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组)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MSII组)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41例于三餐前及睡前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术前血糖达标时间、术后血糖波动情况伤口感染、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切口感染及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可更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了低血糖及伤口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42例)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SII组,41例),观察血糖、血糖下降至正常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费用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CSII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而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而MSII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II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减少费用和住院天数,并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内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2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将这26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各13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甲亢高代谢症、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P<0.05);CSII组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比MSII组好(P<0.05);CSII组血糖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胰岛素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比MSII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血糖、减轻甲亢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43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待手术期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更快的控制血糖,缩短术前待手术期,减少低血糖及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0例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治疗(CSII组),48例进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治疗(MSII组),对比两组患者FBG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种给药方法均能显著降低FBG及餐后2 h血糖(P<0.01),CSII组比MSII组效果更显著(P<0.05).MSII组胰岛素用量为(40.5±4.2)U/d,低血糖发生率为22.92%(11/48);CSII组胰岛素用量为(36.5±3.0)U/d,低血糖发生率为7.14%(3/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可获得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治疗更理想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10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与对照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初发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状态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疗效及意义.方法:对52例初发2型糖尿病因血糖较高而入院的T2DM 患者,分别予CSII和MSII强化治疗,对比达到满意血糖控制所需的时间、日平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后续治疗顺应性.结果:血糖达标时间:CSII组为(4.8±1.7)天,MSII组为(9.9±2.4)天,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CSII组为27.47±3.27.u/d,MSII组为33.6±4.59u/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为7%,MSII组为19%;后续治疗顺应性:CSII组为100%,MSII组为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II强化治疗与MSII组相比,时间短,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后续治疗(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顺应性强,CSII强化治疗其长远意义优于MSII.  相似文献   

8.
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5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酮症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该院110例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酮症的病人分为胰岛素泵组(CSII组)56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组(常规组)54例,观察2组病人血糖、血酮、尿酮体、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CSII组在平均胰岛素用量、静脉补液量、血糖、血酮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应用胰岛素泵治疗(CSII),另一组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两组均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两组相比,CSII组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时间缩短,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CSII组与MSII组相比,应用胰岛素泵,能更好控制血糖,良好的护理是糖尿病患者安全使用胰岛素泵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郑慧  赵凤丛 《现代保健》2010,(21):64-6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tI)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并比较CSII与MSII对T2DM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52例,随机分为CSII组(30例)和MSII组(22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输入门冬胰岛素;MSII组采用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分别于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2h血糖(PPG)〈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达标后巩固治疗2周停药,停药后第2天复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胰岛素(INS),记录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CSII组与MSII组治疗前后FPG、PPG、HbAle、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HOMA—β明显升高,而且CSII组HOMA—IR和HOMA—β变化幅度均较MSII组明显。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结论CSII与MSII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效果好,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更为符合生理性状况,因此初诊T2DM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泵可以快速控制高血糖,避免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对于远期的血糖控制益处匪浅。建议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作为早期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研究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归类为胰岛素泵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方案治疗;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经过治疗后发现胰岛素泵组血糖及β细胞功能各项指标对比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后发现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情况对比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仅有助于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患者血糖,而且与间歇性胰岛素皮下注射相比,还可降低平均血糖顺应时间和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门冬胰岛素应用于胰岛素泵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中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173例)和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172例)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II强化治疗,监测1d 9次末梢血糖(三餐前后、22:00、0:00和3:00),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门冬胰岛素组较人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餐后血糖波动更小,达标时间较短[分别为(4.40±2.16)、(5.68±2.29)d](P<0.05),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在CSII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和减少整体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63-764,768
[目的]观察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同时2组患者均给予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输入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早、午、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并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日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5.58%,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率为52.23%,总有效率为75.58%。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平稳的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在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84例对象纳入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均为在本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运用胰岛素泵的42例患者作为胰岛素泵组,运用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胰岛素注射组。结果: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平均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有效率的比较上,胰岛素泵组患者与胰岛素注射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可以将血糖更好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和低血糖的出现,缩短了血糖达标的时间,是一种理想的胰岛素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智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26-122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运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特点及观察其疗效。方法 89名Ⅱ型糖尿病人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49例即糖尿病强化治疗(CSII),对照组MSII(多次皮下注射)组40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系列心理、技术等综合方面的护理。结果观察组调整期空腹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5);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综合护理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皮下多次注射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下降(P0.001),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和治疗2wk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0.01)。两组治疗期间共发生17例次轻度低血糖事件,其中观察组5例次,对照组12例次,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佳,而且也相对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实施动态血糖仪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老年糖尿病行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份收治患者中选择,抽选量为60例,抽选对象均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其中30例组成参照组,施予血糖仪指尖血糖监测;余下30例组成观察组,施予动态血糖仪监测。经医治和评测剖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接受血糖评测,组间数据计算显示P>0.05;治疗后血糖评测显示观察组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参照组有更明显的减幅,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参照组有更短的血糖达标时间、更少的胰岛素用量,数据计算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行胰岛素泵治疗患者,配合动态血糖仪监测,可更好提高治疗效果,更快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8.
宋勇宏 《现代保健》2013,(21):17-18
目的:探析临床对合并有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行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合并于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规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肺部感染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临床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血糖均有显著的下降,但是治疗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使用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合并有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能有效的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且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微量注射泵与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微量注射泵组(实验组)38例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注射胰岛素方案治疗;静脉滴注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静脉滴注胰岛素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经过治疗发现微量注射泵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静脉滴注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经过治疗发现微量注射泵组患者血酮转阴时间短、住院时间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及维持胰岛素量小对比静脉滴注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的方式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确切,对比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