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芦苇浆黑液在流化床上的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芦苇浆黑液的热解行为,利用流化床在530、580、630、680、730和780 ℃ 六个床温下对芦苇浆黑液在氮气氛围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床温对气相产物、碳的转化率、NOx和SO2的排放浓度、焦油成分和热解焦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CH4、CO2和H2,床温的升高有利于H2和CO的生成,而不利于CH4和CO2的生成;可燃气体积分数随着床温的升高而升高,其值从59.2%(530 ℃)升高到66.1%(780 ℃);床温较高时,热解产生的焦油量较少,其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多,该值在780 ℃时最高为46.88%。  相似文献   

2.
PVC塑料流化床气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开发城市生活垃圾低污染流化床气化与旋风燃烧熔融技术,研究了垃圾中广泛存在的PVC塑料在流化床内的气化特性与污染物生成机理。不同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了流化床PVC气化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对PVC中Cl转化为HC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高于600 ℃、过量空气系数大约0.4时,Cl转化为HCl的选择性达到95%以上;气化效率达到22%~25%,气化气热值达到2 000 kJ/m3~2 300 kJ/m3。反应高于700 ℃,PVC流化床气化生烟量明显减少,过量空气系数0.6时,生烟量减少到PVC质量的10%左右。提出的HCl析出与生烟机理较好地解释了试验结果,为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熔融技术提供了相关基础数据与污染物生成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卟唑在650℃,12MPa焦化条件下所得产物作为含氮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该模型化合物热解及燃烧过程中氮的逸出行为。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低于900℃时燃料氮主要停留在半焦中,HCN和NH3只占很小的部分;催化热解使HCN的量相对减少,NH3相对增加;半焦的反应性和燃烧条件影响半焦氮氧化生成NO,半焦的反应性越高,半焦氮对于NO的转化率越低;低温下催化剂使半焦氮对于NO的转化率升高,而高温下则相反。催化剂对于半焦燃烧时NO排放的影响还与半焦的性质有关,同一催化剂在相同的燃烧条件下对不同半焦燃烧的NO释放有不同的影响,预示半焦的性质和催化剂之间也有一定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4.
在单批次进料固定床上,基于赤铁矿载氧体,研究了还原反应阶段反应温度和水蒸气量对谷壳的氮氧化物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但随水蒸气量呈先增加后下降,并在水蒸气量为1.0 g/min时达到最大值。在实验条件下,还原阶段未检测到NO2。随着反应温度由750 ℃升高到900 ℃,NO的生成率增加,而N2O的生成率先增加后降低,在850 ℃时达到最大值。水蒸气量由0.5 g/min升高到2.0 g/min,N2O和NO的生成率均增加,且NO增加速率高于N2O。在反应后的载氧体中,检测到KAlSi3O8存在,表明载氧体与生物质中的K元素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装置中,研究了兖州烟煤与塑料聚苯乙烯(PS)在超临界水中的共液化,考察了水/物料比(质量比10~30)、反应温度(360℃~430℃)和塑料添加量(10%~40%)对煤液化转化率及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物料比的增加,煤液化转化率先升高,之后变化不大;油气产率则呈上升的趋势.反应温度高于420...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酸洗赤泥催化剂进行Cu、Ce、Cu/Ce浸渍负载,并研究了金属改性赤泥对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u负载催化剂中的Cu+与Cu2+,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低温烟气(200–300℃)中的NO转化率,Cu的负载量达到6%时,赤泥的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0.7%;而Ce负载催化剂中的Ce3+与Ce4+,有效促进了赤泥对中温烟气(200–400℃)中的NO转化率,Ce的负载量达到8%时,赤泥的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0%;Cu/Ce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比单金属负载催化剂更好的低温NO转化率,最佳的负载Cu:Ce比例为1∶1,双金属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比Cu负载催化剂更好的中温(300–400℃)中的NO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5.5%。其原因是,在Cu/Ce协同作用下,Cu+以及Cu2+的还原过程分别从229、302℃降至201以及247℃,同时使发生Fe2O3→FeO的还原过程的温度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更高预热温度下(1000℃)半焦预热燃烧工艺的降氮潜力,在两段电炉串联组成的沉降炉系统上考察了预热温度(600-1400℃)、燃烧温度(1200-1400℃)和过量空气系数(α=0.6-1.4)对半焦燃烧NO释放和燃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预热温度(1000℃)能够同时降低NO排放和提高燃尽率,并且富燃料工况下,预热温度升高带来的NO降低幅度比贫燃料工况下降低幅度大,预热温度从800℃升高至1400℃时,NO降幅最大可达74%(α=0.6),明显高于贫燃料条件下NO降幅20.6%(α=1.4)。但是,富燃料工况下,预热温度升高带来的飞灰含碳量降幅比贫燃料工况下降低幅度小,贫燃料条件下飞灰含碳量最大降幅为26.8%(α=1.4),高于富燃料条件下降幅15.95%(α=0.6)。对于燃烧温度对半焦燃烧NO释放的影响,发现存在一临界过量空气系数α=1,当过量空气系数高于该临界值时,随燃烧温度提高,NO排放量增加,当过量空气系数低于该临界值时,随燃烧温度的提高,NO排放量减小。  相似文献   

8.
在三相淤浆床-固定床反应装置中,研究含氮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使用双功能混合催化剂,粒度为0.15 mm~0.18 mm。在220 ℃~260 ℃、3.0 MPa~7.0 MPa、空速1 000 mL·g-1·h-1时考察了温度、压力及两种反应器中催化剂的装填比例对CO转化率及二甲醚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碳转化率随反应压力的增加而提高,随着温度升高二甲醚的选择性变化不大,CO转化率的升高较明显,因此在催化剂活性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该反应装置可以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当260 ℃、7.0 MPa、三相床与固定床中催化剂比例为1∶1时,CO的转化率可达84.5%,二甲醚的选择性为78.7%。淤浆床-固定床反应装置具有操作稳定性好、CO转化率高的优点。催化剂在该装置中反应370 h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污泥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氮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流化床反应器上探究了污泥化学链燃烧过程中氮迁移转化特性。由于赤铁矿载氧体反应活性低,采用30%水泥对其改性。结果表明,水泥改性可提高污泥热解气化反应速率以及赤铁矿还原反应速率,进而提高污泥碳转化率,但是NO生成率也增加。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污泥的碳转化率和NO生成率均增加。另外,随着水蒸气浓度的增加,碳转化率增加,同时可降低NO生成。在污泥化学链燃烧过程中,NO生成率为0.286%-0.768%,低于污泥空气焚烧氮氧化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煤热解过程中含氮气相产物转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煤在热解过程中含氮气相产物的生成规律,在滴管炉反应系统中对四种原煤以及两种脱除矿物质煤样分别在500℃、700℃、900℃和1100℃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作为NO前驱物的HCN和NH3的收率随之增加,N2的收率也增加。煤种对含氮气相产物的生成规律也有着较大的影响,煤化程度比较低的煤在热解过程中,燃料氮向气相含氮产物的转化率较高;煤化程度比较高的煤转化率则偏低,大部分的氮缩聚在多环芳香结构中,成为焦炭氮。煤中的矿物质对燃料氮向N2的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对燃料氮向HCN和NH3的转化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天平和10 g固定床反应器分别考察了北京市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与首钢炼焦配煤的热失重特性及热解产物分布规律。实验研究表明,首钢炼焦配煤主要热分解温度区域为300 ℃~750 ℃,北京市废塑料主要热分解温度区域为300 ℃~550 ℃,二者在相互重叠的失重温度区间产生“协同效应”,且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共热解产物出现 “增油减水”现象。首次提出了协同效应强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式: 和 ,并得出废塑料的添加量为1%时,协同效应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燃煤过程NO、N2O和SO2的排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30kW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中国西部三种煤的燃烧实验,考查了燃烧温度、空气分级、空气过剩系数、固体颗粒循环料率和煤种等因素对NO、N2O、SO2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空气分级可显著降低高挥发分煤种NO的生成量,但对N2O影响不大;增加空气过剩系数同时增加了NO与N2O的排放;增加固体循环料率显著降低NO生成量,但N2O排放略有增加;高阶煤燃烧生成较多N2O,低阶煤生成较多NO。燃烧温度1120K、过剩空气系数1.25下约85%燃料中N转化为N。实验范围内改变操作参数不影响SO2与CO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RDF流化床燃烧过程NOx生成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带来的负作用凸现:各种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同时这种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1.9亿t,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对垃圾进行简单填埋、焚烧不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垃圾衍生燃料流化床燃烧过程中HCl和NOx的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床总高为4040mm的变截面流化床中试规模装置内,研究垃圾衍生燃料(RDF)在气化和燃烧不同阶段中NOx和HCl的生成特性。含NaCl的垃圾衍生燃料在流化床内燃烧,燃烧低于640℃时,Ca(OH)2的脱氯效果比较好;但随着温度升高,烟气中HCl的体积分数迅速增长,但脱氯效果明显受到CaCl2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制。燃烧状况特别是氧的体积分数对NOx的生成影响比较大。含氮量高的RDF燃烧产生NOx的体积分数明显高于低含氮燃料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CuO load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gas velocity (Ug) on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an annular flow type and a modified two-dimensional fluidized bed photoreactor. The optimum CuO loading was found to be 3.3 wt.% and NO degradation conversion in the modified two-dimensional fluidized bed photoreactor is more than 70% at 2.5 Umf.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的铜基球形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对模拟含氧煤层气进行了流化床催化燃烧脱氧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床层温度、催化剂粒径、空速对脱氧效率和CO2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床层温度使催化剂活性增强,进而提高催化脱氧效率。床层温度在450 ℃以上,脱氧效率可稳定保持在95%以上。较小的催化剂粒径降低了内扩散阻力对催化反应的影响,提高催化反应的CO2选择性。床层温度在450 ℃以下时,降低空速可提高氧气转化率,但温度高于450 ℃时,脱氧反应速率加快,空速变化对脱氧效率影响不明显。此外,通过调节CH4/Air比例模拟不同含氧量的煤层气,考察流化床反应器及催化剂对含氧煤层气中O2浓度变化的适应性。模拟含氧煤层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在5%~15%,该催化剂均表现出高的脱氧活性和选择性,反应器出口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低于0.2%,CO2选择性高于98%。  相似文献   

17.
氧化性气氛下流化床中煤的热解脱硫及硫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兖州(YZ)原煤,在氧气体积分数为3.0%、5.6%、8.7%,热解温度400℃~800℃, 热解停留30min,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热解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兖州煤在3.0%O2,600℃时的脱硫效果最佳,可达70%;此时的黄铁矿硫全部脱除,而有机硫也可脱除60%以上。而相同温度惰性气氛下的总硫和有机硫的脱除率则分别为25%和15%。在氧化性气氛下,脱除的硫主要分布在焦油中;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提高,半焦收率下降的很快,下降幅度要比脱硫率的增加幅度大。因此,氧气体积分数过高,在选择性断裂C—S键的同时,也使C—C键发生了断裂。  相似文献   

18.
气化介质对生物质多孔床料流化床气化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小型常压流化床内采用多孔介质为床料,对生物质进行气化实验,分别考察了富氧气氛下温度和氧气浓度、水蒸气气氛下温度和水蒸气流量及不同种类床料对生物质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床料下气化产气中可燃气体积分数随气化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氧气浓度的增加,产气中H2的体积分数从14.52%增加到19.71%,CO的体积分数从43.41%降低到36.41%;气化剂水蒸气流量对生物质气化影响存在最佳范围;多孔床料种类不同对H2和CO的生成以及对低碳氢化合物(CxHy)的催化裂解强度的促进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