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对36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6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结果观察组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及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449-2450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对36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6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结果:观察组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5及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 对38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8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结果 观察组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金花 《中外医疗》2009,28(2):164-164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对36例妊娠中晚期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36例P-R间期正常的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检测。结果观察组HR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5及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江舸 《中外医疗》2011,30(4):93-93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方法对妊娠24~38周共168例孕妇(观察组84例发现短P-R间期,对照组84例为P-R间期正常者)进行常规ECG检查及胎儿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吸氧1周后复查ECG、胎儿心电图。结果观察组吸氧后短P-R间期大多恢复正常,胎儿心电图前后变化不大。结论妊娠中晚期的短P-R间期与需氧量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60岁)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CTT-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12Hoter)系统对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6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24h连续监测,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HRV(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各项进行对比分析.HRV四项时域各项指标:SDNN(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24h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百分比)对比分析,以及HRV频域各项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 LF/HF.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对比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到高度显著(P<0.05,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控功能显著失衡.  相似文献   

7.
赵海洲  谢蕾 《嘉兴医学》2003,19(4):207-208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妇女的短P-R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心电图确诊中晚期发生的短P-R综合征,随访至产后7~42天复查心电图。结果:短P-R综合征的中晚期妊娠妇女,随着妊娠终止P-R间期恢复正常。结论:出现于中晚期妊娠妇女的短P-R综合征属良性可逆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观察正常孕妇的心率变异性(HRV)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探讨孕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平衡情况。方法:对89例孕妇和正常未孕妇44例进行24 h的室性心律失常(VA),对其时域、频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怀孕各组大部分时域、频域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妊娠周数无关;而怀孕伴VA与怀孕无VA,HRV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怀孕伴VA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有关,HRV分析对临床评价孕妇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代勤  王庆霞  王海珍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23-1124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引起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待产孕妇400例为观察组,年龄20-36岁。选择同期门诊健康查体女性530例,年龄25-40岁,比较两组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非妊娠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与旁路机制关系不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妊娠妇女心电图常规检查中短P-R间期的发生率明显较非妊娠和早期妊娠妇女高,我们对此现象进行记录观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住院待产的孕妇1 250例,妊周28~40周的孕妇440例(中晚期妊娠组),年龄22~44岁,门诊早孕(妊周<12周)孕妇410例(早期妊娠组),年龄21~44岁,均经妊娠早期保健检查心肺正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以4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年龄20~30岁,均经询问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1.
江山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147-1148
目的进一步验证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6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分为两组,妊娠组569例(观察组),健康非妊娠组33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妊娠组女性按孕期分为3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①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89例(15.64%,89/569),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7例(2.08%,7/3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1);②晚孕期与早、中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且与孕期的周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魏炜  刘加力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55-1856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频发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芪参益气组和普罗帕酮组,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一般状态、早搏次数、P-R间期、R-R间期及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P〈0.01),普罗帕酮组减少房性早搏的效果比芪参益气组更明显(P〈0.05),两组减少室性早搏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芪参益气组提高心率变异性比普罗帕酮组更显著(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对于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情况.方法: 100例妊娠期女性设为实验组,同期检查的10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并比较实验组妊娠早期及晚期短PR间期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女性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孕30周以上的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发生率高于孕12周之前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发生率与孕妇的孕周呈正相关,加强观察妊娠期女性(特别针对妊娠晚期女性)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诊治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可信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参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参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24 h R-R间期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改善心率变异参数,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50-15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中晚期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中晚期早产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KMC干预。记录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记录护理前、日龄40 d时的摄奶量,比较日龄40 d时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体温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在日龄40 d时的日摄奶量均较护理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第40天,观察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的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MC可稳定中晚期早产儿生命体征,增加摄奶量,促进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收集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8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产妇心率变异性,同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心率变异性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显著降低[(97.54±9.63) ms vs.(110.92±9.21) ms,P<0.001];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显著降低[(101.56±9.47) ms vs.(109.32±9.42) ms,P<0.001];24 h连续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显著降低[(41.47±8.83) ms vs.(45.82±8.71) ms,P=0.007];所有临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降低[(27.82±9.23) ms vs.(31.91±9.55) ms,P=0.016];所有相邻2个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博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显著降低[(10.21±2.38)% vs.(13.38±4.91)%,P<0.001]。观察组孕产妇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别为50.00%、39.02%、8.54%和2.44%,对照组分别为80.00%、18.00%、2.00%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亚组分析显示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和孕产妇24 h尿白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 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严重,可导致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平宁汤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平宁汤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平宁汤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可显著的改善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免疫含量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变化,为临床及早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妊娠期甲亢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0例妊娠期非甲亢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妊娠早期,观察组患者T4、T3及TR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妊娠中期,观察组患者T4、T3及TR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FT4及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妊娠晚期,观察组患者T4、T3高于对照组,FT4及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免疫含量及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早、中、晚期均存在明显的改变,临床工作中应该定期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00例妊娠期妇女进行心电图测定。其中80例为不同孕期妇女,与20例非孕妇女进行对照分析。分为五组:非孕组(20例),早孕组“<12周20例,中孕组13至27周20例,28至33周20例。晚孕34至40周20例。结果证实:各学期左心室电Fu数值,Rv5+Svl<3.5mv。左心室肌重量晚孕组(35至40周)增加明显。S电轴无明显偏移。P—R间期,Q—T间期,妊娠组与非孕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心率随孕周增加而轻度加快。因此每位孕妇在早孕即应接受心电图检查,做动态观察,对围产期保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