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太白米的甾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卫中  田晶  屠鹏飞  郑俊华 《中草药》2000,31(3):167-169
从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干燥小鳞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甾体生物碱苷,经IR、^13CNMR、MS等方法分别鉴定为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β-D-glucopyranoside,I)、茄次碱-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  相似文献   

2.
刺人参叶中两种三萜皂苷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人参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了各种层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结构。结果:从刺人参叶中分得两种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配基-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A);3-表白桦脂酸-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B)。结论:这两种皂苷均为首次从刺人参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刺蒺藜果实中两种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从刺蒺藜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2种甾体皂苷,利用各种光谱分析,鉴定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Ⅰ)和海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Ⅱ)。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刺蒺藜果实中分得,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原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鹅绒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鹅绒藤化学成分。方法: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甲醇重结晶,MS,NMR及DEPT脉冲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3个黄酮甙类化合物,为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α--鼠李糖甙,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葡萄糖甙,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葡萄吡喃糖基(1→2)-β--葡萄糖甙。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八月扎(白木通)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双成  陈德昌 《中草药》1993,24(11):563-566
八月扎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的果实。自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e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果皮中首次分得2种化合物,经^1H、^13C 2D NMR,结合水解等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M1为3-O-a-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甙元-2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酯甙;M3阿江榄仁酸-28-O-β-D  相似文献   

6.
辽东Cong木叶中甙类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宏  周建 《中草药》1995,26(10):514-517
从辽东Cong木Aralia elata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Ⅰ: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a-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Ⅲ: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Ⅳ: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  相似文献   

7.
杨秀伟  赵静  服部征雄 《中草药》2000,31(9):648-651
从日本七叶树Aesculus turbinata Bl.种子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二萜皂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七叶树皂苷IVc:22α-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Ⅰ),异七叶树皂苷Ia:21β-O-巴豆酰基-28-O-乙酰基原七叶树皂苷配基-3β  相似文献   

8.
以活性追踪手段寻找滇重楼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发现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是其主要活性部位,进一步采用色谱方法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偏诺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苷(1),薯蓣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2),偏诺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3),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4),偏诺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5),薯蓣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6),偏诺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7),偏诺皂苷元-3-O-α-L-木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8),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9),薯蓣皂苷元-3-O-α-L-葡萄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10).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赵静  杨秀伟 《中草药》1999,30(5):327-332
从日本七叶树 Aesculus turbinata Blume.种子的 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三萜皂苷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 2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七叶皂苷Ⅰa:21β-巴豆酰基-22a-乙酸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tigloyl-22α-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和七叶皂苷Ⅰb:21β-当归酰基-22α-乙酰基原七叶皂苷配基-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1β-an-gelovl-22a-acetylprotoaescigenin-3β-O-[β-D-glucon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均为首次从日本七叶树  相似文献   

10.
紫菀正丁醇萃取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菀正丁醇萃取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液相分离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药紫菀中正丁醇萃取部位分得9个化合物,其中紫菀皂苷类4个,分别为:3-O-[O-α-D-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基]-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4)-[O-β-D-呋喃芹菜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酯(astersaponin A,1)、3-O-[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8-[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4)-[O-β-D-呋喃芹菜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酯(astersaponin C,2)、3-O-[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8-[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酯(astersaponin E,3)和3-O-[O-α-D-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基]-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4),以及shionosides A(5)、epifriedelinol(6)、astin C(7)、二十四烷酸(8)和棕榈酸(9)。结论:化合物4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肩痛散通电加热外敷治疗实验性兔肩周炎,并测定了模兔患肩肌腱组织中的羟脯氨酸、DNA和蛋白质,结果治疗组三种测定指标含量在治疗各时相均与健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慢性胃脘痛证型与胃电图,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6例慢性胃脘痛患者证型与胃电图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胃虚寒证组的胃电幅值在餐前,餐后均低于正常人组和其它三个实证组(P〈0.05),而三个实证组与正常人组间两两比较,胃电幅值和频率餐前,餐后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对37例作了幽门螺杆菌检查的病例进行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餐前波幅下降,明显低于其它三组和正常人(P〈0.05)。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和正常  相似文献   

14.
海螵蛸接骨动物实验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海螵蛸作为接骨材料,在86只家兔身上行实验研究,并与同种异体家兔骨相比较,术后行一般情况及组织学检查,海螵蛸植入动物体内,周围组织不引起炎症、毒性及免疫反应,从节段缺损、空洞缺损的修复情况看,处理后的海螵蛸与兔骨在成骨方面无明显差异,检查结果表明海螵蛸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成骨支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四种天麻不同变异类型中天麻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乌天麻1.440%,绿天麻1.697%,黄天麻0.904%,红天麻1.519%。结论以乌天麻和绿天麻作为重点保护和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盐锁阳可使正常和阳虚模型小鼠睾丸曲细精管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活跃,间质细胞及其胞核体积明显增大;附睾管扩张,管腔增大;包皮腺成熟细胞数量增多。锁阳的作用则相反。揭示盐销阳对睾丸、附睾及包皮腺的功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锁阳则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兔眼球结膜体外细胞培养和活体兔结膜下埋线并分别用喜树硷和5-氟脲嘧啶对埋线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实验。结果证明,喜树硷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P〈0.01),体内实验组与5-氟脲嘧啶组相比,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喜树硷所致的局部组织反应较5-氟脲嘧啶组轻,且对眼组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DR)、长春新碱(rincrisline,VCR)分别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XO-Rb_(44)生长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TDR在1~40μg/ml范围内对HXO-Rb_(44)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5μg/ml;VCR对该细胞系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31μg/ml。提示TDR与VCW一样,在体外对Rb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药。  相似文献   

19.
千斤拔的品种调查与质量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对千斤拔的品种调查表明,蔓性千斤拨、大叶千斤拔和宽叶千斤拨是当前的主流品种,经对3种千斤拔药材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预试,TLC、UV比较,以及浸出物、总黄酮含量测定,急性性与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3才所含成分大致相似,经理作用无明显差异,认为可等同入药。  相似文献   

20.
用心脏血流动力学方法,超声微测距及全细胞膜片钳制等多种技术,首次较全面系统地证明了中药白花前胡(BQ)及其有效成分甲素(Pd-Ia)的抗心律失常及化心肌缺血作用。其中tvPd-Ia1~3mg/kg增加麻醉犬冠脉流量,减少主动脉血压、+LVdP/dtmax、率压积及全身血管阻力,其作用与钙拮抗剂地尔硫卓类似。iv输入Pd-Ia0.15mg/kg/min30min,在不影响心率、血压及心肌收缩功能等情况下;迅速改善经15min闭塞左前降枝伴3h再灌注的麻醉犬心肌收缩功能不良,再灌后5min即使心肌节段收缩率恢复到用药前的41±51%(P<0.05,n=8)。Pd-Ia剂量依赖性地减少钙电流峰值,是一钙内流阻断剂。经15例住院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初步观察,BQ口服液对冠心病并发和原因不明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