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澄清标本(30例)、中度脂血标本(30例)和重度脂血标本(30例),采用聚乙二醇-4000(PEG-4000)法处理前后5项临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浓度的高脂血标本对5项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高脂血标本会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产生影响,而且经过PEG处理后中度脂血标本和重度脂血标本能够消除脂血度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最佳处理浓度为6.67g/dL。结论:高血脂症会影响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6.67g/dL的PEG处理能够消除高脂血症对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份不同标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化分析仪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操作简便、多项目、批量、快速检测得以实现,但如果不加强监控,会出现错误结果,本文通过两份不同标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的比较,将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的监测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应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389-3391
目的:探讨全血和血清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寻求保存血液生化标本的理想方法。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电解质分析仪上,对以全血和血清形式于4℃保存的标本连续测定1周,并分别于第2周、第3周、第4周测定冷冻保存的该份血清标本的12项生化项目。结果:血清标本ALT、CK、LDH从第3天至第7天便出现变化,与第1天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余项目在4周内无显著变化。全血标本中K+、P、GLU等项目第2天的结果变化已有极显著意义;ALT、LDH及CK从第3天开始出现变化,但不能认为真实地反映了血清中该三种酶所提示的临床意义。结论:需保留用于复查生化结果的血标本以血清加塞冷藏或冷冻保存为佳,个别项目可以全血形式冷藏保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及血液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方法:分析标本中有无溶血、凝块、脂血及离心时间,不合格标本重新采集;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对前后两次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全部数据与标准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标本发生溶血、出现凝块、脂血与离心时间不足,均影响检测结果,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结果配对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静脉采血及标本处置符合试验项目的要求,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实验诊断数据误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UF-100全自动尿沉渣仪应用于脑脊液细胞计数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敏  蔡鹏威  陈金花 《海南医学》2010,21(23):111-112,116
目的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计数脑脊液白细胞、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151例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UF100和手工镜检两种方法计数白细胞、红细胞。其中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标本同时进行隐球菌计数。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3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5例非隐球菌性脑膜炎标本(UF100测定出现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的脑脊液除外)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非隐球菌性脑膜炎标本(UF100测定出现结晶和大量细菌的脑脊液除外)红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标本用UF100测定出现少量上皮细胞和小圆上皮细胞,同时白细胞计数均较手工计数明显减少(P〈0.05);18例标本使用UF-100测定出现结晶,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标本UF-100测定出现大量细菌,两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球菌性脑膜炎标本、血性标本等不能用仪器测定。结论 UF100可用于大多数脑脊液标本红、白细胞计数(除血性、高度浑浊及隐球菌性脑膜炎标本外),但对测定结果中出现"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结晶"、酵母样菌"的标本应进行手工复核。  相似文献   

6.
重复离心血液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复离心血液标本对16项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方法对30份血液标本分别进行离心一次和重复离心后,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标本16项生化项目,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次数的离心处理后,不同离心次数的血清甘油三酯(TG)、脂多糖(LPS)、尿酸(UA)、锌(Zn)、镁(M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10个项目的结果则差异不明显。结论重复离心会对多项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标本的前处理应尽量避免重复离心,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肝素锂抗凝的动脉全血测定K、Na、Cl(血气分析仪测定)三个项目的结果是否可以替代用静脉血清(罗氏生化分析仪P800测定)测定的结果.方法 对需要做血气分析的患者,在采集血气标本时,一并采集静脉血标本(生化管盛装),同时送检.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全血,用罗氏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血清)标本,分别记录K、Na、Cl,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血气分析仪得到的K、Na、Cl结果与静脉血清测得的K、Na、Cl相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用肝素锂抗凝的动脉全血(血气分析仪)测定的K、Na、Cl结果可以替代用静脉血清(罗氏生化分析仪)测定的结果,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靖剑波  陈荣 《重庆医学》2003,32(12):1662-1662
目的 探讨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对UF 1 0 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留取尿标本后 ,在室温 (1 8~2 3℃ )下放置不同时间 ,用UF 1 0 0进行测定 ,比较标本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结果 实验表明 ,尿液标本在 4h内检测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4h后管型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1 ) ,>6h后除白细胞外其他检测项目均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1 )。结论 室温下 ,UF 1 0 0检测尿液标本应在 4h内进行 ,长时间放置 (>4h)可影响尿液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42例生化检测无明显异常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取其空腹静脉血标本,对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前和溶血后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葡萄糖(GLU)等7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溶血前和溶血后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ALT、AST、TP的检测结果高于我单位生化实验室测得非溶血血清值,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GLU、Cr、UA、ALB的检测结果与我单位生化实验室测定非溶血血清相对比差异较小,P 0.05。结论溶血标本能够导致我单位生化实验室测定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偏高的情况,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血液标本产生的干扰,避免溶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标本前处理方法所测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差异,提示要重视生化检验中的标本前处理方法。方法:用标准的标本前处理方法处理标本后,分别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 ,将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再用两种不同的标本前处理方法处理标本,进行上述5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不正规的标本前处理方法与标准的方法测定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提倡使用带盖的真空速凝采血管,严格按标本前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方可得到真实、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量和红细胞压积(HCT)对凝血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STAGO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15例患者(不同标本量)和3例患者(不同HCT)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的采血量和HCT对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采血量超过或低于1.8 ml时所得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凝血检测标本采集要求抗凝剂和血液比例准为1:9时,HCT55%或者HCT25%时,标准采血量测定水平大于调整采血量后测定水平,测得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标本采集量多少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异常HCT值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对标本采集方法对血凝检验项目(PT、APTT、TT、Fbg)结果的影响。②方法 应用SYSMEX 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2例分别由临床护理人员与检验人员所采集的患者标本进行PT、APTT、TT、Fbg四个项目的检测。③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所采集的标本对PT、APTT、TT、Fbg的测定结果与检验人员所采集的标本结果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 需对临床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制度化严格执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测定血凝3项时会遇到当质控血清与其它同时测定的标本及测定仪器均无异常情况时,某一标本测定结果却出现(Slight Coagulation)提示的问题,查询该仪器使用手册所提示的处理措施为“经过再次核查后,对标本试剂等作出综合性判断”,但当再次复查时仍得同样结果。经一段时间观察后,初步发现在测定结果中出现“Slight Coagulation”提示的标本其(Fib)测定浓度常低于正常值的低限2g/L;而没有此提示的标本其Fib测定浓度常高于2g/L。笔者将有此提示的46份数据与无此提示的6l份数据分为两组,对“Slight Coagulation”提示与血凝3项各指标之间的关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的情况下进行PT、APTT、TT、Fib的检测。结果 APTT和TT放置4 h后测定结果与放置2 h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 min与离心10、15 min相比,PT与APTT测定结果显著降低(P<0.05),严重溶血会使TT测定值明显延长(P<0.05)。结论凝血检测项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试验应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门诊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77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在采取标本后的1h、4h、8h、24h时进行检测。进行检测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P(磷)、Ca(钙)、TP(总蛋白)、G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ALP(碱性磷酸酶)。然后,对这些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检验分析,这些血液标本,在存放4h时后,其GLU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存放8h时后,其GLU、BUN、TBIL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存放24h时后,其GLU、BUN、TBIL、P、Ca、TP、GGT、AST、ALT、ALP、ALB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在临床检验中要注意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应在最佳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希望此研究结果能够引起临床检验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在25项生化项目测定中的差异性.方法:用肝素锂抗凝管和普通干燥管分装同一受检者标本各3 mL,用奥林巴斯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同等条件下对血浆和血清25项生化项目进行测定.结果:抗凝管与干燥管在HBDH和IP的测定中,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其他项目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大多数血浆和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无差别,肝素锂抗凝管的HBDH、IP的测定结果与普通干燥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血浆和血清25项生化项目测定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在25项生化项目测定中的差异性。方法:用肝素锂抗凝管和普通干燥管分装同一受检者标本各3 mL,用奥林巴斯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同等条件下对血浆和血清25项生化项目进行测定。结果:抗凝管与干燥管在HBDH和IP的测定中,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其他项目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大多数血浆和血清生化测定结果无差别,肝素锂抗凝管的HBDH、IP的测定结果与普通干燥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用生化检测项目中不该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方法:将“异常结果”病例125例。涉及检测项目172项,进行统计分析其不同原因导致其出现“异常结果”的比例。结果:①血清(浆)K′、Na′、Cl、血糖、血气分析出现“异常结果”占“异常结果”总检测项目的98.3%(169/172),其中实验前因素(输液时抽血化验、标本溶血、不及时送检标本等)导致产生检验“异常结果”占59.9%(103/172);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当、动静脉血混淆导致血气分析出现“异常结果”者占血气分析总数的42.6%(20/47)和57.4%(27/47)。②因特殊疾病而出现“异常结果”者占总检测项目的12.8%(22/172)。结论:导致临床生化检验“异常结果”的常见原因:①输液时抽血化验、标本溶血、不及时送检标本。②特殊疾病。③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当、动静脉血混淆是导致血气分析出现“异常结果”的常见原因。因此。实验前因素控制问题不容忽视。加强检验人员同临床的联系。提高对特殊疾病出现“异常结果”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种多用途抗凝剂的研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研究一种多用途抗凝剂所收集的标本使之适用于血图 ,凝血因子 ,大部分生化及免疫项目检验 ,以达到减少病人抽血量 ,一管血做多项目检查之目的。方法 制备含有复合抗凝剂的标本瓶 ,随机抽取病人血 2 0份 ,每份标本分别装于 1含有 EDTA- 2 K进口抗凝瓶 ,2自制抗凝瓶 (2瓶 ) ,3无抗凝剂试管。将 3立即在 Sysmex- K10 0 0测定各参数后待其凝固分离血清并 2一瓶分离血浆配对供生化、免疫、APTT等项目测定。同时将 1、2于室温下 1,3,6 ,9,2 4小时用 Sysmex- K10 0 0测定各项参数。统计处理用 x± s表示并用配对 t检验。结果 含有新抗凝剂复合物 2标本管收集之标本在 Sysmex- K10 0 0上 9小时的各血液学参数与不含抗凝剂 3管立即测定之值 (真值 )及 ICSH推荐的进口EDTA- 2 K抗凝瓶 1抗凝之标本测定值无显著差异 (均 P>0 .0 5 ) ,而 MPV更接近于真值。 2 4小时 ,无论是进口抗凝瓶 ,还是自制抗凝瓶之标本 Hb轻度升高。其余各参数稳定。生化肝功、肾功及酶共 2 1项 ,新抗凝剂之标本与血清一致 ,唯有CK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 ,而对 APTT及两对半等免疫项目检查结果不发生干扰。结论 经研究及初步应用表明 :用含新抗凝剂复合物之标本管收集之血液 ,用于血液分析测定各参数后 ,其剩余标本之血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水质对全自动生分析仪实验项目的影响。方法 在故障排除前后、故障中对质控血清进行每日室内质控的测定 ;随机抽取病人标本 10份 ,在故障中及故障排除后进行测定。结果 输水管道结垢影响水质 ,引起按顺序测定质控血清AST、TG失控 ,随机抽取病人标本测定AST、TG与故障排除后测定结果相比较 ,P<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验项目失控与水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