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48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对24例(28侧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16例(20侧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溃疡一律行周缘环行缝扎.结果 术后48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44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2~18 d消失;所有患者溃疡均在14~40 d内愈合.随访4~24个月,平均18.6个月,4侧(8.3%)患肢溃疡复发.结论 纠正浅静脉、交通支静脉和重视溃疡创面的处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疗法,EVLT和SEPS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优点、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1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6条患肢,按CEAP临床分级均为C6)实施SEPS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12条患肢伴有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高扎+抽剥术,4条患肢入院前已行大隐静脉抽剥术),低分子肝素钙抗凝2~3 d。结果 16条患肢经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及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未出现新生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环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可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改善皮肤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3.
覃忠  覃晓  黎乐群  郭雅  张剑峰 《广西医学》2005,27(9):1337-1339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今对16例的20条患肢进行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SEPS;其中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5条患肢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结果16例手术顺利,术后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5条肢体,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Kistner 0°~Ⅰ°。全部病例经术后3~31个月的随访,15条患肢静脉性溃疡在1个月内愈合,5条患肢在3个月内愈合。皮肤溃疡以及浅静脉曲张无复发。结论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有机结合一起可有效地提高重度CVI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方法对56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下肢溃疡患者,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小腿溃疡周围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联合经皮浅静脉电凝术,沿皮下组织与深筋膜间隙分离溃疡底部,创面换药。结果56例患者溃疡全部愈合。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应根据术前下肢深静脉造影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但离断溃疡周围深筋膜下交通支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13条肢体)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条肢体中,7条为已愈合溃疡(C5),6条为活动性溃疡(C6),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抽剥术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结果:①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6例活动性溃疡术后全部愈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溃疡无复发.②术后并发症:1例小腿筋膜下血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安全、可行的;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联合应用可有效地提高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主干剥脱基础上,对198例217条患肢静脉性溃疡的溃疡区域使用Trivex静脉旋切系统行深筋膜下小腿交通支静脉旋切和浅筋膜下曲张静脉旋切。结果术后全组患者溃疡均在8~68d基本愈合(平均32d)。结论在大隐静脉主干剥脱基础上,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反流性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一2006年6月因下肢静脉反流性溃疡48例,给予患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曲张浅静脉、交通支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及弹力袜治疗。术后随访溃疡的治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35~105分钟,平均56.5分钟,56条患肢溃疡术后11~30天全部愈合,术后随访2年无1例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腔内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反流性溃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溃疡愈合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20例,其中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经皮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n=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n=3)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泡沫硬化剂注射三种治疗方式(n=14),分析比较上述三种手术方式疗效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三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大隐静脉高位结扎+SEPS以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泡沫硬化剂注射三种手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6±6.2)d,(30.3±6.8)d和(19.6±2.3)d,结扎+EVLT+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另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更为显著,术后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72例患肢84条,术中于腹股沟小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后,点式剥脱下肢曲张浅静脉,激光烧灼闭合交通静脉及其周围瘀血池。术后患肢加压包扎、抗生素应用、局部换药,分阶段使用不同压力弹力袜。结果:每条患肢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中失血量5mL,术后住院3~12 d,平均7d。全组72例84条患肢术后无肢体肿胀、皮下无血肿发生。术后48小时溃疡面渗出明显较少,1月后67条患肢溃疡愈合,10条患肢溃疡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7条患肢溃疡无改善。结论:激光联合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注射、穿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性溃疡45例63肢,全部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泡沫硬化剂栓塞曲张侧枝静脉团块;穿静脉特别是Cockett穿通支点状离断。结果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肢溃疡全部愈合,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一例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术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注射、穿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确切,微创伤,恢复快,达到美腿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急性苯胺中毒治疗效果和作用。方法9例急性苯胺中毒患者除吸氧、亚甲兰、对症治疗外,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治疗5d。结果9例患者全部康复痊愈出院。结论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苯胺中毒可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90例,高压氧治疗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再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可减少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在预防脑梗塞复发中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 2 0 0 2年以来收治的 18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 (共 2 1条患肢 )均采取电凝术治疗。结果 术后 1例并发皮肤烧伤、1例并发皮肤硬结 ,均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 4.8天 ,随访半年 ,2例出现阶段性复发。结论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可靠 ,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治疗效果。方法21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采用脑活素治疗;观察组105例,采用高压氧结合脑活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第14、21、28天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结合脑活素治疗HI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难治性消化性溃疡51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根据胃镜判断愈合情况及14C 呼气试验判断 Hp 感染情况。结果24名高压氧组患者经治疗后,溃疡愈合20例,好转3例,未愈1例, Hp 根除率93.75%(15/16);27名常规组患者愈合13例,好转10例,未愈4例,Hp 根除率58.82%(10/17),两组之间溃疡愈合率及 Hp 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结果:观察组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痊愈率50%,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痊愈率20%,两组痊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两组腰腿疼痛与疼痛并麻木的疗效比较P〈0.05;下肢静脉怒张或显露者疗效比较P〈0.01,无下肢静脉怒张或显露者疗效比较P〉0.05:结论: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且下肢静脉怒张或显露者采用放血疗法疗效佳,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RIVEXTMⅡ旋切系统用于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治疗的临床依据.方法条件性选择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200例200条下肢,其中,TRIVEXTMⅡ系统治疗组(A组)120例120条下肢,经皮缝扎术组(B组)80例80条下肢,于术后5d、20d、120d及360d时分别观察两组皮肤的感染率、坏死率、色素减退率、创面收缩率、溃疡愈合率及溃疡复发率等6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5d,皮肤感染率和皮肤坏死率A组低于B组(P〈0.05);术后20d创面收缩率与色素减退率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20d,溃疡愈合率A组与B组相近(P〉0.05);术后12个月溃疡复发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TRIVEXTMⅡ旋切系统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的愈合,并在减轻皮肤感染及皮肤再损伤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术后7~14 d开始高压氧治疗;C组:术后15~30 d开始高压氧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术后7~14 d,B组与A组、C组比较,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5~30 d,C组与A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 3组存活患者随访6个月时ADL评分分别为(45.7±28.8)分、(78.7±22.8)分和(62.8±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85,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3.008,P<0.01;q=15.893,P<0.01;q=17.115,P<0.01).3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ADL评分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9.064,P<0.05).结论 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应尽早进行,以术后7~14 d开始治疗疗效最好,虽增加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但并不影响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局部清洁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清洁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综合组(15例患者)采取清洁睑板腺、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治疗,药物组(18例患者)采取单纯那他霉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综合组15例患者9例治愈,3例好转,3例无效;药物组18例患者4例治愈,5例好转,9例无效。综合组治疗效果好于药物组。结论局部清洁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效果好,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时应注意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91例(104条下肢)经静脉造影明确诊断,分别施行:①浅静脉术式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与电凝术78条下肢。②交通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术式基础上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切断破坏术26条下肢。③深静脉术式组在浅静脉或交通静脉术式基础上加股浅静脉戴戒术20条肢体。随访2—36月。结果 术后下肢肿胀无改善6条肢体,加重2条,均为股浅静脉戴戒术,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2例股淋巴漏,溃疡复发1例,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术后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结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电凝术加定位交通静脉结扎术合理组合运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