针刺手法。笔者在研究前人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对“烧山火”、“透天凉”针刺手法作了改进 ,实践证明其具有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且同样能产生针下热或针下寒的感觉 ,从而达到热补、凉泻的目的。现介绍如下。1 热补法 不分天、人、地三部 ,将针一次插入所需深度 ,得气后 ,紧…  相似文献   

6.
扬州名医朱复林针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士林 《中国针灸》2002,22(1):12-20
扬州名医朱复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功底深厚,针法独特,其针刺手法的特点是独特的进针法,巧妙的运气针法,一步到位的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他的大幅度正反两方向捻转,简化提插程序综合为一体达一步到位,秉承杨继洲之针钵,对运气针法进行了持针指式的改进,丰富了运气针法的内涵,形成上下前后传导的独特灵活风格。  相似文献   

7.
五、“烧山火”与“透天凉”的个人操作经验今年七月份参加了中央卫生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经络,针灸会议”在小组会上同上海陆瘦燕大夫先后作了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表演;由于个人运用的手法与一般针灸书籍所载有所不同,所以有许多同志向我索阅补泄手法的论文,特别是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方法,因此有必要将个人“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方式及掌握的原则加以论述,以供中西医同志及本刊读者参阅。如有不同的看法和经验心得,希本  相似文献   

8.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始见于《金针赋》,是一种复合补泻手法。由于操作方法复杂,难以掌握,成功率不高。近20余年来,我们在应用的同时进行了某些新的探索和改进,大大提高了成功率(90%以上),扩大了使用范围。烧山火手法操作:得气后捻转,随即紧捏针柄向下适度按压,就会逐渐产生温热感;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疼痛,也不可暗示导致失真。透天凉手法操作:得气后捻转,随即紧捏针柄向上适度提退,就会逐渐产生凉感。  相似文献   

9.
历代针灸医家认为,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关键。“烧山火”和“透天凉”是针刺复合补泻手法。“烧山火”能使针下产生热感,“透天凉”则产生凉感。临床上我们应用针刺治疗扁桃腺炎时,常用“透天凉”手法施治于曲池、合谷,以疏泄蕴热;而治疗脾胃虚弱患者时,则多用“烧山火”手法施于足三里、胃俞、中脘,以补中气,这样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为了  相似文献   

10.
透天凉手法作为传统针刺复式补泻手法的代表,临床疗效明确;其手法以呼吸、提插、捻转和徐疾等单式手法相合而成,引阳外出而达到泻热倒阴之效,初学之人难以掌握操作和临床运用,其机理理论探讨有待完善.尽管现代针灸名家都在手法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但目前后学之人仍难以领会;以三才思想对透天凉机理提出一些见解和补充,认为透天凉病机重在卫...  相似文献   

11.
烧山火和透天凉,是两种相对的针刺复式补泻手法.古今文献记载:烧山火能使人产生热的感觉,透天凉则产生凉的感觉.这种热、凉感觉的产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因而对此问题加以研究者也很多.我们考虑到皮肤温度代表皮肤表面的凉与热,也是反映周围血液循环的一个指标.因此选择了皮肤温度变化来观察这两种手法所引起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来研究者甚多。针刺补泻方法繁多 ,后世学者意见纷纷 ,很难肯定多种补泻方法疗效的优劣。鉴于此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多种热补手法的运用体会 ,深感复式手法的“烧山火”较“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作用效果好。我们以“阳虚”大鼠为研究对象 ,着重比较“烧山火”手法 ,“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 ,三种不同补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从实验的角度比较出三种热感手法的优劣。1 实验材料1 .1 实验动物 :健康 Wistar大鼠 ,雄性 ,体重 (2 77± 1 8) g,由河南省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三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血浆睾酮(T)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轲 《国医论坛》2000,15(3):47-48
针刺手法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历来研究者甚多,对于多种补泻手法,后世学者很难肯定其疗效的优劣。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多种热补手法的运用,体会到复式手法的“烧山火”较“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效果好。并以阳虚大鼠为研究对象,比较“烧山火”、“捻转”及“提插”3种不同温补手法对阳虚大鼠血浆睾酮(T)的影响,以期从实验角度比较出3种热感手法的优劣。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 健康Wister大鼠,雄性,体重277±18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试剂 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国上海信谊药厂生产,批号970507,规格10mg…  相似文献   

14.
针刺操作手法,在针术治疗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运用不同的操作手法,可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目的.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能治疗一切虚寒性的疾病,"透天凉"能治疗一切实热性的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体会到正确运用这些手法确能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仅将应用"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治疗痹痛等几种疾病的点滴经验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5.
“烧山火”和”透天凉”针灸手法之我见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030002)郭信烧山火、透天凉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补泻手法,古今文献对该手法的操作方法说法不一,根据自己的体会,介绍于下。阴·杨继洲《针灸大成》描述烧山火操作手法曰:“先针入五分,行九阳之数,得气...  相似文献   

16.
"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复合针刺手法,为多种单式针刺手法综合操作方法,主要由提插、捻转、呼吸、徐疾、迎随、开阖、九六等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临床多用于治疗寒证、痹证及迁延难愈的慢性虚寒性疾病,为临床行之有效的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17.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18.
杨洁  周海燕  冯跃 《四川中医》2009,(11):32-34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ELISA法检测血清GC、ACTH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1,P〈0.05)和ACTH含量(P〈0.01,P〈0.05),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均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5,P〈0.01)并升高ACTH含量(P〈0.05),且“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9.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剌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头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有着良好的疗效。关于头穴的选择,经多年临床实验及科学研究认为:以后从百会、前至神庭,两侧至曲鬓的菱形区内效果较好。关于针刺手法,多数以捻转为主,也有人提出用提插法、电针法、电动捻转、留针不捻转、旋磁法、头穴针刺按摩、穴位注射、梅花针及灸法等。因为提插与捻转是针刺手法中的基本手法,所以首先选择了提插与捻转。提插与捻转也有幅度与速度问题,为了便于观察,均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