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晚白垩世以后是否存在构造热事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二段和五段以及下侏罗统延安组等五套地层中岩石反射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发现上述五套地层的演化具有共同特点,即在晚白垩世以后,地层的热演化与埋藏深度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示了有其它的热源影响和控制盆地的热演化。岩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岩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热流体侵入。结合盆地古地温场和基底构造特征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在晚白垩世以后即燕山晚期到喜马拉雅早期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晚白垩世以后是否存在构造热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二段和五段以及下侏罗统延安组等五套地层中岩石反射率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发现上述五套地层的演化具有共同特点,即在晚白垩世以后,地层的热演化与埋藏深度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示了有其它的热源影响和控制盆地的热演化。岩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岩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热流体侵入。结合盆地古地温场和基底构造特征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在晚自垩世以后即燕山晚期到喜马拉雅早期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3.
分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的盖层条件,可为该区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后期油气资源评价提供基础。充分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实际资料,在对盆地及邻区构造、地层、沉积等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盖层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主要发育5套盖层,包括钻井已经钻遇的上二叠统龙潭-大隆组泥质岩、下三叠统泥灰岩和膏岩、下白垩统湖相泥质岩,以及两套经地震解释和海陆对比划分的下寒武统、下志留统泥质岩;盆地现存盖层条件的好坏是中、古生界油气藏能否得以保存的关键条件,其中下古生界整体要优于上古生界,上古生界的青岛坳陷要好于烟台坳陷,海相中生界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4.
苏浙皖地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及含油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苏泊皖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烃源岩系:上震旦统-上奥陶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三叠统。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特别是下古生界油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第一次在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第二次在中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属于同一构造单元,苏北盆地的烃源岩发育规律的研究对南黄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野外地质研究和69个烃源岩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分析化验数据及油气勘探资料,对苏北盆地的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厚度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整体沿北东向展布,在中—古生界均存在多个烃源岩发育中心,并明显有向南黄海海域延伸的趋势;下古生界普遍比上古生界的热演化程度高,并具有区域不均一性,二叠系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存在二次生烃的潜力。苏北盆地在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南黄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砂岩储层普遍具有低长石、溶蚀孔隙发育的特点,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地层条件下高温高压真实砂岩岩芯的酸溶溶蚀实验等手段,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长石大面积消失事件的机理。认为早白垩世"热异常酸性流体酸洗地层事件"导致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长石大面积溶蚀消失,形成广泛分布的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长石的分布与埋深无关,热演化程度的差异直接控制长石的消亡与否。据此,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岩演化及长石溶蚀消失次生溶孔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苏浙皖地区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苏浙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即:上震旦统一上奥陶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大部分三叠系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第一次发生在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第二次发生在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代积阶段,全区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区内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盆地等。  相似文献   

8.
兰州-民和盆地红古城组的建立及其地质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出露良好,厚度较大,自下而上可建立8个非正式的岩石地层单位(岩组)。红古城组位于下白垩统上部的第七岩组。该组以剖面连续、出露甚好、顶底清楚、厚度不大而与上、下地层显著不同,具独特的岩性、岩相特征。虽然岩性、岩相在横向上变化较快,但顶、底界线都具良好的标志层,在盆地内可以广泛追索和对比。该组岩石地层单位的正式建立,不仅便于区内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而且对盆内层序地层、岩相分析、构造演化的研究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国辉  赵文广  吴明安  杜玉雕 《安徽地质》2017,27(4):247-251,269
庐枞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大量以杨湾组、赤山组等为代表的红色岩纪地层。在找矿勘查过程中发现,罗河地区深部杨湾组地层之下存在一套普遍含有纹层状硬石膏的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含硬石膏粉砂质页岩地层,局部形成了膏盐矿层,其与杨湾组地层的岩性、岩相等特征差异较大,并不整合覆盖在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之上。鉴于其与上下地层的差异性,以及其本身的独特性,建议单独建立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为"罗河组"。该组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完善了区域下白垩统地层系统,对断陷盆内层序地层、岩相分析、构造演化的研究以及指导找矿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地区海相盆地演化及油气勘探选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Z2-O3、C-P、T1).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即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和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阶段.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等盆地.  相似文献   

11.
辽阜地2井是阜新盆地油气勘探以来第一口高产工业油流井,抽汲试采日产油15.3 m3.通过分析辽阜地2井钻遇下白垩统的岩石组合特征,结合部分测井曲线以及油层深度,明确了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下段、沙海组上段、阜新组和孙家湾组的岩石组合及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建立盆地1200 m以内具有成功油气开发经历钻孔地层综合柱状图,为今后阜新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和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研究认为大兴安岭中南段上古生界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次系统采集了扎鲁特盆地、突泉盆地、乌兰浩特地区的地层岩石物性标本,测试了密度及电阻率。结合前人物性研究资料与本次工作结果,系统地整理了扎鲁特盆地、突泉盆地、乌兰浩特地区地层岩石物性参数,重点分析了上古生界林西组地层的物性界面,为在该地区开展非震地球物理测量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从古地理环境和电阻率特征两个方面对比了三个地区的林西组烃源岩地层,认为突泉盆地地区形成烃源岩的条件相对有利,并且泥岩的板岩化程度低,是寻找林西组烃源岩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吴园玲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9,43(1):97-102
韩国太白地区位于朝鲜半岛中东部,包含一套古生代地层,发育有下古生界寒武系地层,露头良好,易于观察。北京西山地区与韩国太白地区寒武系地层在岩性、沉积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通过研究北京西山地区与韩国太白盆地上寒武统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和古生物群特征,得出两者在构造演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结合带的上古生界已发生中浅构造相的强烈变形和低绿片岩相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不同时代、不同位态、不同沉积环境的地层均呈构造岩片状无序堆叠。为提高金沙江结合带上古生界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本文从划分构造岩片入手,在各构造岩片中进行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该套地层划分为冉家湾组(D_1r)、迪公组(D_2d)、柯那组(Dk)、申洛拱组(C_1?)、响姑组(CPxg)、喀大崩组(P_2k)、奔子栏组(P_3b)。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进行研究,最终达到进行时空多重分解、综合复原之目的。金沙江结合带的上古生界划分的7个组,形成于金沙江小洋盆裂解→出现洋盆→裂陷加剧→一度抬升→再次裂解→转向收缩共6个阶段,分别形成于滨海、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大陆斜坡、洋岛-海山、深海盆地共6种沉积环境。研究金沙江结合带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特征,有助于从沉积作用的角度查明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叠合特征与古生界生烃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宗全 《现代地质》2006,20(4):585-591
华北东部地区下古生界沉积了海相碳酸盐岩潜在的烃源岩,上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煤系气源岩。由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规模盆地的多种样式的叠合,其间又经历多期次的抬升、剥蚀与改造,因此,不同地区的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具有显著的差异。地层对比和上古生界RO特征指示研究区北部的济阳坳陷具有较厚的三叠系原始沉积,三叠纪盆地的叠合对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具有重要影响。依据盆地叠合方式、上古生界热演化程度,将上古生界生烃史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以来等3个阶段,分别对应生烃史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浅埋、中期抬升、晚期深埋型地区的“二次生烃”潜力大,如济阳坳陷和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盆地的均衡面式叠合使下古生界的热演化程度比上古生界至少高0.3%以上,因此,在三叠纪末下古生界基本达到生烃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其原始有机质并降低其“二次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烃源岩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薄层—极薄层泥岩,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0.31%~0.72%,并以差—中等烃源岩居多,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有机质母质形成于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主要来源于海相浮游类和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并伴有一定量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到高成熟阶段。羌塘盆地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烃源岩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对比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蒋助生  胡国艺 《沉积学报》1999,17(12):820-824
利用热模拟/在线同位素质谱和热模型/报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岩和天然气烃且分组成和苯、甲苯碳同位素比值(&^13C)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灰岩中的Ⅰ型和Ⅱ型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的轻烃产物中同样具有芳烃含量高的特征,轻烃中苯与甲七δ^13C值变化主要有机质类型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源岩糖烃中苯与甲苯δ^13C值约-27‰,上古生界约-22‰,上、下古生界气源岩中苯与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南大盆地(Great South Basin)经历了裂谷期、拗陷期及大陆边缘期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并发育了三套烃源岩,分别为裂谷期的上白垩统Hoiho群煤系烃源岩(为主要烃源岩)、拗陷期的上白垩统—古新统Taratu组海岸平原相煤系烃源岩和Wickliffe组海相泥岩烃源岩。源热耦合分析发现,裂谷期Hoiho群湖沼相煤系烃源岩埋藏深,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有效烃源岩体积大,生气潜力也大;Taratu组海岸平原相煤系烃源岩也是有效烃源岩。认为中央坳陷烃源岩发育,油气潜力大。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区海相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扬子区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即上震旦统一上奥陶统、石炭系一二叠系、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大部分三叠系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全区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具有良好的找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岩  王云鹏  赵长毅  卢家烂  廖玲玲  刘杰 《地质通报》2013,32(11):1798-1805
根据地层分层数据和古热流分析,运用PetroMod-1D软件对四川盆地的51口探井进行模拟,得到了盆地内上三叠统的埋藏史、成熟度演化史及烃源岩受热史,初步划分了上三叠统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和生烃期次。结果表明,川北、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别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烃门限;川南地区大约在早白垩世达到生烃门限,此后地层不断埋深,热演化持续进行,在晚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之后由于燕山末期及喜山期构造运动,地层发生整体抬升,干酪根的热演化也因此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